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及其经验(一)

发表时间:2022-01-13 15:34阅读次数:
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及其经验(一)
李安增 赵见波
 
        作为近代中国革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历史课题,文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937年到1945 年的八年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成效显著的文化建设运动,这些运动不仅瓦解了敌顽势力的反动宣传、打碎了敌人的奴化政策,同时也极大增强了敌后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和信心,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发展。
        一、沂蒙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开展之背景
        (一)提高根据地军民文化水平,促进根据地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在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前,由于长期的经济落后,特别是受到地主、军阀等封建传统思想的压制,沂蒙山区当地民众文化素质水平低下,农村中大多数人几乎没有一点受教育的权利,在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甚至一连几个村庄都没有能识字断字的人,新式文化教育的落后程度可见一斑。军民文化素质的落后,不仅影响着党在根据地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也使得抗战开始后党的革命事业受到影响,根据地事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因为他们不识字,查路条时,只要看到纸条上有黑字和红印章便放行,有些汉奸、特务就乘机假造路条哄骗过关,外来情报传到村子里,有时传不下去,耽误了很多事情。”随着抗战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军民文化素质的落后,思想的麻木性已经越来越成为阻碍根据地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为了彻底摆脱这种局面,必须加紧开展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以真正解放人们思想,推动根据地事业的发展,进而为抗战服务。
        (二)动员根据地军民积极抗日,坚持长期敌后抗战的迫切要求
        根据地军民文化素质的落后,不仅使得根据地事业发展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积极性和热情,敌顽势力借此利用各种形式向人们散播类似“八路军男女混杂”“共产党共产共妻”等谣言,使不少人对我党的政策产生怀疑,这种情况不利于整个抗战形势的发展。根据地作为党在农村的战略基地和落脚点,其军民的动员广度和思想觉悟在很大程度上同抗战的最终胜利息息相关。而这又与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素质密切联系。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借此提高根据地军民文化水平,也能借此向他们宣讲我党的对敌路线和方针,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抗战积极性和热情,使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共同为抗日战争服务。
        (三)悠久独特的自然文化传统为根据地文化建设提供了土壤
        沂蒙山区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境内有蒙山、沂山等大小山脉、低丘等近7000座,山区、丘陵、平原各占全区的1/3,沂河、沭河两大河流纵贯南北。多水多山的优良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结构和面貌,一方面为沂蒙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天然的保护屏障,另一方面也为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沂蒙地区“是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积淀区”,从古至今,沂蒙地区可谓人才辈出,积淀和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沂蒙地区党组织的不断发展,沂蒙人民的革命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沂蒙地区早期党组织的推动和领导下,这里相继发生过苍山、龙须崮、沂水、日照等地的一系列农民暴动,这些暴动不仅极大震慑了国民党上层统治者,也反映出沂蒙人民渴望独立、民主的深切愿望。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沂蒙人民有着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也促成了沂蒙地域革命文化的形成。这种革命文化,也成为根据地建立后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背景和土壤。
 
 
(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