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红梅傲雪--记村妇救会长陈桂梅事迹

发表时间:2020-05-04 11:22阅读次数:
       陈桂梅,1919年11月14日出生在沂南县砖埠镇陈家石沟村。3岁丧父,8岁丧母,一个老长工收养了她。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老长工,再收养一个女孩,更是雪上加霜,饥寒交迫。1931年腊月,父女俩沿街乞讨,漂泊到东北,在黑龙江省一个大森林的边上,搭了一间小棚,耕种着小棚周围的土地,饥一顿饱一顿过着十分贫寒的生活。山东贫穷,东北却动乱,即使在森林边上的小草棚内,也经常受到土匪的骚扰和日本兵的抢掠。3年之后陈桂梅患上了东北人常见的大关节病,养父见她长成大姑娘了,便毅然带她回山东老家,一个继续给地主家当长工,一个为地主的女儿当侍女。1936年腊月,陈桂梅嫁给同样为地主扛活的雇工,本镇洙阳村的杨德顺。
       洙阳村位于沂、蒙二河三角洲,背后有起伏的群山,山中藏龙卧虎,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等机关和部队全在这儿。沂河东岸有一条公路,北起胶济线,南至陇海线,形成一道主干线,鬼子沿线建起一个个炮楼,炮口对着沂河西岸的革命根据地中心。洙阳村就处在敌我分界线上,又是临沂、沂南的结合部,是沂南县“沂河联防”的最南端和最前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当地党组织最早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根据地的前哨。陈桂梅自幼丧母,养父是老长工,为此,她没有像大家女子那样裹脚,相反,一趟东北之行,徒步万里,比内地人更早地领略了日本鬼子的凶残,也更早地萌发了抗日的信念。丈夫杨德顺自幼逃荒要饭,当长工,打短工,受尽苦难。领导和组织抗日的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在沂河联防斗争中,一眼看中了他们,把他们家作为联络点和立足之地。他们夫妇在对敌斗争中,一方面为上级来人提供方便,一方面组织本村群众参军参战,踊跃支前。1944年双双入党。村民们选杨德顺为村长,陈桂梅为妇救会会长。
       陈桂梅在对敌斗争中既勇敢又沉着机智。1945年春,日本鬼子集中重兵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担任妇救会会长的陈挂梅同丈夫密切配合,奋起抗战,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坚强堡垒。丈夫负责带领民兵配合八路军和县武装大队行动,她则组织妇女碾米磨面,救护伤员,站岗放哨。一天拂晓,她借东方的一丝亮光往村东仔细观察,发现一大队鬼子兵在伪军和汉奸的导引下,已经行至沂河岸边,准备渡河西进,便立即返身通知民兵,按计划转移百姓。大家安全转移后,她回家看见屋内还有一门迫击炮、10多发炮弹、一支从鬼子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枪及两个子弹带。于是,没顾上立即转移,用最快的速度先把炮藏到一堆石头中间,把炮弹藏到地瓜窖里,然后把枪藏到一盘石磨底下。当她准备跟上乡亲们进山时,鬼子已经渡过沂河,而村西是一片开阔地难以遮身,她就机智地沿着村西的一条小道往北,来到村北的沂河湾,藏到河边的石缝当中。鬼子扑空了,一个带路的汉奸重重的挨了几个耳光,差一点被鬼子挑出肠子。这汉奸是本家出的一个败类,叫陈桂梅嫂子,他明知道陈桂梅在反“扫荡”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怀恨在心。等鬼子撤回据点后,他回村了,村民们也陆续回村。陈桂梅躲得最近,也很快回村了。她想四下里走走,看看村内有无损失。刚刚从家中走出胡同口,就看见那个汉奸手持匣子枪的背影,又听到那汉奸恶狠狠地说:“这回要是找到陈桂梅,我认识她,这个不认识她。”边说边把匣子枪点了又点。几个妇女一看到陈桂梅出现在胡同口,又是挤眼,又是做手势。陈桂梅机灵,折回身来到东邻居家。为防万一,她把一周岁的儿子带在身边。东邻居家门口也有几个刚刚回村的妇女,见到陈桂梅,又知道她的处境后,立即三把两把的在柴草屋里扒开一个洞,让她们母子钻进去,随后又给堵上柴草,还轻轻地告诉陈桂梅说:“你尽管放心,外边有我们,就是有一条,千万别叫孩子哭闹,若是哭,一定捂住他的嘴。”那汉奸找遍全村,还真的到那柴草屋去过,见没有动静不一会就走了。
       陈桂梅有着沂蒙山人特有的勇敢、坚定和顽强的精神,也有沂蒙山妇女那特有的勤劳、朴实和善良的美德。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位农民一大早把她从睡梦中叫醒,报告在村北的小岭上躺着一个死人。陈桂梅立即跑去一看,天哪,那是党的老地下工作者、时任区委书记的孝春田。她做了一番检查之后,发现老孝是头部负伤,又仔细用手试了试,老孝尚有一丝微弱的呼吸,就让两个民兵就近摘下一家百姓的大门,把老孝抬到自己家中,放到床上。天太冷,她抱来豆秸烤火。两天过去了,一亩地的豆秸全烤完了,又烤秫秸,秫秸烟大,她就用蒲扇往外赶烟。老孝已经有了正常的呼吸,就是仍昏迷不醒。她给他水喝,送到嘴边,他就本能地咽下。看到了生的希望,她又去熬小米稀粥,用葫芦饭勺的长把代替汤匙,一点一点的往老孝嘴里喂。奇迹出现了,第三天,老孝竟能自己蜷腿,并能大口地吃下东西,只是神智不清。陈桂梅赶紧步行20多里,到区公所报告,并帮助县里派来的人员将他送到百余里以外的医院去养伤治疗。全国解放后,孝春田又回到砖埠区担任党委书记。他常说,陈桂梅就是“红嫂”。
       陈桂梅胸怀宽广,从不把私利放在第一位,只要党的工作需要她就二话不说,积极认真地去做。战争年代她先后动员28名热血青年参军。建国后第一个组织起互助组,后又带头加入农业合作社。她是村里的新法接生员,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风雨交加,只要一叫,她就马上动身。她还做得一手好菜,谁家红白喜事叫她去做菜,总是有求必应,而且从不要报酬。她为洙阳村的每家每户都尽过义务,深得村民的好评。1963年底,她在丈夫去世的情况下又把唯一的儿子送去当兵。当时有些群众对当兵服役认识不足劝她说:“你就一个儿子,舍得让他走吗?再说也没有独生子的义务呀!”她认真地说:“有国才有家,就让他保国去吧!”在全县召开的欢送新兵大会上,她代表全体新兵家属讲话说:“国安家才安,国强民才富。”60年代以后,因年龄关系,她虽然不担任村干部了,然而,只要是开党员会,她总是积极参加,只要是她能做的工作,从不计较份内份外,总是积极去做并争取做好。在历次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活动中,她从来都没有消极过,有几次挨过批斗,然而她胸怀坦荡,总是告诉身边的人说:“当年我把生死放在一边,直到今天,所有的缺点都不是有意的。”
       1995年腊月十三日,陈桂梅在过罢她77岁生日之后,与世长辞。病重期间,许多老党员、老干部去看望她。她没有悲伤,与老同志们一起回忆过去的战斗往事,谈笑风生,带着一丝丝笑容离开了人世。

(作者:杨桂柱,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