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构建和谐临沂

发表时间:2020-12-28 06:03阅读次数: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一曲《沂蒙山小调》唱遍大江南北,使全国各地的人们知道了“沂蒙”这个古老而优美的地方。沂蒙,又称沂蒙山区,是指山东省内沂水流域和蒙山山系经过地区的总称,地处鲁东南,濒临黄海,南邻江苏省,境内山地占总面积的1/3,所以在舟车不便且极度落后的近代被称为山区。它是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时期中共在国内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也是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之一,是中共山东省政府、中共华东局的创立地,多位国家领导人以及高级将领都曾经在这片土地战斗并工作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如今的临沂正以沂蒙精神为动力书写着恢弘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画卷。

      一、沂蒙精神的内涵

      (一)沂蒙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沂蒙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沂蒙精神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沂蒙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东夷文化在这里兴起,齐鲁文化在这里融合。这里还是沂源猿人的故乡,山东地区的人类历史由此被向前推进了四五十万年。在滚滚文明长河中,临沂地区名人辈出。孔子的老师郯子是郯城人。孔子的72贤徒中,更有13人在临沂。荀子曾两次出任兰陵令,且死后葬于苍山县兰陵镇。再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军事家孙膑、孙武等都曾在临沂活动和生活过儒家文化、孝文化、忠文化、武文化等灿烂的文化,对生于沂蒙、长于沂蒙的沂蒙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在这样历史文化氛围中,沂蒙人民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性格。沂蒙人对国家、对朋友忠,讲大义,讲信用;对父母孝,讲孝道,讲亲情,淳厚质朴。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使沂蒙人民具备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沂蒙大地山峦起伏,有7000余座山面对艰难险阻,72崮险境重重。艰苦的生存、生活条件造就了沂蒙人民意志坚定、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都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第二,沂蒙精神的产生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根据地,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是我党我军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孟良崮战役、渊子牙村自卫战中声名显赫,有“小延安”之称。在马列主义的引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革命意识不断觉醒和加强,倾其全力,支持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抗战期间,在总人口四百二十万的沂蒙山区有二十万人参军,一千零五十二万人次的民工支援前线。几乎全民皆兵,全民抗战。“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中国高级将领陈毅元帅说:“我陈毅就是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这里的“山东人”指的就是沂蒙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在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创造了沂蒙精神。

      第三,沂蒙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沂蒙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沂蒙精神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成长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升华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突出表现为爱党爱军,前赴后继的支援中国革命。沂蒙山区作为重要革命根据地,沂蒙人民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英勇行为的感染和教育,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从而自觉的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支援中国革命上,涌现出了“抗日模范村”渊子崖,“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当时的沂蒙几乎“家家有烈士,乡乡有红嫂”。沂蒙人民用小米供养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谱写了军民血肉相连,共同奋战的光辉乐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精神突出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定不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沂蒙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子”的莒南县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沂蒙精神突出表现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坚定不移的走加快发展和全面发展之路,不断开创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开放改革、敢为人先,实现了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现在的临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原来“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贫穷落后状况,成为仅次于义乌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品批发市场,以“大临沂、新临沂”的崭新形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二)沂蒙精神的内涵
      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这四个方面就是沂蒙精神的内涵。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体现了沂蒙人民追求生存、自由与进步,不甘落后、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强烈思想意识和昂扬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体现了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体现了沂蒙人民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时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
总之,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沂蒙精神经过不同阶段的丰富和完善,发展成为与时俱进的先进精神,成为激励沂蒙人民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弘扬沂蒙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崇高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参观沂蒙精神大型展览时强调:“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沂蒙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现阶段,对我国来说,国内问题千头万绪,各种社会矛盾、摩擦和冲突不断产生,这需要执政党来维护和整合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讲,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政策,化解矛盾冲突,保持和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好人民的生存、生活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存、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沂蒙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全新的、重大的战略课题,它是一项充满艰辛的,充满创造的伟大事业,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尚的精神作为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培养整个社会高尚的精神追求,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根基。沂蒙精神能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解决和谐社会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使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目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各种利益关系得以顺畅解决,实现高效稳定的和谐社会。因此,沂蒙精神对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强大推动作用。

      (三)沂蒙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政治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遇到的国际、国内问题相当复杂,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容易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沂蒙精神既是一种思想品格、一种精神风貌和追求、一种革命意志,也是一种工作作风,一种政治保证。弘扬沂蒙精神,可以使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和克服自私自利、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萎靡不振等坏作风,加强党性修养,永远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永远不脱离群众,开拓奋进,艰苦奋斗,运用好自已的职权和智慧,为人民谋福利从而保证和谐社会早日实现。

      (四)沂蒙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目标和任务,这既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化和创新,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价值导向。建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弘扬沂蒙精神,必须紧紧依靠、大力宣传和弘扬沂蒙精神,使广大人民进一步加深认识、理解和自觉实践沂蒙精神,成为影响、激励沂蒙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弘扬沂蒙精神,构建和谐临沂

      临沂人民是沂蒙精神的直接创造者,沂蒙精神也深深的影响了代代临沂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临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奋力拼搏,艰难创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努力创建“富、美、大、新”的和谐临沂。

      (一)弘扬沂蒙精神,建设惠及民生的“富临沂”
      未来五年,临沂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壮大综合实力。同时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和有尊严仍然是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此,将不断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着力膨胀经济总量,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此外,社会各项事业将进一步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而弘扬沂蒙精神,可以强化社会的激励功能,鼓励临沂人民迎难而上,确保这些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弘扬沂蒙精神,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临沂”
      未来五年,临沂城市建设将继续突出“沂河为轴、沿河而建、两岸开发”,不断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宜居品格。为此,将继续营造优美城乡环境,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积极搞好植树造林和荒山绿化,建设优美的城乡环境。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水平和群众道德素质,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另外,还将继续全面贯彻群众工作理念,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平安临沂建设,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好局面。而弘扬沂蒙精神,可以强化社会的凝聚功能,使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扎实苦干,不仅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好,更要实现城乡环境美、道德风尚美、社会和谐美。

      (三)弘扬沂蒙精神,建设雄心壮志的“大临沂”
      未来五年,从经济总量上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4200亿元,年均增长12%;从城市规模上,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55%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超过220万,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成为鲁南经济文化中心和鲁南苏北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这不仅拉开了城市的框架,更在做“大”城市的过程中有了描绘特大城市的大胸怀大气魄。而弘扬沂蒙精神,就能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以新的姿态、新的作为实现这些目标。

      (四)弘扬沂蒙精神,建设强力领跑的“新临沂”
      从18个连片扶贫革命老区之一,到鲁南苏北地区经济的强力领跑者;从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四塞之崮,到商贾云集的物流之都;从处于文化竞争边缘的“小”城,到牵动世界目光的历史文化大市;从满目疮痍的泥淖之地,到城水相依、滨水生态的宜居城市。敢为人先的临沂人民在沂蒙精神的鼓舞下,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奇迹。但在建设新临沂的发展目标中,临沂人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要想居于优势、占得先机,必须摒弃过去长期形成的一些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以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方式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而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这样就能一心一意谋发展,开拓奋进创伟业。
沂蒙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一种充满活力的精神,激励着临沂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开拓奋进,艰苦创业,为构建“富、美、大、新”的和谐临沂做出无私奉献。


(作者:石慧娟未经作者和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