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解说词(精选版)

发表时间:2019-08-28 14:42阅读次数:
第一部分 鏖战孟良崮
 
       两军对垒 战云密布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为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蒙阴孟良崮地区进行的一次著名的山地运动歼灭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和平建国,而国民党统治集团倒行逆施,将大量军队调往内战前线,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进攻解放区,悍然发动内战。  
       国民党统治集团犯下了滔天罪行,导致解放区的人民群众被迫拖儿带女,逃离家园。
2插图--华东战场形势图

       在华东战场, 山东和华中野战军于1946年12月到1947年1月先后发起了宿北和鲁南战役,共歼敌七万多人,这两场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敌人对我军的半包围圈,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从此把运动战、歼灭战推向了更大规模。
       1947年1月底,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
       华野成立后,部队北移鲁中山区。于1947年2月举行了莱芜战役,三天之内歼敌5。6万多人,粉碎了敌人企图南北夹击我军的计划,使渤海、鲁中、胶东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
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后,占领了我解放区105座城市,却被消灭了71万人马,相当于每占一座城市,就要付出7000兵力的代价。战线过长和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国民党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将进攻重点对准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
3插图-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示意图

       1947年3月,国民党军以精锐主力整编十一师、整编七十四师、第五军为骨干,编成三个兵团,另加两个绥靖区,集结了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约45。5万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制定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作战方针,成弧形一线式推进,妄图寻找我军主力决战或逼迫我军北渡黄河,实现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的战略目的。   
面对国民党大军压境,华野官兵集中整训,积极备战。陈毅、粟裕的方略是:一方面持重待机,力求“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在运动中削弱、迷惑、调动敌人,创造战机。陈毅把这种战法形象的比喻为“耍龙灯”。就是像挥舞彩球,逗引敌军,像长龙一样左右回旋,上下翻滚。
粟裕将军说:“从4月初到5月初是一个创造战机的过程。这一阶段作战行动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同孟良崮战役割裂开来。孟良崮战机的出现,是这一段作战行动的结果。”

       中央军委、毛主席高度关注山东战局的发展,先后两次电示:诱敌深入,相机歼敌。5月4日毛主席给华野的指示电文:一、要有极大忍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地惊动敌人后方。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华野主力撤至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让敌军放胆前进,待机歼之;第一纵队、第七纵队停止南下;已经南下的六纵隐伏鲁南敌后待命,配合主力作战,摆开阵势待机。
华野3月中旬调整作战部署,将主力东移,后撤一步。华野调整作战部署果然奏效,蒋介石误以为华野后撤是攻势疲惫,无力决战,遂于5月10日下令跟踪“进剿”,顾祝同命令三大兵团放胆向沂水、博山一线急进。5月10日夜,华野得悉敌第7军和整编第48师先头部队有继续进犯沂水的动向。华野决定以主力歼灭该敌,作战命令已下达,但就在此时华野首长及时获取了敌人的绝密情报,使这一灭顶之灾,在一日之后,落在了整编第七十四师和张灵甫的头上。
4插图-战役前敌我态势图

       从孟良崮战役前敌我态势图上可以看到:华野前线指挥所驻地在蒙阴县坦埠,整编第七十四师进攻方向直指坦埠,准备实施中央突破。而此时,华野各纵一字摆开,位于敌七十四师进攻的正面。
这时,粟裕发现敌七十四师已处于突出位置,而且与左右邻军空隙较大,可以迅速集中五倍于该师的兵力加以围歼,这正是他等待已久的歼敌时机。

       中央军委5月12日电文:敌五军、十一师、七十四师均已前进,你们须聚精会神,选择比较好打之一路,不失时机发起歼击,究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5月13日陈、粟向中央军委并刘、邓报告围歼七十四师的决心和计划。
5插图-孟良崮战役华野决心图

