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与新时期山东精神——也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赢得民心经验(张文珍)

发表时间:2020-03-16 07:49阅读次数: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实现发展和进步,都需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精神就是力量,精神就是财富,精神就是希望。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文化与精神这个角度讲,可以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培养一方精神”"一方精神塑造一方人”。沂蒙精神根植于沂蒙大地的山山水水,渊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凝结着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归功于沂蒙人民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诞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血与火的岁月,并随着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沂蒙精神的内涵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新时期山东精神是在继承齐鲁文化精华、发扬山东革命文化精神、吸收山东现代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由齐鲁儿女在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着力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
       就两者的关系来看,沂蒙精神是山东革命文化精神的代表,而山东革命文化精神又是新时期山东精神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沂蒙精神是新时期山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沂蒙精神中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精神是新时期山东精神在新的形势下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教育意义。
       大家都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可歌可泣、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他们那种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精神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普普通通的、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甘愿冒着生命危险,真心实意地、毫无保留地跟党走,跟军队走,为此付出一切乃至生命都在所不惜。我们的党和军队是如何赢得民心,如何获得人民群众无私的支持的,在沂蒙精神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背后折射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处理好党群关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就来看看当时我们的党和军队是怎么做的。
、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就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人民群众感到你是真心替他谋幸福的,代表他们利益的;让人民群众感到你是与他们站在一起的,与他们心连心的,这是贏得民心的最关键所在。
       其实人民群众是最实际的,刘少奇同志在《论组织群众的基本原则》一文中写道:“民众是人群,是有思想、有要求、能动的人群,民众不是木头或机器。”群众的爱僧好恶不是虚的,不是空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很具体的,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同时,群众又是最朴实、最无私、最慷慨、最坚定的,你把心交给他,他就豁出命来跟你走。
       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时任中共山东分局书记的黎玉同志在分局群工会议上作报告,要求干部们做工作时要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从改善群众的生活入手来发动群众,如开荒种田,减租减息,救济春荒,免除苛捐杂税等。正因为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达到了基本的“有衣穿,有饭吃,有物用”,所以群众参军、归队、参加民兵、支前都十分积极。他说:“在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内,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可以说是生产的水平,如果不能最低限度的超过国民党所统治的地区(更不用说敌占区),我们就不能空谈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如果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能让人民群众信服政府与政权的先进性?
       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问题,即要解决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卫生、婚烟等问题。他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他说要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每个在农村工作的共产党员的第一位工作”。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支持,发自内心地做到“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黎玉同志说“只要是群众认为与自己有利,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从旁干涉。"“只有群众真正行动起来了,才能成为为革命而斗争的力量,才能成为有组织的群众力量。”
       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说:“解放战争中,我们不需要后勤部,后勤部就是老百姓;我们没有野战医院,野战医院就是大娘的炕头。”这一点,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比,“在国民党统治末期,他们彻底失去民心,被老百姓抛弃了。当时,国民党的行军日志上永远有一句话“不得进村宿营,这和共产党刚好相反。共产党的部队离村还有好几里地,孩子们就来迎接了,油灯就点上,大娘将热水烧好,百姓的炕头就是营房,很安全。”
       解放战争胜利后,我们讲“以60万打败了国民党80万”。杜聿明不服气地说:你们还有一百万支前民工没有算哪。“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论持久战》)我们打的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无往而不胜。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让人民群众获得当家作主人的自豪与尊严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群众受压迫、受剥削、受欺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党领导群众开展民主运动,让群众得到解放,获得人格的平等,大家有说话和行动的自由,大家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群众感到的是自由和平等,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是种被尊重的、当家作主人的扬眉吐气的感觉,人民群众能不从心眼里感谢党和军队!
三、以自身良好的纪律与作风赢得群众尊重与信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一开始就十分顾及地方和群众的困难,尽量避免增加他们的负担。20世纪20年代,当时条件极为艰苦,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一上井冈山,就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三大纪律中最初有一条规定:“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堪称秋毫无犯。
       而且,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过艰苦的生活,不搞任何的特殊。抗战爆发后,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因家庭生活困难,想到延安投靠毛泽东。1937年11月27日,毛泽东写信婉官劝他不要来,因为“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
       西方记者爱泼斯坦记下了他在边区看到的难忘的一幕。一位老农慈爱地拍打着出身贷苦的年轻县长的背对他说:“你看这家伙背了多少筐粪到我们地里?有谁以前看见过这样的官?从前,当官的闻的是他们姨大太的香水味,怎能闻这鲜大粪呢?”爱泼斯坦感慨道:“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官员,也没有人见到过这样的情景。”
       采取严厉措施,防止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也使得解放区与国统区形成鲜明对比。对此,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说:“中国人民从中国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获得了明显的比较。......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国民党区域剥夺人民的一切自由。中国解放区则给予人民以充分的自由。”人民群众真正感觉到共产党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政治派别,他们是值得信任的。
四、党和军队以鲜血和生命支撑起救国图存的希望,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的前途是非常远大和光明的
       抗战初期,面对复杂严峻的民族矛盾,人民群众有亡国丧家的危险,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抵抗外来入侵者,我们的军队英勇抵抗对敌作战,积极反扫荡和反投降,不断取得胜利,不断的把群众大批大批地从敌人和反动势力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对群众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与鼓舞。再加上我们的军队纪律严明,所以连农村的一些老先生都称我们为“王者之师”,而把既不打敌人、又到处掠索群众的顽军,称之为“布袋队”、“乱党土匪”。群众自然而然拥护王者之师仇恨与反对土匪、布袋队。
       还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作战中牺牲的党员人数占牺牲总人数的30%以上,有多少共产党员官兵,英勇顽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浩然正气,以民族国家人民为重的大义,他们的流血牺性,他们的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极大地激励影响带动着广大人民群众,贏得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无私奉献。群众感到,共产党和八路军、解放军就是人民的救星,没有他们,就没有根据地的兴旺和人民的幸福,所以群众从内心深处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军队。群众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当亲人,倾其所有,尽其所能,踊跃支前,冒着生命危险掩护部队,救护伤员,哺育革命军人后代。当敌人搜查时,在枪口和屠刀面前,老人们毫不犹豫地把子弟兵认作自已的儿女,大嫂、姐妹们则把伤病员说成是自己的丈夫、兄弟。
       党和军队把人民视为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将党视为救星,把军队当作子弟,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由此构筑起人民战争的钢铁长城,坚如石,稳如泰山。有什么样的强敌和不能战胜?有什么样的贡献不能做出?有什么样的丰功伟绩不能创造出来呢?
五、切实树立群众观念,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破除官僚主义作风,群众工作真正群众化
       上面提到的黎玉同志所作报告中,要求党员干部真正面向群众,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息息相联,而不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他说:“所谓群众领导者或群众工作者,成为群众以外的人,不是站在群众当中的一伙,工作上成为群众的负担,为群众内心所咒骂。很清楚的,群众并没有真正的来依靠我们、亲近我们,而是在表面上应付差事。”如果是官僚主义者,后果就更严重,“在官僚主义的领导下,必然是小资产阶级抬头,基本群众则低头;小资产阶级嚣张,基本群众则表示应付。……不管官僚主义者、主观主义者们如何在群众面前趾高气扬,作威作福,群众总是很有分寸的在反映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群众决不会很轻易地就把我们当着自己的知心人。只有当我们的作风正派了,一切表现真正是为了群众的时候,我们才能取得群众出自肺腑的同情和拥护。”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是多么语重心长的教导,是多么振聋发聩的提醒!让我们牢记历史,继承先烈遗志,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使之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作者:山东省委党校 张文珍 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