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中共对北海币信用建设的探索(三)

发表时间:2022-06-01 09:52阅读次数:
       第四,国民党也多方限制中共货币的发展。1938年10月,蒋介石收到地方电文,称八路军强划行政区,“私设北海银行滥发纸币强迫行使”,请求蒋介石电饬八路军“迅予制止”,“严予取缔”[45]。1940年初,国民政府先后制定了《打击中共伪钞办法》《取缔中共非法发行钞票办法草案》,认定中共钞票为“非法”,要求各省政府加紧宣传其“欺骗性”“非法性”[46]。1940年6月,国民党宣称中共迫使人民使用北海币,造成“民不聊生,相率逃避”[47]。国民党甚至强调是中共推行北海币引发了大刀会滋事,称“中共军在蒙阴境内迫民使用北海银行钞票,惹民反愿群起组织大刀会反抗”[48]。1941年1月13日,蒋介石指示财政部部长孔祥熙就北海银行发行钞票一事进行查禁[49]。6月,财资部制定了《禁止根据地货币办法》,宣布各地中共根据地钞票为“非法”钞票,指示各地军事长官即刻查封中共根据地银行资产,并对推行、转运、承印中共根据地钞票者进行严惩等[50]。国民党将北海银行、北海币置于“违法”地位,并恶意诋毁,这加重了民众对北海币的质疑,为中共巩固货币信用设置了障碍。
       民众是革命的主体,民众对北海币的接纳与认可程度直接决定着北海币信用的强弱。以胶东地区为例,1939年6月中共便发现部分抗日民众中存在“北海银行钞票的流通就是破坏了行政系统”,“北海银行钞票将来是会骗老百姓的”,“谁使用北海银行钞票谁就是汉奸”的论调[51]。1942年初由于日伪频繁扫荡,荣成、牟平等一些地区的人民对北海币严重的不信任,部分商贩将北海币贬至八折秘密使用[52]。在栖东、栖霞等一些新建立的根据地,民众因对北海币信用认识不足,将其与私杂钞相提并论,贬低使用北海币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栖霞桃村集一斗米市价是法币50余元,但用北海币须100元;在栖东徐家集,每元法币比北海币高2角,部分民众不愿自己持有北海币,不遗余力将北海币脱手,致使北海币在市场上过多;甚至还有民众公开拒用北海币[53]。这些现象显示北海币尚未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民众对北海币的信任很容易发生动摇。胶东为北海币发源地,也是北海币信用较稳固地区,但依旧存在不信任现象,其他地区情况可想而知。
总之,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北海币信用主要是移植法币信用,币值随法币价值的涨落而波动。中共虽对北海币信用进行简单构建,但因深陷困境效用微弱,民众多将北海币视为法币的辅币,无法形成群众集体信任。

       一、北海币信用的滑落
       由于法币实行外汇准备制,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大量攫取法币,通过英美等国在华银行套取中国外汇[5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正式对日宜战并封存中国在外资金,日本也转行“排除英美之残余经济势力”的方针[55]。日本以法币套取中国外汇策略宜告破产,遂将吸入法币变更为排出法币[56]。货币具有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改变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的变化[57]。日伪货币政策的转变,使法币贬值异常严重,北海币也因与法币等值兑换,受到牵连,信用下滑。
       1942年1至3月,日本兴亚院制定金融处理要纲,要求以日元取代法币,成为“中储券”的等价媒介,并逐步废止法币流通[58]。5月31日,汪伪政府颁布禁止法币流通法案,以1:2比率进行新旧币兑换[59]。值得一提的是汪伪兑给的并不是货币,而是“金融安定公债”,颇有空手套白狼的意味。日伪将经济政策重心调整为在占领区开发和取得物资[60],遂千方百计将手中积存的法币向外倾销,换回其所必需的物资[61]。此外,日军还抢占了国民党法币在香港和缅甸的秘密印制厂,截获大量半成品的法币、印刷机、法币编码等物资,后又在南洋截获20亿元中国银行版纸币半成品,日军利用截获的工具和半成品,伪造数十亿法币向外倾销[62]

(本文作者:钟钦武   原载于:《论山东革命根据地的北海银行与北海币》  未经作者和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山东省银行保险业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培训中心、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沂蒙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银行业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保险业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