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探析(白海若)

发表时间:2017-04-02 15:33阅读次数: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逐步砥砺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她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她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和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四次会议民盟、民进委员联组讨论时,特别强调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为扭转社会的复杂化使思想道德领域面临着严形势的局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在全社会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二者在历史文化渊源、基本内涵、价值取向和时代特征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一、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历史文化渊源上的一致性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先贤哲人一向主张“家国同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志,从个人出发扩展到整个国家,视爱国、为国献身为人生最高境界,倡导创新、与时俱进,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追求美好的理想社会,《周易》之《大畜》讲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孔子勾画了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墨家追崇“兼爱”的大同平等社会,法家“争于气力”,以功利主义为原,奋勇进取,以求富国强兵。儒家为实现社会理想,维护民族团结统一,还提出了“二纲八目”的修养论和善养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以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节,培育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生命力和进取心极强的民族。尽管历经劫难,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减弱过、放弃过、停止过对民族进步发展的追求。《山海经》、《淮南子》等古典文献中所载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突出反映了先民们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勇气以及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而《周易》所载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开拓奋进、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集中写照。
       中华民族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构成了沂蒙精神和“八荣八耻”内涵的思想基础。爱国主义这一思想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之前,并为后世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所继承和发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华民族驱逐鞑虏,抵御外侮的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沂蒙大地涌现出的著名历史人物皆有高尚爱国主义情操,如西汉著名经济学家匡衡时引经义以议论时政,表现出极强烈的爱国忧民思想。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任丞相时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推行屯田,减轻民负,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由于为国为民操劳过度仅活了55岁久病死在军中。大书法家王羲之从政期间,极为关心民间疾苦,主张减轻赋役,赈济贫困,让人民休养生息,使国家长治久安。近代爱国将领左宝贵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率军5000人到达朝鲜平壤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指挥战斗中身中数弹仍临危不惧,继续坚持指挥岗位,最后壮烈牺牲。我国社会数千年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注重讲究信用,“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实信用的道德伦理观念深受人们所崇尚,诚信成为人的立身之本。人们言必行、行必果,视诚信为生命。
二、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涵上的共通性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八荣八耻”与“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有着内涵的一致性,相互映照,熠熠生辉。
        1、沂蒙精神中的“爱党爱军”与“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党自成立以来,就领导人民军队为人民利益出生人死、浴血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经过长期战争考验,从亲身经历中体验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不仅用红薯、煎饼、小米、甚至奶水养育了几十万人民军队,而且为人民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就有20万人参军,120万人参战支前,3万多沂蒙儿女血洒疆场,为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红嫂”、“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等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们所展示的崇高品格和博大胸怀正是对党、对人民子弟兵的无限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怀着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他们对党无限忠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时刻听从党的召唤,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他们对共产主义信念无比坚定,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党和国家遇到什么困难,始终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爱党爱军”的应有之义。爱党就必然爱她所建立的新中国。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民族从古至今,无数伟大的爱国者构成我们祖国悠久历史长河的灿烂群星,他们历来被人们公认为民族的英雄,万世的楷模。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是以往爱国主义事业的继续和发展。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最大光荣,以危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时刻心系国家前途命运,倍加珍惜国家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2、沂蒙精神中“开拓奋进”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体现了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既包含对进步、自由、幸福与光明的强烈向往意识,也包含对既定目标执著追求的意识和对来自社会压迫的顽强反抗意识。战争年代,沂蒙儿女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敢于砸碎旧世界;新中国成立以后,沂蒙人民苦干实干,艰苦创业,积极建设新生活;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敢闯敢冒,改革创新,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沂蒙人民都始终表现出敢为人先、不懈奋斗、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闻名全国的“金锣”牌肉制品的老总周连奎,从卖猪肉起家,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硬是打拼出了肉食市场的一片天地,把“金锣”肉制品迈出了国门,从一定意义上打造出了沂蒙山的形象。
        “开拓奋进”的过程中必然要树立以“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
        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崇尚科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公民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就是要不断地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只有不断地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才能对伪科学和愚味迷信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有效的抵制。愚昧无知是科学的大敌,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障碍。所以,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做到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自觉反对愚味、反对迷信、反对伪科学,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用科学的力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团结就是力量,互助产生和谐;损人利已则伤害他人,破坏社会安定。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社会才能进步。我们在社会中生活,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要为他人着想;要关心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人士、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组织、公民与政府之间在一切社会事务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道德底线。