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遵循深化对沂蒙精神的认识(李志勇)

发表时间:2019-08-01 08:18阅读次数:
     2017年8月,个人应邀到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研讨,实地考察了分布在九县三区的十余个教学点,并与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座谈。调研学习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临沂最宝贵的财富是沂蒙精神,最突出的特色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军民关系,最靓丽的名片是老区的发展奇迹,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如何赢得民心。
     研讨中,我以外地学员的身份进行了换位思考,认为沂蒙精神教育要回答好三个问题,称之为“沂蒙三问”。第一问,为什么在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年代,沂蒙人民群众能够坚定地跟党走?第二问,为什么沂蒙在革命老区中能脱颖而出,创造发展奇迹?第三问,如何继续弘扬沂蒙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三个问题,贯通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下面,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重要讲话精神,就这三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
     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两个关键表述:“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这一表述深刻指出了沂蒙精神的重要地位。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都是革命时期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战斗过的地方,虽然党中央没在沂蒙地区驻扎过,但精神地位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孕育沂蒙精神的沂蒙地区是党的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根据地对中国革命居功至伟,用沂蒙革命纪念馆李涛馆长的话说,有三大贡献: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壮大了党的队伍,八路军115师来山东时七千人,抗战结束时27万人;二是解放战争时期用小推车推动了中国革命胜利;三是贡献了一大批南下干部。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论断把沂蒙精神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因为,沂蒙精神背后,是党心党魂民心民魂,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革命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的表现,这一精神不仅对当年中国革命意义重大,对今天抓党的建设依然意义重大。这一论断提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的高度认识沂蒙精神的重要地位,从中国革命的宽阔视野认识沂蒙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看沂蒙精神,要跳出沂蒙看沂蒙精神。
     这样说来,沂蒙精神是什么?总书记做了这样的论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如何理解?要在党政军民关系框架中理解。我个人认为精神是有结构的,沂蒙精神的理解,有三层结构:
     表层结构:党群同心,就是人民坚定跟党走。我们看到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看到了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中,120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人血染疆场;看到了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救助伤员1.9万余人;看到了一幅幅团结一致的军民鱼水情的生动画面。这才有了陈毅元帅那段深情告白:“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就是爱党爱军、无私奉献,就是我们总结的沂蒙精神的基本要义,主要基于沂蒙人民的视角。
     中层结构:以心换心,就是党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人民为什么坚定跟党走?学者们可以从沂蒙山的地域特点和沂蒙山人的群体性格,从儒家文化等角度来解释,最为重要的是党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人民,以党心换民心的结果。在沂蒙人民遭受日寇铁蹄蹂躪的危难时刻,教会组织跑了、国民党军队跑了,共产党及其军队来到蒙山沂水,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民的家园,十万将士血撒沂蒙;在党的领导下,沂蒙老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开办“识字班”、颁布《人权条例》,全方位保障人民权益、改善群众生活、提高文化水平。陈毅元帅看到牺牲了三个儿子的老汉,讲“还不了你三个儿子,但可以还你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这个国家是你的,你说了算”。是共产党使沂蒙人民经济上翻身解放、政治上当家作主、文化上摆脱桎梏。这才有了沂蒙人民在当时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中,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才有了主席讲的“所谓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他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深层结构:秉持初心,就是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党为什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根本答案是:信仰的力量。共产主义信仰,从经典作家那里就已明确阐释。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理论,是基于以下基本事实:在他们生活的社会,只有少数人日子过得好,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日子都过的很苦,而少数人的好日子是建立在剥削压迫绝大多数人的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社会历史规律基础上的社会改造方案,其目的是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此基础上让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都过上好日子,直至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要实现这样的远大目标,就需要建立一个由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来领导这一伟大事业,这就是共产党。所以,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生活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人本身就来自群众,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其宗旨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其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党群是一体的而不是二元的,是同心圆。
     秉持初心、以心换心、党群同心,“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实质,揭示了共产党人的“心经”。上升到这一高度,才能把沂蒙精神说成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拍坡精神一样,才能理解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的论述,使我们对沂蒙精神的认识由情及理、从单向度到双向度、从表现层面到内在逻辑、从一般表述到体现特色,说全了、说深了、说准了。特别是,总书记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是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铸就的,比起其他精神,最根本特质在于党群干群军民关系,最深层的基因在于信仰的力量。
     二、沂蒙精神是创造临沂奇迹的精神密码
     为什么沂蒙在革命老区中能脱颍而出,创造发展奇迹?据说这是总书记之问。回答这个问题,可从多重视角,譬如,沂蒙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譬如临沂的开放包容,譬如郯城码头历史上的商埠文化,但最为根本的是党的力量、是沂蒙精神的力量主要在于:
     其一,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善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临沭纪念馆,我们看到了刘少奇在山东的短期工作,印象最深的是抓党建。在费县大青山纪念馆,关于铁的模范军的要求背后也是党的建设。旗帜鲜明抓党建是沂蒙根据地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这一法宝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被发扬光大,成为推动临沂发展的重要保障。善于党建工作创新,譬如,临沂商城正确处理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并践行“党旗红、市场旺”;譬如,在外地建立流动党组织实践。善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厉家寨、跋山水库等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善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刘家坤、赵志全等一批典型。特别是九间棚精神,正如宋平同志所说:如能有像九间棚这样公而忘私的党员干部带头,党员又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就什么样的困难也能克服,什么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其二,始终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善于真抓实干。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真抓实干是推动发展的利器。从率先整体脱贫到建设全面小康,从商城崛起到大美临沂建设,一届接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这种革命干劲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涵。正如宋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共产党的威信也是干出来的。”
     其三,始终走群众路线,善于做群众工作。譬如,商城建设中的征地拆迁;譬如沂水县的殡葬改革,实现了治理与善治的统一,解决了民生问题,维护和实现了群众利益。
     三、沂蒙精神的最大启示是赢得民心
     总书记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总书记指明了弘扬沂蒙精神的主攻方向,那就是抓党的建设,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长期执政、长治久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总书记说,我担任党的总书记后,每当想到我们党和国家有亡党亡国的现实危险时,我就寝食不安。现实危险是什么?他说,如果我们脱离群众,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今天,如何继续弘扬沂蒙精神,最重要的启示在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赢得民心。
     沂蒙精神有教育群众的功能,但主要是用来教育党员干部的。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为做群众好事,人民群众就真心拥护你。
     其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忠诚于党和人民,保持权力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的重要体现,是共产党执政、国家权力运行、干部权力运用、党员思想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可以概括为三句话:(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2)党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党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3)党的执政地位、党和国家权力、各级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树立这样的群众观点,靠教育,也靠制度和监督。
     其二,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要真正摆正主仆关系,人民群众不能仅仅是理论上的主人,更要在观念和行动上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人民群众不仅是创造者,而且是评价者和拥有者;人民不仅是实践主体,而且是智慧源泉。要保证群众的民主权利,把决定干部“官运”的权力交给群众,确保权力行使目的的正当性;让群众参与重大决策,确保决策及其实施符合群众利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其不偏离正确轨道。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反对命令主义、尾巴主义、本本主义。
     其三,提高和群众打交道的本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塑造良性互动的干群关系。党员干部要学会尊重主体地位,换位思考、个案思维、灵活变通、善待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作者系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教研部教授 李志勇 未经作者与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