       华野主攻兵团第四、九纵队从正面发起攻击,扼制了整编第七十四师前进的道路,第一、八纵队从两侧迂回穿插,割断了整编第七十四师同左右两翼整编第二十五师和整编第八十三师的联系,六纵飞兵兼程北上于5月15日拂晓攻占垛庄,断敌退路。第七、第三、第十纵队分别阻击河阳、新泰、莱芜的国民党军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整编第十一师、第五军,第二纵队保障第八纵队左翼安全,并策应第七纵队作战。主攻兵团和增援部队里应外合,在孟良崮地区形成了对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四面合围。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将七十四军整编为第七十四师,张灵甫任师长,编制三万多人,全部美械装备,并且经过了美国军事顾问团的训练。曾是蒋介石的“御林军”南京卫戍部队,蒋介石将其视为“国军模范”,号称“王牌师”。1946年8月调出南京,成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和急先锋,被称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屡次受到蒋介石“嘉奖”。
       华野一纵从整编二十五师与整编七十四师结合部向南插入,于14日上午抢占了界牌及以西的天马山、蛤蟆崮等要点,割裂了敌军的联系。华野八纵从整编八十三师与整编七十四师结合部插入,于14日上午夺取了孟良崮以东的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战略要点,完成穿插分隔任务。
在一纵部队快速开进穿插时,敌七十四师也正在向孟良崮收缩,由于两军过于靠近,互相看得到对方在运动,这时敌人在山岗上运动,我军在山坡下疾进,我们知道对方是整编七十四师,而敌人却以
        为我军是他们的友邻整编二十五师。好在当时雾气很大,视线不清,敌军没有吆喝口令,不打枪,我军也不吭声,抓住时机,没有一丝犹豫直奔预定战场。
5月12日中午,陈毅、粟裕电令在鲁南地区隐蔽待机的第六纵队,立即星夜北上、迅速抢占垛庄。5月12日黄昏,六纵快速集结行动。行军路上山峦叠嶂,道路崎岖,天上有敌机扫射,地上有国民党军队和土匪袭扰,加上粮草不足、路途遥远,但是,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吓倒六纵的将士。迈开我们的飞毛腿,英雄铁脚走天涯。他们发扬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边走边召开“飞行会议”,传递“飞行快报”,干部身先士卒,主动帮助战士扛枪、背包,把马匹和干粮让给伤病员,许多战士鞋磨破了,用破布、烂草包裹一下继续行军;来不及支锅做饭,便用干煎饼、地瓜干、生麦粒充饥。渴了,就捧着河水喝上一口。

       六纵凭双脚两昼夜急行军100多公里,提前八小时到达了指定地点,封闭了合围口,为围歼七十四师赢得了宝贵战机。
在孟良崮战役中,华野阻援部队誓死坚守阻援阵地,在枪林弹雨前岿然不动,使敌增援部队始终没能迈入孟良崮主战场。
陈毅在沂水召开孟良崮战役总结会时说,“伟大的歼灭战离不开主力的佯动及箝制战,佯动与箝制战常常是打歼灭战的基础。这次在孟良崮,若不是箝制有力,不能提早拖住增援的敌人,七十四师消灭不了。”

       孟良崮战役进行到第二天,在蒋介石的严令催逼下,从西线赶来增援的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和六十五师,倾巢出动,加紧猛攻。当时担任阻击主力的华野一纵大部分接到命令,抽调到孟良崮投入对七十四师的总攻,仅剩一纵一师廖政国率领的3个团正面阻击敌人。5月15日,战斗进入白热化,敌人已攻上天马山的山腰,正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候,华野四纵二十八团的一个营,从山沟里向东疾进,廖政国师长立即对营长说:“天马山阵地的得失,关系重大。如果敌人打通联系,全盘皆输。我是一师师长,命令你们立即赶援天马山。”这位营长回答:“为了整体利益,我们执行你的命令!”这个营立即投入战斗,堵住了被撕裂的阵地口子。枪声就是命令,华野部队不分单位,灵活机动,主动协同,哪里有敌人就向哪里打。粟裕在战后总结报告中指出,我们的队伍“真正做到了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几十万大军如同一个人一样,捏成一个铁拳,锤到预定歼击敌人的头上。”而国民党方面,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恃宠而骄,轻狂无比,他的杂牌部队则各怀鬼胎,各谋其利,他们之间经常上演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闹剧。有的国民党将领总结蒋介石军事失败的原因时这样说“战事毁于人事,战术毁于权术”。由此可见,华野指战员这种团结支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正好与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以邻为壑、见死不救,形成了鲜明对比。
6插图--敌人就在那里

