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的沂蒙精神(李高东)
发表时间:2018-12-13 09:59阅读次数:次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核心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中成就党的事业,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沂蒙地区的践行而形成的一种优秀的精神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沂蒙老区的一种具体承载、展现和升华。它生动展现了我们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血肉联系,是沂蒙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他们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需要、意志和行动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客观的基本实践,他们也自然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
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我们党领导的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伟大实践活动,是千百万群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刘少奇指出:“人民群众自己的解放,只有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斗争,自己起来争取,才能获得,才能保持与巩固,而任何代替群众斗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解放,必须自己组织起来去进行斗争,并保持和巩固斗争的胜利果实。否则,没有人民群众的真正自觉和真正发动,仅有先锋队的奋斗,人民群众的解放是不可能的,历史是不会前进的,任何事业是不能成功的。因此,“只要我们依靠群众的自觉与自动,只要群众有了真正的自觉与真正的发动又有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党的一切伟大事业,都一定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与成功"。
沂蒙精神正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理念的真正体现。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也正是沂蒙精神的真谛所在。像战争时期,“一块布做军装、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场景,宁愿饿死也要抚养好革命后代的“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群体,为了争取解放,用小米供养革命,用车轮碾出战争奇迹,像建设时期涌现出毛泽东亲笔批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这种精神,用在抗日战争,赢得民族的独立;用在解放战争,使人民当家做主人;用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能够迅速脱贫致富,很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断向着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迈进。
新的历史时期,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主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发挥主人翁作用。因为只有把发展的主体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之上,才能持久地维系和充分调动群众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群众路线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这样,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才能更加稳固。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兼顾广大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既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又坚定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努力实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只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使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人民群众才能靠得住。
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唯一宗旨。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党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和公仆,党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党和人民共同的目标。为他们的利益和意志而奋斗,才能实现党和人民共同的目标。
沂蒙精神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沂蒙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党群血肉联系,来自于党始终为人民而奋斗的自觉意识,来自于人民群众对党的高度信任和坚定信心。在沂蒙这片热土上,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将为祟高理想奋斗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统一起来,将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统一起来。人民群众在反复比较中,从开始认识党、逐步相信党,到彻底选择党、到一心紧跟党,最终汇聚成打败日本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强大革命洪流,铸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这是党和沂蒙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经受考验、战胜危险的独特政治优势和不竭力量源泉。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向导。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始终坚持一切服务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我们的工作才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更好地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求得实效。为此,我们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融入到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全部过程,要多提供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多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多提供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服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做好关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向人民群众负责。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一切言行的基本原则。向人民负责与向党负责是一致的。因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党的利益,向人民群众负责也是向党负责。要做到向人民负责,就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要转变作风,自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必须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因为我们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为人民利益可以舍得一切,只要对人民有益的批评意见,理所当然地要虚心采纳。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对人民负责,就应该善于听取批评,接受批评,就必须有勇于改正缺点、修正错误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只有善于接受批评,勇于修正错误,才能不断克服自身。因此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每个党员和干部都必须尽力去做;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每个党员和干部都必须反对和避免。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每个党员对人民负责,即是对党负责,对人民不负责,即是对党不负责。如果我们的党不能履行自己当作人民先锋队的应有职责,不能在一切时期和一切情况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不能及时提出正确的任务、政策及工作作风,不能坚持真理,不能在有错误时及时修正错误,那就是脱离人民群众。
沂蒙精神正是党的“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精心培育下的沂蒙精神,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服务对象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既是我们党崇高信仰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的群众工作宗旨和传统优良作风的根本体现。正是具有崇高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模范行为,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出路和希望,产生了跟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增强了过上好日子和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心,充满了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才会义无反顾、心甘情愿地把满腔热情和干劲倾注到支援中国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生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使沂蒙精神放射出巨大的实践价值。
新的历史时期,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来看,总体上和宏观上看是健康的、和谐的,但在局部地方、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疏远、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4. 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群众生灼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知识和力量的源泉。任何科学理论都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脱离实际的谬误和空想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意见看法、觉悟程度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认知水准。人民群众最直接地感知客观世界、体察时代变迁和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最有发言权、最有决定权。再完备的理论、再进步的观念、再先进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掌握和运用,都会失去现实意义,难以呈现 其应有价值人民群众是断和价值实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是价值评判的依据和标准。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我们党来自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必然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认真总结群众经验,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把握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方向,领导群众不断前进。刘少奇指出“共产党人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了要使我们有知识,我们就必须学习。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因为群众的知识、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伟大的。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意见和精神集中起来,才能对群众实行正确的领导。反之,如果不向人民群众学习,而自作聪明的从脑子中想出一套东西,或生硬的从历史经验或外国经验中照抄一套东西,试图启发群众与指导群众,那肯定是无用的。
沂蒙精神昭示,人民群众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人民群众是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智慧和力量源泉。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断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加革命。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路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开拓奋进精神的沂蒙人民,怀着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向往,积极探索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迅速兴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谱写了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壮丽篇章。当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汹涌而至时,沂蒙人民没有困惑,没有仿徨,而是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们敞开大门,广纳八方客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率先建起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这些都充分表现了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的开拓创新精神。
新的历史时期,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要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善于从人民群众的探索认知中汲取营养,丰富完善党的主张,确保党在社会深刻变革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做群众的小学生,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建立健全深人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科学理性而又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此,要坚持谋划社会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询,查找社会发展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社会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社会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社会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按照人民群众的愿望拓展发展空间,根据人民群众的意志把握改革契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沂蒙精神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服务对象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既是我们党崇高信仰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群众工作宗旨和传统优良作风的根本体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使沂蒙精神放射出巨大的的实践价值。
(作者系临沂大学李高东,未经作者和本网站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