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九三七年四月,我作为中共山东省委的代表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七月七日,发生了芦沟桥事变,翌日,党中央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我回到山东以后,为了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省委整顿了领导机关和各地党的组织。经过整顿后的山东省委,党中央批准我任省委书记,张霖之任组织部长,林浩任宣传部长,景晓村同志任省秘书长。
十一月十六日,日本侵略军沿津浦线进犯到黄河北岸。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在济南秘密开会,制定了分区发动武装起义计划,要求各地党组织抓紧日寇入侵,国民党逃跑,人民抗日情绪高昂的时机,迅速及时地领导人民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坚决地履行一个共产党员对民族解放战争应负担的任务。十二月二十七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济南。当时的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兼三路军指挥)携款逃跑,国民党的十万大军,连同各县县长、警备 队,昼夜南溃。三千八百万山东父老,遭受敌寇的屠杀蹂躏,陷入呼援无应的状态之中。
当时,山东省委机关已转移至泰安与泰安县委汇合。我和林浩等同志,经过周密的考虑,选择了日寇的兵车开抵大汶口,国民党军队一泻千里的溃退之际,在徂徕山南麓的山阳村程煦轩同志的家里研究了起义方案,并派赵杰等同志到良庄一带进行组织工作,洪涛同志临起义前到省委汇报。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于徂徕山的大华寺内举行起义誓师大会。那天,寒风凛冽,树叶飘零,但参加起义的人们,个个热血沸腾,激动的脸上沁出了汗珠。举手宣誓的有平津流亡的学生,民先队员,济南同学会的会员,泰安抗敌自卫团的会员,泰安封家村农民组织的自卫团团员以及小学教师和市民,一共百余人。大家擎着仅有的几支陈旧的步枪和大刀、梭镖,庄严地宣誓:坚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抗战到底!
宣誓以后,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赵杰分任正副支队司令,我担任政治委员。从此,徂徕山成为山东八路军最初生长的地方之一 ,在坚持山东抗战史上,成了一个可贵的名字。
在徂徕山起义的前后,鲁北特委在盐山、庆云、乐陵树立起一支抗日部队,邹平、长山、淄川、博山一带的地下党创建了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以及第三支队,胶东特委在文登、牟平、蓬菜、黄县一带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及报县三支队,鲁东特委在寿光、昌潍一带建立了七、八两个支队,沂水、莒县一带树立了四支队之一部(即二支队前身),还有泰西长清一带成立抗敌自卫团以后改为第六支队,及鲁西统战中第十支队。在党中央指引下,山东的党组织领导八路军及各抗日救国的游击队树起抗日救国的旗帜,组织广大人民拿起武器,投入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救国,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抗战的信心。
一九三八年一月,党中央来信指出:“省委应以鲁中为中心,依托新泰、菜芜、泰安等地原有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以控制蒙阴、莒县等地区。”这时,各地树立起来的抗日部队,基本上处于流动作战的形式,没有进入我党我军独立自主地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局面。五月,又接到中共中央的指示,使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随着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与残酷性所决定的。在敌人后方坚持游击战争,没有根据地就没有依托,更无法创建指导革命斗争的领导机构。
