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好沂蒙精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杨金卫)

发表时间:2019-08-08 13:25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临沂时深刻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是良好党群关系的集中展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来推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等曾长期驻扎在沂蒙山区。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烈士10万多名。涌现出沂蒙六姐妹、红嫂等一大批模范群体和先进人物。沂蒙根据地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把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朴素阶级感情逐渐转化为对党的事业、对伟大祖国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使沂蒙精神不断发展完善升华,使其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宝贵的精神特质
     “爱党爱军”集中体现了党群之间血肉联系、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的亲密关系,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党领导的伟大建设事业中,涌现出了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称赞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开拓奋进”真实体现了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临沂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的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山东也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新时期,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小康。“艰苦创业”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是沂蒙精神的品格。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沂蒙人民没有消极等靠,而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愚公移山、艰苦创业,农工商业发展迅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无私奉献”鲜明体现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是沂蒙精神的核心。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援疆援藏援川还是抗震救灾抢险,沂蒙人民总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为国分忧,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敢于牺牲、甘于奉献,充分展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沂蒙精神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诞生于救亡图存的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伟大实践的产物。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沂蒙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沂蒙精神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和具体体现。
     二、沂蒙精神鲜明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
     沂蒙精神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生动揭示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和丰富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历经血与火考验的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发展和成功的重要法宝,必须始终坚持和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也是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源泉,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党群干群关系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宗旨观念不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严重,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干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要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只有这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目标方向。
     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纵观我们党90多年辉煌历史,作风建设始终是体现党的性质、生机与活力的重大问题,保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沂蒙精神,鲜明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党群干群关系理念,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党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和优良作风的生动写照。目前,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措施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要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认同度。
     坚持一切服务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多层次、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只有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我们的工作才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更好地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求得实效。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融入到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要多做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多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提供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服务。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群众路线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这样,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三、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和历史前进。
     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和发展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沂蒙精神历久弥新的精髓所在。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发了我们党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邓小平同志强调,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其中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实践表明,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因为如此,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牢不可破,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第二,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沂蒙精神的生动实践表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群众一道前进。20世纪80、90年代,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其执政后,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从而丧失了共产党自身存在的政治根基。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坚强靠山,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在思想上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基本的价值理念;在行动中把满足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规范我们党全部行为的基本准绳,这是我们党的最高党性,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既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又表达民众的意愿,是两者关系的统一者和两者利益的表达者。这种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要求我们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第三,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都善于开展积极有效的群众工作,沂蒙精神就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具体展现。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不断推进群众工作理论创新,党的各级组织也非常注重群众工作的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体系,对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群众工作比过去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些既给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既和过去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鲜明的新特点、新要求;党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必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中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党的群众工作的总体格局,形成有效的群众工作运行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重视群众组织的地位影响,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切实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是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行使领导国家权力的。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应对各种考验、化解各种风险的现实需要,更是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执政使命的根本途径。沂蒙精神昭示我们,人民群众从党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中深刻认识了党的伟大,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任务繁重,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体现在各项决策部署中,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取得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成就。
(作者系 山东社会科学院委委员、副院长 杨金卫 未经作者与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