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与临沂城市主体文化研究(孙方)
发表时间:2020-05-07 13:48阅读次数:次
城市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为该城市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几乎涵盖了整个城市社会成员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体育、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居民素质、企业管理及政府形象等非物质实体,而且还包括建筑艺术风格、街景美化、广场规划和设计、雕塑装饰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状况等物质实体。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形成的群体意识,已成为临沂的城市精神。因此,临沂城市主体文化与沂蒙精神的关系是临沂城市主体文化要充分体现沂蒙精神,沂蒙精神要深入渗到临沂城市主体文化之中。
一、沂蒙精神是临沂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历经战争年代的洗礼,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时期的考验,已经深入到临沂人民的灵魂深处,渗透到临沂城市的角角落落,成为临沂城市最为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
(一)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诠释了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党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用昂扬奋进的精神表现了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豪迈志气,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和耀目风采,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拥军支前模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二)在峥嵘岁月中谱写了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光辉篇章。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沂蒙人民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国,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贪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信念;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1996年,在全国重点扶持的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沂蒙精神的伟大胜利,是沂蒙精神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在贫困的自然条件下造就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战场上,沂蒙人民特别能战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势力的压迫,再加上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济基础极端薄弱,发展经济遇到了特殊的困难。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等一批先进集体,使临沂成为当时的农业先进地区;进入八十年代,又涌现出了宁家沟、九间棚等一批顽强创业的先进集体;进入新世纪又涌现出沈泉庄、刘团村、郭圪墩村等一大批小康村脱颖而出,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领头雁。这一切都表明,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四)在这片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孕育出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儿女舍生忘死求解放,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为顾全大局,根治淮河,沂蒙山区有527个村、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40多万库区农民舍了家园;改革开放年代,更有一批优秀的沂蒙儿女,甘愿将自己的合法收入无偿献给集体......他们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正是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孕育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也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传递给新一代人的精神火把,是沂蒙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临沂市红色文化开发的现状
文艺精品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座城市的最佳代言,也是区域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老区临沂,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宣传和弘扬沂蒙精神,催生出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以艺术化的手法对沂蒙精神进行了生动诠释,既有效提升了临沂形象,扩大了临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在更高层次上弘扬了沂蒙精神,成为新时期宣传和弘扬沂蒙精神的生动载体。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奉献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动人故事彪炳史册,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宁可饿死自己的孩子也要养育好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烙煎饼做军鞋全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还有举世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无一不是最生动、最伟大的人性篇章和值得剖析、启迪思考的历史典故。近年来,临沂市围绕宣传和弘扬沂蒙精神设计开展了数十项系列活动,开辟了红色旅游线,命名了一批沂蒙精神教育基地等。特别是2005年,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主题, 山东省和临沂市联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沂蒙精神大型展览,“轰动京城、感动中国”。与此同时,一批红色精品把弘扬沂蒙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沂蒙颂歌》系列丛书、《谁不说俺家乡好》文艺演出、《蒙山沂水》大型风情歌舞、《沂蒙山小调》交响乐等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作品相继推出。《沂蒙山小调》获全国民族交响乐大赛铜奖,填补了山东空白;室内版《蒙山沂水》被确定为山东重点演艺精品,参加了中印文化交流。在山东省第八届“精品工程”评选中,临沂市荣获组织工作奖、12件作品获奖,6件作品获首届泰山文艺奖,打造了精品创作的系统工程。
