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山东永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孔维同)

发表时间:2020-03-15 19:12阅读次数: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实践。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源于山东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又对山东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李长春同志所说:“这种精神,用在抗日战争,我们能够贏得民族的独立;用在解放战争,能够使人民当家做主人;用在脱贫致富,能够很快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这个精神就是沂蒙精神。”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山东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学习、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的热潮,使沂蒙精神这朵灿烂的精神之花开遍齐鲁大地,结出丰硕之果,激励山东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成为山东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爱党爱军激励山东人民始终立场坚定、忠于信仰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体现了山东人民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思想品格。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山东人民的这种品格,集中体现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百倍地建设社会主义和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风险和波折,山东人民都旗帜鲜明地支持党中央,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山东人民的“爱党爱军”,还突出体现在双拥工作上。战争年代曾推着小车去支前、赶做鞋袜去拥军的山东人民,如今拥军热情依然高涨。“好军嫂”韩素云、“兵妈妈”齐亚珍、模范转业干部刘坤洲、拥政爱民模范谢国江......一个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先模人物,正是山东双拥工作的缩影。山东形成了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工作格局,戎固和发展了军爱民、民拥军、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齐奋斗的生动局面。2009年山东又有18个市、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数量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七连冠”。
       特别是近年来,山东不断探索和研究拥军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开辟了一条拥军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径。山东将双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投入、同步考核”,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双拥工作社会化保障体系,共设立社区双拥工作站3万多个、工作人员15万多人,建立双拥服务实体3万多个,成立双拥志愿者队伍5万多支、志愿者100多万人,打造“拥军车”等多个双拥品牌,使拥军工作实现了有组织、有队伍、有实体、有品牌,促进了双拥工作健康发展。2010年民政部和全国双拥办在山东召开了现场会,把山东的拥军社会化经验推向了全国。
二、“开拓奋进”激励山东人民始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主题,体现了山东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东人民在沂蒙精神的激励下,积极投身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的伟大进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山东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战略、思路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组织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并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围绕“进一步端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要性”等重大问题,组织深入研读,开展大讨论,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讨论成果,增强了解放思想的针对性、目的性。
       1983年7月,山东召开省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提前翻番、富民兴鲁”的奋斗目标,提出在经济建设上狠抓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三个战略重点,坚定有序地组织推动改革,使山东在新的历史时期胜利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标志着山东思想解放达到新的高度。
       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后,山东开展了规模空前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此基础上,山东于1992年4月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总要求,实现山东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推动思想解放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上。山东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任务,把解放思想摆到了“先导”位置。2002年6月,山东召开省第八次党代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谋划提出了“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目标,匀划了山东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框架。
       2003年6月,在深入调研和南方考察的基础上,山东召开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向全省人民吹响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号角。全省上下反响强烈,迅速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山东的思想解放向更高层次推进和演变。2007年6月,山东召开省第九次党代会,在科学判断山东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的目标,实现了全省工作指导的转变。
       2008年7月,为贯彻中央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召开工作会议,号召全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并逐步形成以科学发展为主线、高点定位、多点支撑、重点突破的“一线三点”强省建设工作思路,开启了山东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势,把握经济文化融合发展趋势,通向科学发展时代的大门。
三、“双苦创业”激励山东人民始终不畏艰辛、再立新功
       “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特殊品格,体现了山东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正是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山东人民苦干、实干、拼命干,把一个千疮百孔的旧山东,建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以建国60周年时的统计为例,全省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43.4亿元迅猛发展到2008年的3.1万亿,年均增长9.3%,占全国的比重由1952年的6.4%提高到2008年的10.3%;2008年全省实现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则分别达到了1952年的256.5倍、134.4倍和93.7倍,实现了惊人的増长。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发展尤令世人瞩目,取得了辉煌成就,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向开放的、外向型经济的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科学、集约型发展转变,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总量接连跨越新合阶,1988年超千亿,2002年超万亿,2006年超2万亿,2008年超3万亿,2010年则接近4万亿。在此基础上,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社会安定祥和团结,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新轨道,踏上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新征程,谱写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篇章!