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省委率第四支队分两部分沿莱芜、新泰、泰安进入沂水、蒙阴等沂蒙山区。这时,已是春末夏初,发展组织起来的第四支队的四千多名健儿到达峰峦迭嶂的沂蒙山区,眼前呈现一片独特的风光。举眼望去,沂山、蒙山、鲁山等山脉连绵起伏,群山矗立,地势险要,不仅部队有回旋余地,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向南可以控制陇海线,向西可以控制津浦线,向北可以控制胶济线这三条铁路,是一个理想的有战略意义的坚持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堡垒。为此,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中央指示的无比正确。
省委率领第四支队到达沂水县的王庄、沂南县的青驼寺一带,中央决定成立山东纵队,由张经武同志任纵队指挥,我任政委,江华同志任政治部主任(一九四O年又派王建安同志任纵队副指挥),以便统一领导山东各地建立起来的抗日武装。一九三八年十月,山东纵队成立。组成十个支队,共三万四千五百人。同时,将山东各地的抗日游击部队统一组建起来,从而创造与发展了山东八路军。由于八路军不断杀敌制胜,日寇被初步控制在城镇据点之内,不敢轻易以少数兵力出外活动。
上述情况,使国民党反动当局慌了手脚,先后派军阀石友三及于学忠、沈鸿烈、秦启荣等率部进入鲁南、鲁中地区。这时,国民党溃散的军队及各地的地主武装、土匪相继在不同地区拉起了队伍,抢占地盘,自委官职。他们向群众逼粮逼款,拉壮丁,抽民伕,群众编歌谣描绘当时的情景:“指挥满街有,司令多似狗,不是要赋税,就是抽丁走!”在外强入侵的灾难中,再加上当地这些地头蛇的蹂躏,加重了人民的苦难,破坏了团结抗战的局面。为了有效地打击日伪顽势力,稳定山东抗日民主局面,省委制定了《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报告中央。这个计划的中心,是创建蒙山中枢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和中共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审阅了报告以后,回电同意。于是,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创建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以下简称沂蒙根据地)的工作。
从此,徂徕山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了沂蒙山区。以沂蒙根据地为中心,同山东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一起,同日伪顽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二
在创建沂蒙根据地的初期,省委机关和山东纵队指挥部的活动地点是以沂水县的王庄、沂南县的青驼寺、岸堤为中心。当时八路军部队的主要力量,是徂徕山起义的四支队。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上旬,山东纵队调集在鲁东组建的七、八两支队南下,进驻沂水、临朐一带。这几支八路军部队,虽然未经过严格训练,缺乏战斗经验,武器装备低劣,既要与久经训练,武器技术精良,有近代化装备的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作战,又要和伪顽分子斗争,但由于坚持贯彻中共中央正确的政治路线,坚持模范的政治工作和群众纪律,因而,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发展。我们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广泛地组织游击小组,武装群众,加强自卫力量,袭扰敌人,迷惑敌人,破坏敌人交通。同时,在根据地内部实行空室清野,组织群众站岗放哨,捉拿汉奸敌探,帮助抗日军带路、送信、担架、侦察,形成了一道强有力的军民联防。军民一家,配合作战,成为发展巩固根据地的先决条件。
山东分局利用统战关系组成的国民抗敌自卫军,也是这个地区较早的抗日武装。在我党的领导下,在抗战初期,他们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后来编入了八路军。
一九三九年四月底,党中央派徐向前来山东工作。徐向前与朱瑞同志于六月间到达鲁中地区,成立了八路军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部队。六月二十一日,中央军委及十八集团军总部又电令一一五师师部、六八六团及肖华一部进驻鲁南,我主力部队的力量更加强大,依靠八路军的主力及地方武装与人民自卫武装的普遍结合,既具有分散坚持游击战的能力,又提高了灵活机动作战的水平,使我党我军在沂蒙山区逐步取得了有利地位,稳定了沂蒙山区抗日的局面,使创建沂蒙根据地有了可靠的依托。
