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嫂”王桂雪二三事(王善刚 梁凤华)
发表时间:2020-04-29 08:57阅读次数:次
又是一年岁末时。
北国边城,黑河。
雄壮的军乐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第二巡逻大队颁奖仪式正在进行。当地事队船长王济友庄重地接过“优秀士官”的红色证书时,会场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战友们对王济友连续3年获得这项荣誉的祝贺,也是对他的妻子王桂雪这位沂蒙“新红嫂”勇挑家庭重担,全力支持丈夫扎根边防,建功立业,无私胸怀的赞誉。
一
1986年冬,18岁的王济友从地处沭河岸畔、马陵山下的临沭县曹庄镇的旺南庄,应征入伍。一张入伍通知书,圆了王济友的军营梦。但此时,他那幸福、激动的心情中,却又交织着几分苦涩和无奈:家中十几亩责任田,自己走后,无人耕种;特别让他挂念的是70多岁的老奶奶,多年瘫痪在床;自己那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和肺气病的父亲,也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眼前的这一切,怎能让王济友放心而去呢?正当他心事重重,左右为难之际,他的同村同学王桂雪,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世俗的偏见,向全村公布了他们的恋爱关系,并毅然决然地自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王桂雪深情地说:“济友哥,你放心地走吧,好男儿志在四方。往后,你只管在部队上好好干,家中再大的事,你放心,有俺呢!”此时此刻,王济友还能再说些什么呢?他握着未婚妻的手,不禁流下了热泪……
二
王济友怀着报国的热情走了。
王桂雪,却以未过门的儿媳妇的身份,走进了王济友那用石头蛋垒起的墙院内,挑起了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十几亩责任田劳作的重担。缝、洗、涮、补、三餐饭;锨、锄、扫帚,使牛的鞭。几年来,她家里家外一把手,粗活细活一人干,把一个艰辛而贫苦的家庭,拾掇得有条有理,干干净净,充满了温馨。每当她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到奶奶和公公面前时,老人们便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桂雪再贤慧,她毕竟不是亲生闺女,只是一个未过门的儿媳妇啊!而王桂雪却说,您们不用难过,闺女、媳妇都是自己的孩子。这是我应该做的。1992年,王桂雪和王济友结婚后,老奶奶和公公的心也就更踏实了。他们逢人就说:“俺真是哪辈子的福,修了这样一个好媳妇!”
1993年春。王桂雪的公公旧病复发,奶奶的病情加重。而此时,她已有3个月的身孕了。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王桂雪不顾别人的劝阻,忍受着酸苦的妊娠反应,拖着笨重的身子,先把公公送到20多里路外的镇医院抢救,同时又请来医生到家里为奶奶治病。白天到责任田里抢收抢种晚上还要到医院去照顾公公。一连20多天,家里家外两头忙,由于过度劳累,她不幸流产,而且是双胞胎。这时,闻讯赶来的亲友们都劝王桂雪给王济友拍封加急电报,让他回来。可此时躺在病床上的王桂雪,强忍着失子的悲痛说:“济友最近任务重,不能叫他分心。家里的事再大,我一人顶着。”后来,王桂雪再次怀孕分娩之时,也没让王济友请假回家照顾自己。
三
王桂雪,作为一名农村妇女,生活艰辛,但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王济友所在部队常年驻守在祖国的北部边疆黑河,担负着巡逻国境线的任务。那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冬天,室外温度经常在摄氏零下30左右。为了支持丈夫扎根边疆,王桂雪每次去探亲,不仅为丈夫和他的战友准备各种土特产,而且还从第一次探亲时就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就是自费到丈夫战友的家中,捎去亲人们的问候和家乡的消息,配合丈夫解决士兵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她丈夫手下只有6个战士,他们都来自不同的省份,并且每年都有老兵退伍,新兵入伍。但王桂雪不顾个人得失,几年来先后自费去过江苏、河北、辽宁、吉林等地。1995年,她去临沂市罗庄区册山镇河沟村一战士家中时,正逢战士家中遭遇火灾。为了安慰战士的父母,使他们打消让战士来家解决困难的念头,她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1000元钱,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回到部队后,她把这件事反映给了丈夫,部队领导及时给予妥善解决。1994年,她得知河北籍战士小李的对象,因其没能复员,提出分手的事后,在返程的途中,专门绕道近400公里路去了小李的对象家中,向她介绍了小李在部队的学习工作情况,并且给她播放了自制的部队生活录像,使小李的对象终于回心转意,两人和好如初,现已结为伴侣。
2001年,王桂雪被临沭县妇联评为“新红嫂”。
(作者:王善刚 梁凤华,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