       这是孟良崮战役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孟良崮战役打到第三天的上午,正是最激烈的时候,敌人的炮火压得我军官兵抬不起头来。这时我军得到一份情报说,敌八十三师第一团的指挥所就在对面的村庄刘家河疃,华野二纵某部炮兵连长施夫俊接到上级命令立即摧毁这个指挥所。战机稍纵即逝,但在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具体方位。施连长心急如焚。这时,一位老大娘不畏炮火来到阵地上,向他指点确切位置,施连长随即指挥炮兵只用了十几发炮弹就压制了敌人的指挥所,摧毁了敌人的两座地堡。战火硝烟中,施连长焦急的神情和这位沂蒙老大娘同仇敌忾的表情形象生动,老大娘仿佛在说:“敌人就在那里!”而这一时刻随着这幅经典的战地照片,化为了历史的永恒。
       在华野强势攻击下,七十四师固守待援无望,于15日下午倾全力组织三次突围,均未得逞,被迫压缩在520高地至大崮顶、雕窝一线的狭窄山地中。
       七十四师弹药水粮俱无,只好依赖空投。但国民党军空投的食物和弹药大部分降落在华野阵地上,华野官兵笑称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无奈之下,第七十四师的士兵只能宰杀战马,充饥解渴。
16日下午3时后,在战士们收拢部队、清理战场时,华野前线指挥部发现孟良崮地区仍有敌电台的信号在活动,粟裕严令各部更加仔细地清查毙伤俘敌的实际数字。各纵队的数字陆续报上来,经汇总核查歼敌数量与整编七十四师编制数相差很大,粟裕即令各部继续进行战场搜索,清剿残敌。在孟良崮至雕窝间的山洼里,部队发现有大约7000人的部队黑压压的聚集在一处。华野将士们迅速扑上去,将隐藏的残敌全部俘虏。
7插图--孟良崮大捷图

       5月16日下午5时华野部队肃清残敌,至此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全军覆灭,孟良崮战役大获全胜。粟裕打电话向陈毅报捷,陈毅兴奋地说:“老伙计,这仗你是越打越神了,我在电话里向全体将士祝酒致贺!”随后诗兴大发,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孟良崮大捷》:“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孟良崮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省参议会、省政府,冀鲁豫军区等发电祝贺,山东解放区党政军民欢欣鼓舞,士气高涨。而国民党军内部受到极大震惊,蒋介石痛心疾首,认为此次失败“真是空前的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毛泽东5月22日电文原稿中写到:孟良崮战役“意义极大,说明在现地区作战,只要不性急,不分兵,是能够用各个歼灭方法打破敌人进攻,取得决定胜利。”
这次蒙阴胜利,在华东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有特殊意义,因为,第一,这是打击了蒋介石今天最强大的和几乎唯一的进攻方向。第二,这是打击了蒋介石的最精锐部队(四、五个精锐师之一个)。第三,这个打击是出现于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夜。
孟良崮战役沉重打击了蒋介石的最精锐部队,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极大的震惊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瓦解了蒋军斗志;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吹响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冲锋号。孟良崮战役也因此被作为解放战争史上的丰碑而载入史册。
 
               第二部分  兵民是胜利之本
 
      
8插图--加强支前工作的指示等文件
       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重要性,针对支前工作做出明确指示。山东解放区各级党组织与政府,普遍建立和充实了支前组织机构,委派党政军主要干部负责领导支前工作。各行署、专署都成立了支前司令部,县成立了支前指挥部,区、乡、村建立了支前生产委员会,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了支援战争的领导体系和指挥系统。
       蒙阴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正副主任的支前委员会,区、村也建立了支前组织。全县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支前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9插图--支前民工概数表

       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人民共出动临时民工六十九万人,二线常备民工十五万四千人,随军常备民工七万六千六百人,总数达到九十二万多人。
据史料记载,在孟良崮战役期间,仅蒙阴县就出动支前民工10万人以上,而在当时,蒙阴县总人口只有20万。也就是说,支前民工的数量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人民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10插图--沂蒙六姐妹