在发展壮大我党领导下武装力量的同时,即着手创建抗日民主政权和民众团体,开始建立各级民意与行政领导系统,开展村、乡、区、县、专署的选举运动,改善行政机构。最先建立的县政权有沂水县,县长江海涛;愛阴县,县长杨荆石;费县,县长韩文一。在建立各级政权的过程中,均成立各级代表民意的参政会。通过村民大会,乡民大会,各种抗日团体大会以及各种选民的大会,自下而上地选举各级抗日民主政权。选举产生的民主政权,团结人民拥护抗战,扶助人民参加抗战,领导人民坚持抗战。坚决与国民党旧政权昏庸落后、贪赃枉法、鱼肉乡民、妥协投降的行为作斗争,改善人民生活,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合理负担,优待抗日军人家属。这样的抗日民主政权,受到了各阶层人士,特别是工农大众的拥护。因此,在游击区或敌占区内,遇到日寇外出扫荡、其内部空虚之际或旧政权人员弃职逃匿或投敌的情况,就及时地发动群众选举出在我党领导下的当地抗日民主政权,至一九四O年上半年,东起日照、莒南、莒县,西至费县、平邑,南到临沂,北达沂南、沂水等地,由一村一乡一区的民主政权、发展成为县、专员区及行政区(高于专署一级)等比较完整的民主政权区域。
一九四0年八月初,筹建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为加强各根据地工作的领导,总结各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经验教训,使山东民主政权工作更加发展与巩固,九月十三日开始,在沂南县的青驼寺召开了全省,行政会议,集各地贤能,共商省政。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地抗日民主政权主要负责人,有鲁西行政主任公署肖华主任,有泰山区行政专员赵笃生,胶东北海区行政专员曹漫之,清河区行政专员李人凤,沂南行署主任何方宏,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长范明枢,副议长马保三、刘民生以及博山、莱芜、日照、蒙阴、沂水等县的县长。会议进行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十四项重大任务。会议特别强调了各级政府人员,要深入民众,虚心听取民意,贯彻民主作风,纠正任何包办代替的现象;要做革命的斗士,不做“等因奉此”的文牍主义者和坐在机关里的“官”。要求每个县的县长,一个月里至少要巡视检查一个区的工作。会后,全省各抗日政权迅速得到发展,而且兴起了作风紧张、学习刻苦、调查研究与群众商量的良好风气,并且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大量吸收进步的知识分子,用人唯才唯能,提高行政效率。对抗日有功者赏,有罪者罚,确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威信,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抗日政权的信赖,增强了抗战的信念。
遵照党中央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群众工作的指示,在沂蒙根据地加强了群众工作,把广大群众组织到抗战中来,普遍实行国民教育,村村建立民众夜校及妇女识字班。许多地方连四、五十岁的妇女都争先恐后地上识字班,读书识字,学革命道理。青年妇女还学习射击、投弹等本领,参加民兵游击小组,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今天,沂蒙山区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机关、部队担任一些重要职务的妇女同志们,当年多数是从识字班中读书识字,明白了革命道理,而踏上革命征程的。
在创建沂蒙根据地中,认真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政权建设上,当时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坚持团结抗战的党派及无党无派抗日人士各占三分之一。对于各党各派无党无派的忠实抗战建国的各种人才,坚持善为团结、珍惜、爱护,诚心相待,共同合作。对于他们当中参加八路军及各机关的真心抗日人士,则给以优于一般共产党员的特别待遇,我们还欢迎文化工作者、新河记者、教育家、学者专家奔赴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共同进行文化建设与各方面的抗战建国工作。由于坚决贯面了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一些德高望重的名人、学者和知名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云集沂蒙山区,同心同德为建设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被人们称赞为抗战寿星的范明枢先生,在“一·二八”事变时,曾同进步青年一起因从事救亡运动被捕入狱,饱尝反动派所给予的铁窗之苦,抗战后来到沂蒙山区,已年近八旬,仍不顾高山路陡,为抗战四处奔忙,虽酷暑寒冬,亦不稍怠。作家白刃、画家王绍洛、木刻家那逖、经济学家薛暮桥等,也都曾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从事过战斗和文化经济建设,并且培养造就了大批宣传、文化、教育及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人才。
