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回到沂蒙大地,当年抗日风火的幼年记忆总是情不自禁的在我头脑中回荡,因为我的情和魂就扎根在这块红色革命土地上。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我出生在沂蒙山区,红嫂带大的。
1941年,日本鬼子和伪军以5万之众对我沂蒙山区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一路上烧杀抢掠。我抗日军民面对穷凶极恶的仇敌英勇撕杀,以大无畏和英勇牺牲精神不断挫败敌人的绞杀。突围中,还在襁褓中的我,被迫放在一位老乡家里代为喂养,日本强盗冲进他的窝棚时,奶娘一把抱起我紧紧搂在怀里。鬼子用刺刀威逼她,这孩子是不是八路军的,她镇静而无恐惧的说,这是自己的孩子,敌人不甘心,怀疑的用刺刀挑起襁褓从炕这头拖到炕那头,观察着她的反应,沂蒙母亲像心疼自己的孩子那样,保护了我,没有遭到日寇杀害,我才有了今天。几十年过去,我始终惦记着这位沂蒙之母,父母四次回沂蒙时,打听她的下落,渴望能见到她,以报答对我的养育之恩。
我记得80年代山东电视台曾拍摄一部沂蒙山区的纪实片,片名叫无私的奉献,其中有一句台词:抗日战争依靠俺,进了城忘了俺,只有胡奇才记得俺。
父母在沂蒙山区与人民和军队一起,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近八年,和那里的老百姓也建立了深厚的血肉之情,他们把沂蒙山区称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时刻惦记着老区人民的温暖和对革命的贡献。他经常和我们谈起在沂蒙山区抗战的岁月,永远忘不了群众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深情厚谊,我对那儿的父老乡亲就有种由衷的感激之情,没有山东人民的冒死支持,就没有山东的八路军,人民永远是人民军队的父母。沂南当年号称小延安,东辛庄是当时山东局、山东纵队等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驻地,沂蒙母亲王换于大娘的家就是领导同志的办公地点。父亲多次向我们讲述这位革命老人的英雄事迹:为了保住山东联合大会会刊,被敌人打的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为了抢救生命垂危的伤员白铁华, 日夜操劳;为了掩埋朱瑞夫人陈若克的遗体,舍生忘死;为了掩护一群革命后代,几乎搭上了全家人的生命,在于大娘掩护的几十个孩子之中,就有我和弟弟。分别四十年后,我父母回到沂南马牧池看望她时,98 岁的于大娘,虽然满头银发,但耳不聋眼不花,神志清醒,身体健康,她端坐在堂屋太师椅上,我父母在她的膝下,半依半脆在她的胸前,看上去好像一幅贤孝图。 正如我父亲所说,于大娘是革命战土的亲人、恩人,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沂蒙红嫂这面光辉的革命旗帜,对于革命后代而言,也许有一 种特殊的感情和理解,千言万语一句话, 没有红嫂母亲的哺育和护卫就没有我,对于她们,保留在我心中,更多的是崇高敬仰和永远难以忘怀的思念。
沂蒙山区妇女的英雄群体——红嫂,在革命战争年代, 不怕牺牲, 无私奉献, 爱党拥军,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和模范代表人物,她们的事迹极大地教育了人民,激发了人民军队英勇杀敌和果敢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相提并论,而红嫂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红嫂在不同革命历史时期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肯定。我们会把红嫂精神作为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和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作者系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鲁中分会副会长,中将胡奇才之子 胡鲁克 未经作者与本站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