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贷的发放,依据如下几个原则进行:甲、本着公私两利低利贷放,有借有还,不得视同救济性的赈款。乙、从深入有组织的农民和目前尚来组织起来的农民中去组织农民劳力、资金,计划生产着手,来进行贷款,贷款用于生产,并通过贷款组织农民本身的资金投入生产。丙、为使农贷能贯彻生产路线与阶级路线的一致,要反对过去贷款只限于向有生产能力即有钱有工具者贷放,而忽视缺乏生产资金工具的雇贫中农;同时贷款贷给雇贫中农,而不组织其生产,单纯地解决日常吃饭也是不对的。丁、以自报公议、群众评议的群众路线,达到确定贷户、贷款额与贷款用途。戊、农贷以粮食为主,但在某些地区秋收后需要贷放耕牛、农具时,为防止贷粮形响粮价下跌,可贷放现款。贷粮还粮,贷款还款。已、农贷应依据农业生产季节,早做打算,及时发放,求得不违农。庚、依据当时当地农民生产的必需与农贷资金的可能,进行有重点的贷放,反对平均分配的贷款办法。辛、农贷发放的地区一般应在农民有了初步的组织,生产必需和银行机构已经建立起来等条件下才可进行。
——摘自《山东北海银行农民生产贷款暂行章程》,北海银行总行1948年7月印行
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北海银行从创建到发展都是遵循着这一原则进行工作的, 它是人民大众的银行,更是农民的银行,它的根深深扎在齐鲁大地广阔的农村。抗日战争时期,北海银行发展农村贷款业务,稳定了抗日根据地的金融体系,为抗战胜利积累宝贵的资金,促进了根据地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北海银行通过在农村发展贷款业务,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复苏,以及支援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海银行农贷业务的发展,从银行初创时期的零星发放贷款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全面发展,一直坚持群众路线和发展生产的原则,虽然解放战争时期曾出现过短暂的偏离,但总结教训后又更加坚定了这一方向,为我们今天进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开展农村信贷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941年前北海银行创建初期开始零星发放农户小额低利贷款。早在北海银行建立之前,一些地方的民主政府就举办了低利或无息贷款,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挤出少量资金,设立贷款组织用以帮助贫困农民生产度荒。北海银行总行在临沂建立后,要求各地设立农民贷款所,进一步给予资金支持,用以扶助合作事业和手工业,以及春耕生产等,使农民贷款工作又得到了发展。但这个时期的农村贷款工作还处于零星发放阶段,银行的放款也多拨给政府,以政府的名义发放。
1941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决定》发布后,山东根据地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山东分局和战工会决定配合“双减”,增发大量农贷,责成北海银行总行颁布贷款办法,统一办理农村贷款工作,承担起组织全省发放农贷的任务,从此农贷进入统一安排、全面发放的阶段。贷款方针是大量贷款,发展生产,协助农产,增加实力,开展经济建设。1942年春,为了帮助各抗日根据地展开春耕运动,北海银行总行决定在鲁中、鲁南、胶东、清河各地区,分别举办春耕贷款,原定贷款总额为800万元,但实际贷款总额达938万元,相当于当年北海币发行总额的20%。北海银行的贷款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农村贷款工作取得成功后,北海银行总行进一步细化了贷款工作的规定,以保证农村信贷业务的规范性,促进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北海银行的贷款政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在规范化政策的引导下,北海银行的贷款工作获得了更大的发展。1943 年,北海银行确定贷款额度增至2000万元,分别由各区负担,贷款主要应为农贷,不得低于50%,工业贷款30%,贸易贷款20%,以保障农工商业均能得到合适比例的贷款,坊衡发展。实际发放为2512万元,相当于当年北海币发行总额的31%;截至1945年,山东全省各地仅农业贷款发放就已经达到1亿元。大量的贷款进入农工商各行各业,一方面解决了根据地经济困难,对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开展互助合作,种棉纺织,恢复各项农村生产,解决军民吃穿问题,度过最困难时期,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巩固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调剂了山东根据地物资平衡,刺激了市场的发展,为山东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物质保障。
(文章来自:中国金融出版社 主编:山东省钱币学会 临沂市钱币学会)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山东省银行保险业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培训中心、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沂蒙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银行业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保险业培训、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