随着沂蒙根据地的建立巩固与扩大部队有了较为稳定的整理训练补充的机会,可以大批地培养抗日干部,也可以储备粮秣,制造弹药,使沂蒙根据地成为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的生命线,成为指挥山东各抗日根据地战斗的基地。
在沂蒙根据地,山东纵队经过一、二、三期整训,部队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创办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每期招收学员五百多名。毕业后,派赴山东各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骨干。随后抗大一分校来到山东,在沂蒙、胶东等地创建了分校。一九三九年五月,又创建了山东鲁迅艺术学校,分绘画、戏剧、文学、音乐各系,培养造就了大批文艺人才为抗战服务。
沂蒙根据地在创建的过程中,虽然遭受日本侵略军的频繁扫荡和伪顽军的破坏,但始终注意发展经济,开发水利,垦植荒田,改良农业,防治自然灾害,开采矿产,发展合作事业,实行减租减息,减轻人民负担。在根据地,还由民主政府贷款,成立各种工厂,如:织布厂、造纸厂、印刷厂、织袜厂、制鞋厂、被服厂等,奖励与帮助发展商业与各种私人企业,打破了日伪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进入一九四0年,沂蒙根据地已经成为指导全省贯彻党中央指示,推动抗战的基地。在这里,建立了全省最高行政领导机关——省 临时参议会与省战工会,制定了全省的施政纲领与各种单行法规,召开了全省第一次行政会议与财政文教会议,确定了全省的行政方针,统一了各级行政组织。
一九四O年七月二十六日到八月二十六日,在青驼寺召开了包括山东国大代表复选大会、山东省总动员委员会、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工农青妇文各救代表联合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三百名代表,有鲁西、胶东、鲁南、鲁北、清河、鲁中的国大初选代表,有工农青妇文化界以及动委会等救亡团体的各级领袖;有进步的国民党员,有共产党员,有八路军代表,有各种抗日部队的代表,有清朝的举人、康生、秀才,有当代的博士、硕士、学士,有法官、律师、医生;有抗战前的专员,有新创建民主政权的分署主任、专员、县长;有德高望重的士绅名流,有工人农民;有须发斑白的抗战老人,有活泼天真的青年男女,他们肩负着全省人民的重托,冲破了敌人无数封锁线,经过了千百里的跋涉,来到沂蒙根据地,共商抗战大计,为坚持山东团结抗战,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雄壮的联合大会会款仿佛仍在耳畔回荡:
蜿蜓的沂水,
巍峨的蒙山,
前进的战士们,
盛会空前。
我们在抗战中成长,
我们在烽火中锻炼,
三千八百万人的意志,
已铸成钢铁的巨拳,
粉碎投降的危险,
挣断奴隶的铁链。
听啊!
全山东人民一齐高呼:
团结到底,抗战到底:
看啊!
自由的光芒,
在晨曦中辉耀。
解放的旗帜,
在黎明中招展!
蜿艇的沂水,
巍峨的蒙山,
前进,战士们,
盛会空前!
会后,在全省组织了一切抗日力量,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阴谋活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沂蒙根据地,屹立着,犹如泰山之不可拔一样。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抗日战略基地,又有了联合大会以后的工作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山东分局的领导下,以沂蒙根据地为策源地,在全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十项建设运动,使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
沂蒙根据地从它创建的第一天起,就是在抗击日伪的残酷扫荡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
