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战争时期的“好后勤”于桂珍

发表时间:2020-03-09 08:41阅读次数:
       沂源县大张庄乡张家旁峪村,有位老党员,她的名字叫于桂珍。别看她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在沂河源头却很出名。不仅人民群众敬重她,就是县、乡的领导也经常来看望她,都说她是对革命有贡献的人,称她是战争年代的“好后勤”。
       于桂珍,1911年生于沂源县霞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7岁结婚来到张家旁峪。婆家姓张,也是穷苦人家。1938年,日本鬼子在汉奸刘黑七部配合下,血洗张家旁峪,残杀无辜村民100多人,其中就有于桂珍的公公和二弟。不久,婆母也因悲伤过度离开了人间。这深仇大恨在于桂珍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1938年秋,中共地下党组织进入张家旁峪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她的丈夫被发展为中共党员。此后,她家成了党组织和八路军游击队的活动点。于桂珍在丈夫及其他党员的熏陶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不久,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解放了这一带。为了打败日本鬼子,解放更多的穷苦人,于桂珍于1939年支持丈夫带头参加了八路军。有些群众不理解,劝她说:“现在兵荒马乱的,出去就打仗,还不赶快把他拽回来!”但她坚定地说:“不打走日本鬼子,谁也别想过安稳日子,八路军是咱们自已的队伍,打仗是为了咱们老百姓,他当八路军光荣。”第二年,她又把刚满16岁的三弟送到部队。从此,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务重担,拉扯着3个孩子和9岁的小弟生活。
       在于桂珍的鼓励下,丈夫和三弟在部队英勇杀敌,先后壮烈牺牲。噩耗传来,于桂珍悲痛欲绝,但她想起丈夫临别时说的话:“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坚持下去,都要坚决跟着共产党走。”她强忍住悲痛,更加积极地投入支前工作。
       1941年下半年,于桂珍担任了张家旁峪妇救会长,1943年3月入了党,并被选为副村长。从此,她在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减租减息、反奸诉苦、生产救灾等各项运动,带领全村妇女站岗、放哨、送信,为部队推米、磨面、做军鞋、运粮草,成为闻名四乡的女村长。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于桂珍的家成了我党的秘密联络点和“后勤部”。地下党组织经常在她家开会,许多同志还吃住在她家,少时一两个,多时院满屋塞,有时一天来好几伙。不管哪里来的她都热情招待,像慈爱的大姐关怀、照顾每一个同志。同志们都说,到了于桂珍的家,就如同回到了自己的家,处处感到温暖。
       当时,张家旁峪虽然解放了,但四周还到处是敌人,远的几十里,近的仅几里,敌人经常出来骚扰。因此,同志们每次来时,于桂珍分外警惕,自己和孩子都一齐去站岗。有一次,区中队的战土们吃过饭突然一队鬼子摸进了村,于桂珍发现后,急忙回家把战士们送上后山。由于走得急促,桌子上的手榴弹忘了带。于桂珍回来一看着了急,顾不得个人的安危,抱起手榴弹,从后窗出去直奔了村南,幸亏没被敌人发现。事后同志们谈起这件事,都替她后怕。她自己却不以为然地说:“怕什么!只要同志们安全,俺死了也不要紧!”
