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文峰山下一团火——记支前模范盛清才的事迹

发表时间:2020-03-02 10:21阅读次数:
       翻开苍山妇女革命斗争史,支前模范郑大娘这个英雄的名字,便闪现在我们面前。郑大娘英勇顽强地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曾多次在《鲁南时报》《大众日报》、《解放日报)、《山东民兵》等报刊上登载,至今仍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
       1900年,郑大娘出身在苍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她原名叫盛清オ,因婆家姓郑,所以人们都习惯称她郑大娘。
       1942年,鲁南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郑大娘目睹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祖国,蹂躏人民的残暴罪行,以及国民党反动派屈膝投降、助纣为虐的可耻行径,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了党领导的抗日斗争。
       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她从一个普通的农妇成长为苍山县鄫城前村的民兵队长。为带好民兵,她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学军事她不怕苦和累,搞训练,晴天一身水,雨天一身泥,带领民兵埋地雷、打伏击,袭击日伪顽军,活跃在文峰山和向城一带。
       郑大娘工作得非常出色。1944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党,献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她走街串巷,东奔西跑,把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到各家各户。为支援前线,她组织妇女推磨轧碾通宵达旦。
       抗战胜利不久,开始了反蒋保国大参军的运动。郑大娘不辞劳苦,不厌其烦地登门做青年家长的思想工作,动员青年参军。她以身作则,把年仅15岁的儿子郑春修送到部队。
      1946年,苍山县佛山口战役打响了,解放军的后方医院就设在鄫城前村。郑大娘毅然挑起了抢救和护理伤员的重担,她带领担架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力抢救伤员。绷带不够了,她便撕破自己的衣服给战士包扎伤口。搀扶伤员撤离火线,衣服被汗水湿透了,手脚被树枝划出了一道道血痕,她全然不顾。有一回,80多名伤员住进了医院,其中有18人受了重伤。为了使这些伤员早日痊愈,郑大娘又组织起护理小组,夜以继日地给伤员端汤喂饭、服药、包扎伤口拆洗绷带和清洗被褥上的血迹。对那些被敌人的炮火夺去双眼,震聋双耳和炸断胳膊、腿的重伤员,更是关怀备至,为他们擦脸、洗手、喂饭、服药、清洗脏衣服。那时我军医院医疗条件差,伤员的伤口疼得厉害,她以人世间最伟大的慈母之爱,轻声细语地安慰他们,直到他们安然入睡。伤员们的身体十分虚弱,需要增加营养,郑大娘就把女儿准备生孩子用的小米、面粉、红糖和鸡蛋全部拿出来送给重伤员。经过郑大娘和姐妺们的精心护理,80余名伤员先后痊愈出院,重返前线。
       除了护理伤员外,郑大娘还积极做好村里的支前工作,组织妇女磨面碾米2万余斤,做军鞋780双,缝军袜500双。有一次,做军鞋的布料不够了,她就把自己仅有的一件粗布褂子拆洗后做了鞋底。同时,还为前线将士拆洗被褥3000余床,做棉军衣14000余件。在她的积极努力之下,鄫城前村做军鞋、缝补军衣等每次都超额完成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受到上级的嘉奖,中共中央华东局授予她“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
       1985年11月16日,盛清才老人病逝,享年86岁。

(作者: 徐敏玲 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