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视党群关系,服务人民群众
在沂蒙工作的党政军领导在党建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党群、军民关系1942年,刘少奇在沂蒙调研后得出了“群众是共产党的母亲,党是群众的儿子”的著名论断,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定准了基调。
在沂蒙革命老区转战6年之久的罗荣桓始终把自己看成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看成自己的亲人,愿意接近群众,坚持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同甘共苦。他认为,人民战争要靠人民供给和支援才能打贏,应当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不浪费一粒粮食,不多用一个民夫、一辆大车、一匹马。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曾回忆说:“罗荣桓强调再苦也要照顾老百姓,守纪律,不能破坏群众纪律,群众吃什么我们吃什么,所以跟群众关系搞得好。”
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战斗、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对党领导的部队指战员来讲,只要群众遭劫遇难有危险,部队就立即前去解救。在没有战斗时,部队官兵除了军事任务之外,还经常帮助群众劳动。久而久之,军民就自然而然地打成了一片,而劳动则成了联系群众的基本方式之一。因此,黎玉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帮助群众劳动是爱民的具体表现,是军民感情军民打成一片最有效的行动。”所以,帮助群众劳动成了沂蒙党政军的一贯做法,成了沂蒙党政军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法宝之一。
正因为做到了上述三点,才使中国共产党在沂蒙不断发展壮大,使沂蒙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的总人数己经发展到了27.3万多人,基本民兵发展到了50万人,形成了一支雄厚的正义力量。另据著名党史专家金冲及先生统计,到抗日战争结束,山东“共产党员30万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为革命的胜利和沂蒙精神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力量基础。
三、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看,沂蒙精神是领导本质的典型体现
从领导学意义上讲,领导是指在人类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其本质是领导者为被领导者谋权益,依靠影响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地追随领导者前进,自觉自愿而又充满信心地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组织,促进组织目标的更有效实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讲话,揭示了沂蒙精神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领导本质。
(一)山东党政军领导者宣传党的思想主张,调动沂蒙人民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在沂蒙的山东党政军领导者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沂蒙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奋斗目标,带领沂蒙人民群众自觉参加革命。
抗日战争爆发后,黎玉、徐向前、罗菜桓、朱瑞、刘少奇、陈毅、粟裕等革命前辈在沂蒙,通过报告、演讲、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耐心有计划地在人民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沂蒙人民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明确了革命的目标。正是由于党把自己的主张告诉了沂蒙人民,教育了沂蒙人民,使沂蒙人民明确了奋斗目标,调动沂蒙人民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例如,黎玉认为:“我们的责任就在于加强革命思想的宣传,提高群众对自己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一致,并有希望实现这个前途的热情。”罗荣桓重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政策。1938年,罗荣桓第一次到山东就为宣传落实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率第一一五师进入沂蒙后,积极宣传落实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后,他利用各级各类会议、田间地头、山上树下、交流谈心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和机会积极宣传落实会议精神,在山东影响较大。为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他还采取了演讲、座谈讨论、评比竞赛、个别谈心、回忆对比等多种形式做工作。
正是由于革命前辈的努力,沂蒙人民接受了先进的思想观念,明确了奋斗目标,进而激发了沂蒙人民支持共产党革命事业的热情,调动了沂蒙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转变成了沂蒙人民自觉追求的革命行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二) 党政军领导者重视保障人民的权利,以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沂蒙的党政军领导者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决维护沂蒙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1940年11月,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颁布了《人权保障条例》。这个《条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人权保障条例,也是我党制定并公开发表的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它旗帜鲜明地宣示了人民群众享有选举、罢免、言论、集会等各种权利。为落实民主选举制度,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各级组织在进行选举时,都认真执行民主选举的原则。如1940年7月山东省在沂南召开联合大会之前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中,民选的县长约占94%,民选的区长约占80%,民选的乡长约占66%。这使沂蒙人民改变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官”和“兵”的认识,进而对抗日和革命前途充满希望。
在沂蒙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爱护群众利益。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第四团政治委员昊岱在回忆中说:“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最大的拥政爱民,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用战斗来保卫人民政权和群众利益。”部队平时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保卫群众麦收,助民秋收秋种,生产自救减轻人民负担等。”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罗荣桓和山东的党政军领导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节约运动,克服由于敌人封锁造成的困难,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这些做法得到了沂蒙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作者:临沂大学沂蒙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中心 汲广运,未经作者和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