人无信不立。不讲诚信,个人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身,也无法成就事业。没有诚信,一个社会就会风气败坏、人心涣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重视诚信。每一个公民,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都应当以诚相待、重信守诺、有约必践,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决不能让弄虚作假、坑蒙拐骗、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等行为在社会上有市场,更不能让其滋长蔓延诚实守信、顾全大局既是我同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沂蒙人民道德的基石。沂蒙精神的原创意义在于,沂蒙人民将诚实守信、顾全大局的价值观念发挥到了极致。诚实守信、顾全大局是沂蒙人民道德的重要基础,他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顾全大局,始终保持对既有道德承诺的敬重,在处理竟争与协作、效益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时,始终做到义利兼顾,形成了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遵纪守法就是增强法制意识,学法、知法、用法,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执行法令、法规和各项行政规章。遵纪守法是公民维护和发展自身权益的条件,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保障。枃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使公民树立起法纪意识,自党地遵纪守法。要在全社会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价值导向,提高公民的素质,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3、沂蒙精神中的“艰苦创业”与“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精髓,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沂蒙山区艰苦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吃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踏着共产党人脚印,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中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彻底翻身、创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贫困和愚昧宣战,涌现出了厉家塞、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九间棚人硬是在海拔900多米、人畜吃水都很困难的荒山禿岭上开辟出了脱贫致富的新道路,并打造出属于沂蒙精神体系的九间棚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以至人们把诚实能干作为沂蒙人的代名词,涌现出刘加坤、王廷江、朱崇跃等一大批实践沂蒙精神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群体。这些沂蒙人民的先进典型,既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意识,又深含着矢志不渝的革命传统,是沂蒙精神的生动体现。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就没有社会的存在,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爱劳动,作为一种值得肯定的劳动态度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为中华民族强盛辛勤劳作而感到光荣,以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为耻辱。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人生理想。要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取向,讴歌劳动、赞美创造,反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所谓履苦奋斗,就是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努力拼搏,顽强战斗,直到胜利。所谓骄奢淫逸,多形容生活放纵奢修,荒淫无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始终保持一种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精神,一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种奋发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那些奢侈浮华、铺张浪费的做法,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行为,都是与艰苦奋斗精神格格不入的。
        3、沂蒙精神中的“无私奉献”与“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性、敢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战争年代,沂蒙山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个摇篮,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涌现出了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和掩护解放军战士的“沂蒙红嫂”,沂蒙人民将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当时的沂蒙几乎“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嫂”,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沂蒙人民用小米供养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惊天伟业。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为顾全大局,根治淮河,沂蒙山区有527个村、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40多万库区农民舍了家园,生活跌到了贫困线以下,但沂蒙人民却毫无怨言。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主动地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无私奉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祖国,每个公民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够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背离人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
三、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取向上的契合点
       “八荣八耻”荣辱观内容系统、全面,包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八个方面的基本道德要求,涵盖了怎样对待祖国、怎样对待人民、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做人、怎样处事等不同层面的问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社会、人生、人际等多方面的道德准则,并且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关的价值取向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也都包含于其中,既涵盖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
        沂蒙精神吸纳了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勇于进取、敢为人先、无私奉献、昂扬向上的凛然气度,同时又融合了沂蒙老区特有文化传统里的勤劳朴实、忠公体国、追求进步、自强不息的品质。这样,道德标准的评判在沂蒙精神的内容上就占有了特别重要的位置,使沂蒙精神呈现出强烈的理想化、伦理化的特征。沂蒙精神内涵中的爱党爱军,展示的是沂蒙人民所具有的坚定立场、明确方向和追求执著的政治信念,是忠诚仁义、矢志不渝的人格化身;开拓创新体现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无所畏惧的健康精神气度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则向我们昭示着自强不息、忘我利他的至高的道德风范。
        四、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精神的彰显与体现同任何社会意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产生一样,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带有时代的痕迹和特色。
       沂蒙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滋养,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形成的源头之一。同时,沂蒙精神还集中体现了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今,我们要结合两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沂蒙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加强团结、形成合力,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用优良的作风保证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中,无不体现了沂蒙精神的精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发扬沂蒙精神的模范,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重塑共产党员、党的干部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形象,在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风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作者:临沂大学 白海若,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