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侯爱萍 林美卿)

发表时间:2019-08-20 10:04阅读次数:
     作为山东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创造,是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山东高校《纲要》教学来讲,沂蒙精神真实而熟悉,近距离而接地气。沂蒙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是拓展纲要课教学资源的有力途径,是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是弘扬沂蒙精神的必要方式,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下面就这几年开展的“沂蒙颂”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总结,以与同行们交流切磋。
     一、沂蒙精神的融入价值
     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沂蒙精神集历史资源、政治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于一身,内涵丰富深刻,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1.沂蒙精神有助于实现纲要课资政育人的教学目的
     《纲要》担负着对大学生开展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两个了解、“四个选择”的教学任务。沂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而逐步形成的,其反映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等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将其融入《纲要》教学,是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共产党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有力说明,是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认识“四个选择”的好帮手。这会有助于大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栋梁、新骨干。
     2.沂蒙精神有助于增强山东高校大学生的近乡亲情
     《纲要》属于教育部统一编写教材,教材内容致力于从宏观角度进行阐述历史发展论证历史规律,是面向国家的大历史大政治,具有全国性整体视角。但由于缺乏地方史和地域文化的联系等,所以时间空间距离感较远、抽象性强,学生往往缺乏切身体会,学习效果打折扣。沂蒙精神形成于山东革命老区,最终走向全国,是兼具地域性和全国性的代表。地域性与全国性,局部与整体,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影响。以沂蒙精神作为切入点,从局部历史透视整个中国历史,深化对局部历史事件的认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亲近历史、了解历史,引发学生的共鸣共情,从而建立起大学生对山东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自觉地弘扬践行沂蒙精神。
     3.沂蒙精神有助于深化高校纲要课的教学改革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三进”的“进头脑”要求,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兼顾地域特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深入研究沂蒙精神,挖掘利用一切跟《纲要》教学相关的典型性资源,把发生在学生父辈或祖辈身上、流传于学生身边的真实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转化成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让生活在和平富足年代的当代大学生与战斗在革命战争艰苦岁月的先辈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结合具体教学活动,提高《纲要》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
     4.沂蒙精神有助于坚定山东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纲要》教学肩负着教育大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念和革命传统的任务,目的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沂蒙精神内涵丰富深刻。其中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体现了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些生动教学资源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二、沂蒙精神的融入原则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沂蒙精神成为山东学术界研究和宣传的热点、焦点,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从广泛地征集、整理史料,到挖掘其历史事件、典型人物,再到提炼其概念、内涵特征,并将其打造成文化品牌,与革命文化、红色旅游、红色产业发展等等进行紧密结合,这些都充分肯定了沂蒙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其在山东文化强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要把沂蒙精神融进学时有限的纲要课教学中,则必须有所取舍、主次分明,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双主”结合。即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老师在宏观掌控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等方面起主导作用。但要真正进入学生头脑,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深刻体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反省中,认可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做到知识上的学以致用,价值上的知行合一。
     2.“双适”结合。即把数量上的适度和方式上的适当相结合。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要对教学要求和目标深入研究,对与沂蒙精神相关的红色资源进行筛选时要突出地方特色特点、抓住典型性代表性,处理好地域与全国、局部与整体、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避免过分凸显、喧宾夺主,避免将全国史教学变为地方红色史教学,避免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变成历史学教学。教学时应采用学生易接受、成本低、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把沂蒙精神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内容,没有违和感,即把理论学习与历史实践紧密结合好,避免好大喜功、过度娱乐化,避免占用过多学时。
     三、沂蒙精神的融入路径
     把沂蒙精神融入《纲要》教学,其实质就是开展《纲要》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一方面发挥沂蒙精神对《纲要》教学的时代价值,一方面遵循沂蒙精神融入《纲要》教学的原则要求,形成“沂蒙颂”主题活动,提高了《纲要》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了教学实效性。开展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案例式教学。选取代表性历史事件、知名人物,循序渐进,有力论证,集中说明论点和结论。在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讲课时,结合教材内容与沂蒙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课堂上开展案例讲授。如抗日战争时期,以临沂为中心的沂蒙山区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上演了一幕幕悲壮的抗日英雄史诗。渊子崖人民浴血抗日书写了“村自卫战的典范”;莒南县“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的梁怀玉带领带动“妻送郎”入伍参军;“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沂蒙母亲”王换于、尹德美历经千辛万苦抚育革命后代,用纯真的爱凝聚了鱼水般的军民情等等。这些典型入物和事件,体现了大义大爱精神。又如改革开放时期,平邑县九间棚人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改变了九间棚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走上了致富之路,金银花产品行销海内外,成为全国农业战线艰苦创业的典范。
     2.赏析式教学。即边欣赏体验,边思考感悟。“沂蒙颂歌”由一系列文艺作品组成。如歌曲《跟着共产党走》、《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小调》,文献片《力量》,电影《沂蒙六姐妹》、《南征北战》,电视剧《沂蒙》,油画家王沂东反映沂蒙山区的系列美术作品等等。这些作品既可以单独整体性赏析,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允许进行节选,直接插入以满足教学需要。如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1947年孟良崮战役,沂南县马牧池村妇救会长李桂芳动员附近村庄32名妇女,找来7块门板,站立冰冷河水中扛着门板组成一座“人桥”,保证了解放军作战任务的完成,被誉为“女子火线桥”。如电影《沂蒙六姐妹》反映的是孟良崮战役进行中,蒙阴县烟庄村涌现出的支前六姐妹,她们带领妇女儿童抢运粮食弹药柴草、加工煎饼、做军鞋、缝衣物等等,是支前拥军的好榜样。这些视频画面片段非常具有震撼力、感染力,对学生们的视觉冲击力大,久久不易忘怀。
      3.参与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进来。任课老师提前2-3周向学生布置教学实践目的、任务和要求,鼓励创新形式,挖掘各自优势,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充分准备。学生分班分组自己制作PPT课件,选取典型历史事件、知名人物等,把这些发生在自己家乡、前辈可能亲身经历或见证过的历史镜头拉近再拉近,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对沂蒙精神的深刻领悟。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课堂即兴演说、讨论、辩论。如抗战时期沙洪和王久鸣作词作曲在沂南县诞生的《跟着共产党走》(又名《你是灯塔》)歌曲,充分表达了沂蒙人民饱满的抗战热情和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鼓舞振奋人心,旋律琅琅上口,传唱大江南北,至今仍是军旅经典歌曲。学生们课下学唱,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小合唱表演,现场效果很好。
     4.论文式教学。让学生们把与沂蒙精神相关的事件、人物等,进行资料查阅论证研究,或者把感动感悟总结升华,实现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达到入心入脑。这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改革开放时期金锣集团,如何开拓进取、锐意改革,把一个连年亏损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成长为有名的生猪屠宰加工和肉制品生产企业,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金锣”牌商标也成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又如梳理沂蒙精神形成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深刻领会其涵义、特征,自己是如何切身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提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他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基因、精神标识,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研究沂蒙精神是学术界的热点焦点,也是我们山东思政课教学长期为之努力的方向目标。
(作者系 山东农业大学 侯爱萍 林美卿 未经作者与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