一九三八年底到一九三九年,日本侵略军已从胶济、津浦等铁路沿线深进到沂蒙山区,蒙阴、沂水、莒县、费县等县城均被日伪占领,在一些较大的镇店都设了据点,一时据点林立,封锁线纵横。这时,以沈鸿烈为首的溃散支离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以新编第四师吴化文部为主力部队也进入鲁中地区,以沂水县九区东里店(现属沂源县)为省府驻在地。吴化文的师部驻在沂水八区的张家庄(现属沂源县),东北军五十一军、五十七军以及军统特务、别动队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部也相继进入鲁中及鲁南地区。这些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部队,表面上打着抗日的旗号,实际上勾结日寇,限制破坏我党的活动,陷害抗战力量,这就使沂蒙根据地的斗争形势错综复杂,我们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
一九三九年六月,日本侵略军出动两万余人,对我鲁中地区进行大扫荡。我山东纵队的特务团及一、二、三、四支队和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群众的配合下与敌人浴血奋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击溃了日寇的进攻,保存了主力,保卫了沂蒙根据地。在战斗中,我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十八勇士,在岱崮抗击了日寇五百多精锐部队的进攻,最后弹尽授绝,十八勇土宁死不屈,跳下了陡峭的悬崖。战士们的鲜血,为了保卫伟大祖国的国土,洒在巍峨的岱崮山涧里。
正当我党组织民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人民的军队——八路军,动员成千上万的勇土拿起武器,英勇抗击民族敌人的时刻,沈鸿烈、秦启荣之流,却制造摩擦,屠杀共产党员和八路军干部,蓄意破坏我抗日根据地。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日发生的“太河惨案”,就是他们破坏抗战,罪恶昭彰的起点。在蓄意破坏抗战的秦启荣指使下,其第四梯队司令王尚志,杀害了我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及干部战士四百余人。惨案发生后,我和张经武同志通电全国各政党、团体、爱国同胞,说明“太河惨案”真相,痛斥秦启荣的累累罪行,并且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大”的原则,决定予以严惩。在山东纵队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我第三、四、八支队各一部的指战员怀着满腔仇恨,急速行军,于四月二十日,向太河发起总攻。王尚志部不堪一击,溃不成军。从此,我们与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利用各种形式揭露和打击沈鸿烈和秦启荣之流,拥兵自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荼毒人民的罪行。沈鸿烈、秦启荣、吴化文,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尤其是秦启荣、吴化文所辖地区,群众的粮食被搜刮净尽,禽畜抢掠一空。到一九四二年,农民只有以糠皮树叶充饥,在临朐、沂水一带造成纵横六十多里的无人区。尤以临朐八区(现属沂源县)为甚,田园荒芜,蒿草没人,野狼在屋里生小狼羔,以饿殍为食,悲惨情景,前所未有。
日伪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国民党投降派器意制造摩擦,破坏抗战,我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日趋紧张。一九四一年三月,日本侵略军深入我沂蒙根据地,构筑了西自费县东北之箕山、东至临沂东北林子,约一百三十里的封锁线,妄图封锁蒙山、沂河,打通临(沂)蒙(阴)台(儿庄)潍(县)及沂(水)临(沂)公路,分辖我沂蒙根据地。经我军英勇奋战,粉碎敌人企图之后,十一月,日寇驻华总司令烟俊六亲自指挥四个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临沂、费县、蒙阴、沂水、莒县的守备部队及伪军共计五万余敌,扫荡沂蒙山区,采取“拉网”、“铁壁合围”等战术,妄图一举歼灭我山东领导机关及我军主力,毁灭我沂蒙根据地。当时,在沂蒙山区内省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指挥机关所在地的五百多个村庄,被日伪占领了四百多个,敌人三步一岗,十步一哨,实行残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十一月五日,驻守临沂、费县、大平邑、蒙阴、莒县之敌,分十一路从四面八方向我山东省领导机关山东分局及一一五师师部、山东纵队进行“分进合击”。入夜,在各山头点燃火把,村村烈火熊熊,以阻击我军突围,战斗十分残酷。战斗中,我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同志壮烈牺牲。