       那阵子,由于鬼子、汉奸一天几次来搜刮,群众生活异常艰难,于桂珍家更是困难。为了节约粮食给同志们吃,她和孩子一年到头吃糠咽菜,有时病了也舍不得吃点粮食。她常说:“同志们出来革命是为了咱穷人解放,怎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去干?”有一次,于桂珍正在坡里挖野菜,邻居告诉她,家里来了客人。她一听知道是咱们的同志来了,提着篮子就一溜小跑回了家。进家后,看到一个穿白褂子的高个子青年正站在院里,满身尘土,手里还提了个包袱。于桂珍立即忙活起来,先拿出收藏的一点菜炒上,又架起鏊子烙饼,她一边烙,那同志就一边吃,烙一个,吃一个,一连烙了八个、都被来人吃光了。于桂珍不免有些吃惊,那同志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是从敌占区来的,沿途村子有鬼子,他只能走野外,到这儿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东西了。于桂珍听后,十分心疼,又连忙把剩下的煎饼糊,烙完给他带上,那位同志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一年秋天,沂源一带下了一场大冰雹,坡里的庄稼被砸得光秃秃的,第二年春天生活特别困难。在这灾荒年月,粮食就是生命,一把粮食有时可以救活一条命,没有粮,人就会被活活地饿死。正在这个时候,区里来了两位同志,住在她家。于桂珍说“为了革命,俺娘们挨饿也心甘情愿。”两个同志在于桂珍家一住就是两个月,每次吃饭,于桂珍都让同志们先吃,自己再和孩子们偷吃糠菜。粮食吃没了,又到四处借。后来同志们发现了,完成任务后,立即给于桂珍捎来了钱,并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那些年里,不管情况多么紧,环境多么恶劣,于桂珍始终如一,把照顾好同志们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的职责。1944年秋天,从沂水过来了几个同志,当时村里正住着日本鬼子,于桂珍和乡亲们在外一连躲了好几天,所带的饭早已吃光。听说同志们来了没吃饭于桂珍心里急得火烧火燎,怎么办?想来想去,她决定去找乡亲们凑。村外到处是敌人的岗哨,于桂珍顾不得危险,满坡跑着找,直到天黑才给同志们凑了一顿饭。同志们捧着这凑来的饭,一个个热泪盈眶,感动得难以往下咽。这哪里是饭,分明是于桂珍的一颗火热的心!
       革命同志把于桂珍当作亲人,而敌人却把她看成眼中钉,鬼子追捕她,国民党军队要活埋她。汉奸董钦让,领着人来抓过她七八次。为了躲避敌人,她和孩子经常露宿在坡里。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虫子咬,蚊子叮,有时还要同野兽搏斗。但在于桂珍面前,这些困算得了什么!敌人抓不住于桂珍,就砸她的家具。一年中,大锅就被敌人砸了5口。愚蠢的敌人,以为砸了锅于桂珍就没法再给同志们做饭了,但于桂珍不灰心,不泄气,敌人砸了,她再买,同志们来了还照样给做饭。有一次半夜里,于桂珍正口咬着麻杆,照着明,在给同志们烙煎饼,好心的邻居忽然跑来告诉她,敌人从村北来了。于桂珍一听,急忙领着孩子们往山上跑。天正下着雨,淋得净不开眼,路又很滑,一夜间她和孩子们不知摔了多少跤。那时山上狼很多,不时传来狼嗥声,孩子们吓得往后退,但于桂珍知道,狼虽吓人,而在身后追赶她们的那人面兽心的豺狼,比狼更可恨,她不得不拉起孩子硬往前闯。那一次,她和孩子们在外躲了四五天,回来时,家具全没了,锅、碗、瓢盆被砸了个净,桌椅、箱柜等烧成了灰,她给解放军做鞋的壳子,也被刺刀穿成了乱麻,并在边写上:“于桂珍若再为共产党办事,下场就和壳子一样。但是于桂珍不是胆小鬼,几声“狼叫”怎能吓得倒她?她收拾好烂推子照样干。敌人抓不住于桂珍,就把她的邻居找来拷问,但不管怎样打骂,邻居们就是不告诉他们。敌人没办法,就气急败坏地放火烧房子,邻居的房子也跟着遭了殃。这一次,于桂珍家的全部家当就剩下柳树底下一个碗。后来,她在地方党组织和乡亲们的帮助下,修复了房子,安上了家。
       由于于桂珍工作出色,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1943年光荣地出席了县人代会,1947年鲁中军区的报纸上刊登了她的模范事迹。

(作者: 李淑华,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