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沂蒙精神的灵魂(二)

发表时间:2022-02-15 15:19阅读次数:
论沂蒙精神的灵魂(二)
        二、大爱永相随:生死与共
        沂蒙大爱不是超阶级的空洞情感,而是无产阶级关系的升华、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与沂蒙人民血肉相连的纽带。在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沂蒙人民始终听党的号召,坚定不移的跟着党走,与党永远相随。沂蒙人民用“最后一个孩子送战场、最后一口饭当军粮、最后一块布缝军装”的大爱,拥护、支援人民军队。他们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参军之前,与党和人民军队并肩作战、生死与共,谱写了沂蒙历史的精彩篇章。
        1941年12月20日凌晨,日寇1000多人包围了沂蒙山区沭河岸边的渊子崖村。310名自卫军队与200多户村民不畏强权、同仇敌忾,以土炮、枪支、铡刀、菜刀、棍棒、石块和铁叉为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寇正规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自卫队员们用土炮“生铁牛”轰击敌人,村民们协力在巷口阻击敌人,一家老小在院子里与敌人厮杀。经过一天的战斗,自卫队员和村民们精疲力竭,情况万分危急。这时,八路军的一个连闻讯赶来增援。日军见有增援部队,立即撤出村庄,在村东小山岭与八路军展开激战。天擦黑时,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的大部队赶到,日军怕吃亏,仓惶向东南逃窜。在渊子崖村战斗中,自卫队员、村民与八路军共同战斗、生死与共’以牺牲147人的代价,消灭日军80余人,沉重打击了侵者的嚣张气焰,共同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民族壮歌。1942年春,滨海专署授予渊子崖村“抗日模范村”光荣称号。1944年沭水县政府在村北岭上建立纪念碑,碑上题词:“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
        在抗日战争中,沂蒙大爱让人民与党和人民军队心灵相通、生死与共。在沂蒙山区,青年人踊跃参军,“母送子,妻送郎,送亲人,上战场”,掀起了大参军热潮,八路军队伍迅速壮大。1939年3月罗荣桓率领115师直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地区至1945年1月,不到6年的时间,“山东八路军部队已超过十五万,民兵三十万,为组成二十万大军创造了条件。”1945年9月,八路军挺进东北,带走沂蒙子弟兵6.7万人,干部6000余人。
        在解放战争中,沂蒙子弟兵在前方打仗,沂蒙人民紧随其后、生死与共,用沂蒙大爱为战争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目标激励下,沂蒙人民掀起了拥军之前高潮,涌现出众多英模人物。“华东支前担架英雄”高启文是平邑县第一区第二民工中队的队长。在鲁南战役中,他提出了“先伤员,后自己”的口号,带领担架队日夜不停的运送伤员。再运送途中,他对伤员照顾入微。由于条件限制,他有时要用自己的水杯、帽子为伤员接大小便。在莱芜战役中,他带领的九副担架队,共运送伤员39人,还协助部队抓获了215名俘虏。他带领的担架队被授予“陈毅担架队”光荣称号。
        淮海战役部队所需粮食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沂蒙解放区供应的,沂蒙人民在运送粮食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莒南县人民用400小车运送5.5万公斤面粉上前线,需要长途跋涉1000余里。他们随身带着干粮、辣椒和咸菜,及时饿肚子,也舍不得吃一点面粉。遇到雨雪,他们就把身上的蓑衣甚至衣服盖在面粉上。面粉袋子磨破了,就扯下衣服上的布当补丁。不知名的,平凡的沂蒙人民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无限忠诚、生死与共的大爱,令人心动、感慨。
        在新民主义革命战争时间,沂蒙革命根据地共有420万人,其中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1万血洒疆场。沂蒙地区几乎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嫂,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卓越功勋。陈毅元帅曾动情的说:“我陈毅进了馆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你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兴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沂蒙人民热烈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伟大口号,组织了一支百万之众的治淮大军,开赴治淮工地。治淮民工面临着诸多严峻的困难,住的是半阴半阳屋子,冬天阴冷,夏天湿热;铺稻草,盖破被、蓑衣;吃地瓜干煎饼、咸菜。尤其是1952年冬天,大雪封地,道路阻塞,数万名民工断炊,累饿交加。因为沂蒙人民心中有大气,大爱能产生强大的能量和超人智慧,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他们。在施工过程中,沂蒙人民凭借聪明才智创造出新打夯法、劈石法、劳动组合法,新报破法等施工新技术。比如新打夯法,由于当时机械技术落后,打夯全靠人工。沂蒙人民英国反复试验,把石夯的高度由1米升至1.5米。打夯时,一个20公斤重的方形立柱式石夯倍甚至1.5米高度,然后让直线下落,花套花、点对点,人们其用力、连续打夯四遍。难以想象,经过打夯法的水坝竟然能承受住 400多公斤重的汽车辗压,而不见明显的车辙痕迹。沂蒙人民发明的新打夯法受到总指挥部的高度重视,将其推广至整个治淮工地,极大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在导沭整沂工程中,需要挖掘一条14公里长的人工运河,这不仅要劈开马陵山,而且还要建造一条2200米长的隧道。岁到处在一条巨大的破碎带上,工程难度在当时罕见。然而,沂蒙民工心中的大爱能转化成无穷的力量。他们凭借小车、钢钎、铁锨、鉄楸等原始设备,白天黑夜连轴干,竟然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工程。当然,沂蒙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370人因伤致残,数十人失明,一些人终身丧失了劳动能力。
  
 
(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