       山东人民的艰苦奋斗,突出表现在老少边穷地区的跨越发展上。如沂蒙精神的诞生地——临沂,到改革开放前,全地区13个县市中仍有7个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扶贪县。但临沂人民弘扬沂蒙精神,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临沂模式”,1995年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贪,解决了温饱问题;2000年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04年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GDP过千亿,人均过万元;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8%,成为老区经济的强力领跑者。菏泽经济长期落后,但山东以“啃硬骨头”的精神,1998年开始实施东西结合,加快菏泽发展”战略,2003年又推出了“突破菏泽”战略。近年来,菏泽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实现了“三个明显”、“三个高于”、“ー个新台阶”、“一个新跨越”的目标,目前正在“三个基地”迈进,对于全球最后一个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山东始终抓住不放,于1992年列入全省两大世纪工程之ー,之后推动列入国家“十五”和十ー五”规划,2009年又推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黄三角实现生产总值5678.5亿元,增长13.6%,增速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从盐碱荒芜之地到高效生态经济区,从乏人间津到开放开发的热土,黄三角正逐步成长为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极。
四、“无私奉献”激励山东人民始终顾全大局、一心为国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体现了山东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山东人民的无私奉献,不讲价钱、不讲条件、不讲时间,中央让支援什么就支援什么,中央让支援多少就支援多少,中央让何时支援就何时支援。这种精神,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时期表现得尤为充分。
       在援藏工作中,山东堪称楷模。一批又一批的干部接力援藏,把西藏当成第二故乡,时刻铭记历史使命,坚决完成援藏任务,创造了“缺氧不缺精神”的“山东援藏精神”。特别是孔繁森同志,三次进藏,历时十载,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了雪域高原,被誉为“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成为山东和全国援藏干部最杰出的代表,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孔繁森同志身上,山东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在援川工作中,山东一马当先、“5.12”地震发生后,山东各界对灾区的捐款达到36亿多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7.16亿元,总数均为全国第一。灾后重建启动后,山举全省之力援建北川,创造了“五个第一”,即第一个进入灾区开展对口衔接援建工作的省份、第一个派出分管副省长现场督导的省份、第一个在灾区召开分管副市长、建设局长援建工作会议的省份、第一个开展大面积过渡安置房建设安装的省份、第一个完成灾后“板房小学”建设的省份。三年重建任务,山东两年就完成了,创造了令人赞叹的“山东速度”、“山东强度”和“山东力度”。山东援川干部崔学选同志奋战在援建一线,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成为山东援川干部的优秀代表。
       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山东当仁不让。山东以争做援疆“排头兵”的气魄,创造了“山东效率”,实现了五个“最”,即示范试点项目覆盖面最广;援疆干部整体进疆时间最早;率先组织干部培训规模最大;率先开展大企业项目援疆,见效最快;率先开展援疆项目,交钥匙工程最多。今年以来,总投资163亿元的60个山东援疆项目在新疆喀什地区集中开工奠基,探索出了一条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山东特色的援疆路子。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山东大爱无疆。山东把全国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因难,把兄弟省市的困难也当做自己的困难,把支援全国当做自己应尽的义务,顶住自身防治任务的巨大压力,向全国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成为全国其他疫情较重地区的大后方。特别是对北京的防治工作,山东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出发,予以全力支持,明确表示:危难时刻,山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仅在         全国支援北京的用血中,山东就占了约一半。
前不久视察临沂时,李长春同志曾强调:“沂蒙精神战争年代需要,和平致富年代需要,全面奔小康更需要,一直到千秋万代。”这充分说明了沂蒙精神的永恒价值。我们一定要把沂蒙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她新的使命和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强大精神动力,继续激励山东人民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再创辉煌!

(作者:山东省委政研室 孔维同 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