       这幅照片是拥军支前女模范“沂蒙六姐妹”1997年的合影。拍摄这幅照片的时候,公方莲老人已经去世20多年了。她们分别是冀贞兰、伊淑英、伊廷珍、杨桂英和张玉梅,现在都已经先后去世,其中伊淑英老人是于2016年6月份去世的,享年91岁。
       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六姐妹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岁出头,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她们主动承担起了拥军支前的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运粮草、护理伤员。战役期间,伊淑英正怀着身孕,挺着大肚子,她仍然翻山越岭,筹集草料。张玉梅白天运粮草,晚上烙煎饼,有一次累得一头晕倒在鏊子旁边,身上被烙伤了好几处。杨桂英在转移伤员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她4岁儿子的不远处,巨大的爆炸声当场就把他震聋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从此就生活在了无声的世界里。
       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大众》发表了题为《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文章,报道了她们的模范事迹,从此“沂蒙英雄六姐妹”远近闻名。
       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红嫂们都忙着打鞋壳、做鞋帮、搓麻绳。一双鞋要用二尺布、六两麻,十几道程序。一只鞋底至少要纳120行,一行要过30多针,每针要经过锥眼、穿针、走线、拉紧等四五道工序,这一针一线里都寄托着红嫂们的无限深情,满载着沂蒙山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
       迟浩田将军每次到沂蒙山区,都要亲自看望沂蒙六姐妹。在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的时候,他在蒙阴亲笔给六姐妹题写这样一句话: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解放战争期间,迟浩田在沂蒙山区南征北战,曾多次负伤。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是老大爷推车几十里把他送到后方医院。醒来后他才知道,当时一位大娘拿出自己仅有的半碗小米饭,一点点往他嘴里喂,米饭因为时间长了,又干又硬,喂不下去。正在哺乳期的大嫂便偷偷挤出了自己的乳汁,泡到米饭里,才一点点喂了下去,终于救活了他。
       解放后,迟将军先后八次来沂蒙寻找救命恩人,期盼着能够找到亲人。当时热心的村干部也给迟将军找来了好多个红嫂。她们中有的当年抬着担架不怕枪林弹雨,有的用家中仅剩的一点小米给伤员熬粥养伤,有的在敌人的刺刀面前也不肯说出伤员的藏身之地。迟将军向她们讲述自己当年受伤被救的过程,老人们听后个个摇头否认,一位满头白发的大娘说:“大兄弟,这样的事在俺们这里太多了,谁都做过这样的事,谁没救过咱队伍上的人,那是应该的呀,你就别找了!”
       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红嫂。她们用乳汁救伤员,掩护革命战士和党员干部,精心抚养革命后代,红嫂成为战争年代沂蒙妇女的模范群体。沂蒙大地乡乡有烈士,村村有红嫂。
                
              第三部分 为有牺牲多壮志
 
       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不畏强敌,敢打必胜,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先后有2000多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9000多人光荣负伤,涌现出许多英模群体、战斗英雄,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11插图-黄竞

       是黄竞,孟良崮战役中任四纵三十团副团长,是华野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最高指战员之一。
12插图--齐进虎

       在解放军侦查英雄中,齐进虎立功最多,当模范最多。在孟良崮战役中,齐进虎带领3名侦察兵深入敌后捉俘虏,捉住七十四师五十一旅旅部的一名通信兵,缴获了整编七十四师兵力部署和进攻计划的文件。他们获取的情报,对华野全歼整编七十四师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侦察连长李春林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他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场英勇牺牲。
13插图--李蓝丁

       李蓝丁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的“南丁格尔”。1946年秋天,新四军主动撤出淮北解放区,李蓝丁率医疗队在部队最后面,一路收容伤员。在过河时,她不慎摔断了左胸第二条肋骨,仍顽强抬伤员过了河。她带领大家与敌人周旋,终于把500多名伤员安全带到鲁南后方,没有丢掉一人。在孟良崮战役中,李蓝丁时任医疗队队长,她带领医疗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四昼夜抢救和转移伤病员4000余名。1950年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4插图-名录图

       这是孟良崮战役中受纵队以上领导机关表彰的单位和孟良崮英模功臣名录。
       通过这一张张图版,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革命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地方党组织、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前线,军民共同谱写的一曲胜利凯歌。正是有了伟大的人民,我们才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孟良崮战役的光辉历史,必将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英雄孟良崮,将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