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抗日历史概述(三)
发表时间:2021-06-17 17:43阅读次数:次
三、战略反攻,抗战胜利
在山东抗日军民严重困难之际,1942年3月,刘少奇同志受中共中央委托来到山东,帮助解决山东问题。他帮助山东分局总结抗战4年来的斗争经验,对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党的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等作了深刻系统的指示,这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度过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和以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此后,山东根据地在政治上,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进行整风审干,总结历史经验;在军事上,实行主力地方化,坚持分散性、群众性游击战争,大力发展武工队和民兵,实行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加强政治攻势,争取和瓦解敌军;在统战工作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创造斗争优势;在政权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三三制”,实行精兵简政,开展十项建设运动;在经济工作中,进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到1943年下半年,沂蒙抗日根据地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
1943年下半年以后,沂蒙抗日根据地形势明显好转,我军不仅没有被敌人消灭,反而愈战愈强,越打越大;根据地建设蒸蒸日上,社会秩序空前良好,政治上一片光明,经济上日益繁荣。1944年,根据地面积已恢复并超过了1940年的状况。日军由于战线绵长,兵力减少,不得不实行重点守备。根据山东军区的部署,沂蒙根据地不失时机地对敌占区发动攻势,取得重大战果,先后取得了讨伐伪军朱信斋部、吴化文部、荣子恒部和李永平部等战役的胜利,相继攻克日军占据的沂水、莒县县城,获得伏击日军第五十九师团草野清大队和伪军吴化文部等重大胜利。1945年又发动春季攻势作战,相继解放泗水、蒙阴、郯城、费县4座县城,粉碎了日军最后一次“扫荡”。在沂源石桥伏击战中,还击毙了日军的旅团长田坂八十八少将。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第二天,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10日和11日,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命令各地人民军队,向敌人展开进攻,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据此,山东分局、山东军区、山东行政委员会于11日举行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对山东一线部队进行整编。沂蒙地区的鲁中、鲁南、滨海共编成5个师、8个警备旅。15日,山东军区发出《部队作战方向的规定》,上述三区部队分别组成第一、第二、第五路军,按照规定的区域,向拒降日军占领的城镇、矿区及重要交通线,发起攻击,先后解放临朐、新泰、海陵、诸城、日照、临沂等多座城镇。除收复沂蒙全境外,还在兄弟战略区的配合下,解放了陇海铁路以北、津浦铁路以东、胶济铁路以南的大片国土,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沂蒙人民筑起了铜墙铁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沂蒙人民、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八年抗战,沂蒙军民同日军、伪军作战4万余次,毙伤或俘虏敌军25万余人,缴获火炮500余门、各种枪支200余万支及大量的军用物资。沂蒙军民钳制日军兵力最多时达到6万多人、伪军兵力最多时10万余人。在对敌斗争中,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8月,包括沂蒙在内的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已发展到约27万人,地方武装50余万人,民兵150余万人。沂蒙军民在抗战中付出了重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主力部队、地方武装、人民武装、地方党政军群机关人员及其他抗日武装伤亡11万人,其中牺牲4万余人。
沂蒙抗战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军民同日本侵略军进行喋血苦战的历史。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带领沂蒙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参军参战、拥军支前,充分展示了深切的爱国情怀,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必胜信念。在艰难的岁月里,沂蒙的党政军民生死与共、携手作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凛凛正气、赫赫威风。沂蒙军民的抗日壮举,是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观,堪称中华民族的骄傲!
(未经作者和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