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认知维度与传播路径(上)

发表时间:2021-07-02 08:54阅读次数: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与升华,沂蒙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一个鲜明标识。它是一条精神纽带,贯通着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多维度诠释。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记忆符号,还对当代多元价值观念具有整合功能;它绝不仅仅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还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全党热议中国梦的背景下,进一步拓展沂蒙精神的认知视角,扩大其超越时空的影响力,必将对凝聚民族共识,实施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丶沂蒙精神是属于历史的,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彰显沂蒙精神的产生是与中华民族特定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联的。

        德国历史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和它们的惊人的作用。中华文明绵延5000余年而未出现重大断裂,成为人类文明演进史的一大奇观。这段历程中尽管所呈现的社会形态不同,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爱国主义的文化基因是解读这一奇观的核心密码。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13亿多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紧紧凝聚在一起,离不开中华民族同培育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体现为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集体认同,是历史地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近代以来,以爱国主义为主基调的民族自救一直没有停止过,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辛亥革命,爱国主义是一条主线。沂蒙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正是以近代以来的深重民族危机为历史背景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历史地成为挽救民族危机的动员者、组织者与引导者。正是在战争的考验中,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认识到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对沂蒙根据地不断展开残酷“扫荡”“清乡”,根据地人民经受了严酷的战争考验。其中1939年夏到1943年底,日军对沂蒙山区所进行的1000人以上的“扫荡”就达100余次,0以上的达到29次,对根据地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难以计数。正是这种艰难的斗环境孕育了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印证与传承,并在印证和传承中不断实现着对广大民众的政治教化。
        二、沂蒙精神是属于当代的,是对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整合与引领。
        沂蒙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时代的。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伟大的沂蒙精神曾经在凝聚党心民心,鼓舞斗志方面发挥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代,仍要高度重视其在整合与引领多元价值观念的功能。新时期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多种多样的社会价值观不断产生,相互交织,正确的价值观与错误的价值观相互冲突,积极的价值观与消极的价值观相互激荡,既有占主导地位的正确价值观,又有居于非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甚至是错误价值观,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一元主导多样共生的社会价值观念格 局。同时,新时期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变的特点。各种价值观念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其形式和性质,因而呈现出变化多端、性质复杂等特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复杂性、多变性,是导致部分人行为失范、社会治理失序 的重要诱因。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发掘沂蒙精神的代内涵,发挥精神力量在 弥合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隔阂,形成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方面的功能, 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从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个体人物的事迹中,总结凝炼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沂蒙精神对多元价值观念的引领与带动作用。

(作者:邹庆国,经作者和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