文艺精品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宣传和弘扬了沂蒙精神。文艺精 品的创作艺术地展现了沂蒙精神。这些精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以艺术的手法唯美、浪漫而又恰如其分的展现了沂蒙精神。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依托沂河中心岛,综合运用水幕影像、音乐喷泉等艺术手段,把“百万人拥军支前、十万人血洒疆场”的经典故事搬上了舞合,艺术展现了沂蒙精神,被誉为国内首部红色大典、水上红色芭蕾。自2010年“五一”推出以来,好评如潮,场场爆满,首个演季演出67场、观众12万人,各地游客无不被沂蒙精神所感动和感染。电影《沂蒙六姐妹》选取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作背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群像式地描写了以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妇女英勇支前、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影片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血腥的战斗场景,通过沂蒙妇女彻夜不息地摊煎饼、做军鞋,用柔弱的肩膀架起通往胜利的“火线桥”等典型故事唯美、浪漫的展示沂蒙精神,众多影评人和观众赞叹这是中国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沂蒙精神在影片中得到很好地传承。电视连续剧《沂蒙》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争中的苦难和抗争,再现了沂蒙人民的奉献牺牲,是第一部展现沂蒙精神的全景式作品,在中央八套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创央视最高,在一套再播、八套重播。在央视2009群英汇上还被评为“首播优秀电视奖”。
沂蒙精神展还在全国掀起一股红色旅游旋风,以孟良崮、沂蒙山小调、山东省人民政府诞生地、沂蒙红嫂、厉家寨、九间棚等为代表的沂蒙精神展示地,成为红色旅游的新亮点和沂蒙精神教育新基地。
三、打造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城市主体文化
城市之美,在乎景致,更在乎内涵与潜力。主题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纲领,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主题文化能在文化建设中树起一面旗帜,能够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打造个性形成品牌。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沂蒙精神在现代临沂城市的发展和拓展中正塑造着临沂的形象,成为临沂文化的主体和主导。临沂要把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使沂蒙精神成为临沂跨越发展的助推器,构筑起老区发展的新优势。
(一)做强红色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繁荣,依托沂蒙精神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依仗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临沂最大的文化资源优勢,临沂探索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做强红色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从两个方面进行:发展红色旅游业带动煎饼、花生、绿茶、布鞋等当地土特产品进入产业化发展,致富当地百姓;制作文化精品,传播沂蒙精神,丰富群众生活,提升城市品牌。
(二)建设沂蒙红色文化发展的公共平台。整合历史和现实社会实践中的经验、资源,整合乡村文化、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形成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临沂城市文化主题。这些建设和发展都要依赖于城市这个平台所具有的展示、提升和塑造功能,并且同样也影响和改造着城市文化的自身特质、功能和格局。我们的城市主体文化要在城市空间布局及建筑风格上做出统一规划,要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特别是沂蒙红色文化的发掘和整理中有一系列的统一部署和政策措施,要鼓励群众性的、公众性文娱活动,活跃城市生活,焕发文化生机,昂扬城市精神。要把红色文化为主导的城市文化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人文精神,符合美学原则,提高城市设计和建设的文化品位。
(三)把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城市社会文化群众化和通俗化。要把沂蒙精神贯穿在城市社会成员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和一些节庆文化活动,呈现在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中,在节庆文化活动特别是红色节庆文化活动中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养成群众的文化意识,提高临沂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
(四)进一步提升临沂城的红色文化形象。要把红色文化形象固化在城市空间布局及建筑风格的规划设计、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呈现在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博物馆剧院、画院、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广告上,使红色城市的整体和谐和审美情趣得到彰显,使标志性的文化体现出沂蒙精神、体现出红色文化形象文化。要把文化创意业、文化娱乐业、影视动漫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体育以及一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艺术品等产业的经营开发,与沂蒙红色文化的发掘创造整理结合起来,通过对城市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等历史遗产的发掘和利用,使以红色文化为主体文化的临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和拓展的主导性文化。
(五)打造以沂蒙精神为核心的临沂红色文化园区。“一个中心八个组,构成了临沂红色文化园区基本框架。以临沂为中心,依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设沂蒙精神纪念馆,整合红嫂广场、滨河红色雕塑群等资源,形成全市红色文化聚集区中心。形成临沂城市文化的特质,打造临沂文化的品牌,主导临沂城市的发展和拓展。
(作者:河东区委党校 孙方,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