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嫂精神 加强作风建设(郭鲁江)

发表时间:2019-09-23 10:42阅读次数:
        沂蒙老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和培育下,广大沂蒙女性把吃苦耐劳、勇敢善良、舍己为人的淳朴品质与坚定的理想信念、大无畏的革命意志相结合,使自身的优良品格得到革命性升华,创造了”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沂蒙红嫂精神。红嫂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直接体现,是群众对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高度信赖的直接体现。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但红嫂精神所体现的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所反映的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仍然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系列重要论述,以红嫂精神为镜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
        亲民者所以民亲。“抗战初期,山东仅有2000名党员,党的力量弱小、群众基础薄弱。”(1)在日军大举入侵、国民党十万大军南逃之时,山东党组织发动了遍布全省的数十起抗日武装起义,给气焰嚣张的侵略者迎头痛击。部队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亳无犯,被人民群众誉为“菩萨部队”,与扰民祸民的“政府军”和土匪武装形成鲜明对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和八路军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此同时,党领导广大军民在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和冬学运动,彻底改造乡村政权。人民群众从如山的重负下得到喘息,从切身利益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极大地激发了抗战热忱。在异常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共产党人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艰苦奋斗,这种牺牲和奋斗越来越被人民群众所认可、所珍视,并转化为对党的高度信赖,进而表现出毁家纾难、献身革命的英勇实践。站在沂蒙女性的角度看,在旧社会她们身处社会最低层,逃荒、要饭、当丫头、做童养媳,受压迫最深,盼解放最强烈,她们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翻身有了盼头”,义无反顾地跟党走,投身伟大的革命战争。”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红嫂精神就是在这种氛围中逐渐形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后人时指出的——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
       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点,为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猛敲了一记警钟。因为“四风”作为外在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违背党的宗旨的。比如,有的干部习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然后拍屁股走人,给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有的干部热衷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有干部信奉“当官做老爷”,对群众疾苦置若罔闻,敷衍塞责,与群众越走越远。凡此种种,都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党员干部,“要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在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上,容不得半点含糊。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把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推向前进。
 
永葆绝对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
       爱党爱军、立场坚定,矢志不移跟党走是红嫂精神的旗帜和灵魂。沂蒙红嫂第一人明德英,一位聋哑农村妇女,在日本军国主义恶魔面前毫不畏惧,用圣洁的乳汁疗救八路军伤员,成为震撼中华民族灵魂的千古绝唱。“沂蒙母亲”王换于,冒生命危险创办战时地下托儿所,动员亲朋邻里精心抚养了罗荣桓、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子女80多人,而自己的4个孙子却不幸天折;沂蒙红嫂李桂芳,组织32名妇女拆掉自家门板、跳进冰冷河水中,用身体架起一座“火线桥”,使部队顺利渡河……千千万万个红嫂用一腔热血弹奏出忠于革命、忠于信念的最强音。这种政治信念上的坚定性,历久弥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贫困的自然条件,沂蒙女性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高昂的政治热情和主人翁姿态,战天斗地,改造家园,为沂蒙山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涌现出一个个“花木兰”、“铁姑娘”、“穆桂英”式的模范人物。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女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分忧,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建功立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使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建功立业的实践中,进一步锤炼和升华。
       历史是现实的一把尺子。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今天,用“绝对忠诚”这个红嫂精神的“灵魂之尺”来量一量自己的党性,量一量对党的“忠诚度”,对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党是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忠诚问题上交出了合格答卷。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党员干部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塌陷了,有的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风水;有的把对党的忠诚变成对小团伙的忠诚,拉拉扯扯、私相授受;还有的把忠诚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一旦私欲得不到满足,就说怪话、发牢骚、撂挑子;更有极少数党员干部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完全背叛党的宗旨,更妄谈“忠诚”二字。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损害党的形象,危及党和人民的事业。新一届党中央抓住管党治党的重点,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土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中央率先垂范,立说立行,中央八项规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落实,反“四风”深入推进、成效显著,“老虎”、“苍蝇”纷纷倒地,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党的肌体焕发勃勃生机,广大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定了信念、磨练了意志、提炼了纯度、提升了境界,在经历了“提纯”和“淬火”之后,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绝对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
 
苦干实干和无私奉献相统一
       苦于实干和无私奉献相统一,是红嫂精神的突出特征。陈毅元帅曾充满深情的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是对沂蒙儿女的深情厚谊发自肺腑的感谢,也体现了沂蒙儿女苦干实干为革命作出的无私奉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400万人口中,有120多万参军支前,6万多名先烈埋下忠骨。”(2)“能抬担架的上前线,留下来的搞生产,打败蒋军再团圆”,“大军连营七百里,村村灯火到天明”,这一幕幕动人场面,正是当年沂蒙妇女全力支前的真实写照。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一时期,“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38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3)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更难等可贵的是,建国60多年,沂蒙老区数万烈属,家家挂着烈属证,却不向政府要待遇;“红嫂”人人有功,却没有一个去争美名;她们有的手里还有当年军队和政府打下的欠条,却没有一个去索取回报;她们中的绝大多数还生活在偏僻的农村,简朴一生,却保持着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红嫂精神是苦干实干的结晶,苦干实干永不过时。党带领人民干事创业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有的甚至错综复杂、艰难险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做好苦干的准备,不怕流血流汗,一心攻坚克难,在克服困难中赢得主动,在解决矛盾中实现转机,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苦干、实干相辅相成。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说得多、干得少,纸上谈兵、哗众取宠,净练些“花拳绣腿”、“假把式”。针对这些干事业的“大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要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最后总会出成效”,这些简短朴素的话语,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定下的事情说干就干、干就干好,雷厉风行抓落实。
       有实干之力更要有奉献之心,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焦裕禄,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杨善洲,坚决不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而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用一颗红心点亮大亮山;郭明义,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所处的时期和环境各不相同,但他们和千千万万个红嫂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他们把苦干实干和无私奉献融为一体,为群众办实事,以奉献为追求,公而忘私、勇于奉献、自我牺牲,以高尚的情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红嫂精神,就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始终坚持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党和人民干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领会了红嫂精神的真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弘扬红嫂精神。
 

参考文献:
[1]山东沂蒙精神研究课题组,《从伟大的沂蒙精神看密切党群关系》,大众日报,2011
年9月23日,第6版。
[2]朱奇文,邢兆远,《沂蒙精神教育基地魅力四射》,光明日报,2004年7月29日,
A3版。
[3]王众,《周忠高:在抓党的建设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琅琊新闻网www.langya.cn,2014年4月27
 
 (作者系 中央党校办公厅秘书处 郭鲁江 未经作者与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