德国友人、共产党员、太平洋学会记者、名作家希伯同志,在反击五万敌人的“铁壁合围”大扫荡中,跟随部队天天行军作战,当部队走到沂南县汶河西岸的留田村时被敌重兵包围,由于罗荣桓同志的精心指挥,三千多名指战员和机关人员,巧妙地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事后,希伯同志撰写了《无声的战斗》一文,向国内外介绍了留田突围的指挥神奇惊人,嘲笑了日寇的愚蠢无能。十一月三十日凌晨,在沂南县大青山,希伯同志和省战工会的同志与敌人遭遇,展开了一场酷烈的战斗。省战工会陈明同志、直属三团政委刘清同志相继牺牲;希伯同志的翻译和警卫员先后倒了下去;希伯同志投笔持枪与敌搏斗,最后也倒在血泊里,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无数英烈把热血洒在沂蒙山区的土地上,值得我们永远怀念。日寇合击东蒙山时,我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政治指导员程克同志,带领一个排掩护群众转移,由于敌众我寡,最后只剩下五位战士,坚守一间民房。敌人用喷火器点燃了房子,霎时间,浓烟滚滚,烈火腾空,只听到从屋里传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烈火吞噬了五位英雄战士的生命,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群众安全转移了。
刘子超同志也是永远值得我怀念的。我们朝夕相处好几年,当时他负责山东纵队宣教工作,是广东梅县人,大学毕业,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历史有相当的研究。他聪敏过人,文笔流畅,对于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从来没有讲过困难。在反扫荡中,受到敌人重重包围,几次突围都突不出去,当敌人端着刺刀嗷嗷叫着奔过来时,他机警地埋藏好党的重要文件,赤手空拳与敌人拚斗,不幸壮烈牺牲。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和机关干部的那种鱼水情、骨肉亲,使我铭刻心底。“正是由于沂蒙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与人民子弟兵息息相通,紧紧相连,才使我们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沂蒙山区送出了无数优秀的子弟,奔赴全国各抗日战场,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无数父老兄弟姐妹为掩护抢救我党干部和部队指战员而抛头颅洒热血,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救出自己的亲人。一九四二年九月,日寇扫荡我根据地,当时沂水县西墙峪的张孝治家中住着七位伤员。日寇逼进西墙峪时,在枪林弹雨中,张孝治把伤员一个个背到村外的山洞里掩护起来,又跑回家背年迈的父亲。刚到家门口,遇到我野战医院的田桂英同志身负重伤,跑到张孝治的大门前跌倒了,张孝治的老父亲一见,连忙招呼儿子把自己放下,让他背起田桂英同志冲出重围。田桂英同志得救了,但张孝治的老父亲却倒在敌人的刺刀之下。还有一次,我军一位女同志把自己一个不满周岁的儿子,托给沂南县的一位大嫂喂养。当时,那位大嫂也有一个吃奶的孩子,便带着这两个婴儿藏在山洞里。敌人搜山的紧张时刻,大嫂的孩子由于饥锇和阵阵枪声的震惊而哇哇啼哭,大嫂怕哭声会引来敌人,便用乳头紧紧塞住孩子的嘴,孩子窒息了,却保住我军那位女同志的孩子。现在那位女同志的孩子该有四十岁了,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我想,他若得知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应该对沂蒙山区的父老兄弟和姐妹们产生何等深沉的感情呢?
当时,在中心根据地都有耆老抗敌救国会的组织,大都是五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下进步老人。他们操练时,都手擎红缨枪,威风凛凛,学习时则热烈紧张。他们喊出响亮的口号:“我们要做新时代的老青年”沂南县的耆老会长刘心甫,年过六十,一次,五六十个伪军突然包围了刘老的住宅,刘老的儿子用手榴弹还击敌人,中弹身亡。刘老先生举着一颗手榴弹,与敌人搏斗,被敌人击倒,幸亏附近的游击小组闻声赶来援救,刘老才幸免于难。事后,他说:“宁成战死鬼,不作阶下囚!”
在抗日根据地,我们邀照党中央的指示,普遍发动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包围敌人,扰乱敌人,用全体人民的力量封锁敌人,用强大的主力军打击和消灭敌人。
一九四0年的七月,日伪五百余人,携带钢炮及迫击炮各数门,轻重机枪十余挺,进犯费县境内的太平安庄。太平安庄民众抗敌自卫团,为掩护村内民众撤退,以破枪土炮与敌奋战,敌人凭借猛烈的炮火,发炮三百余发,接连六、七次冲锋,均被击退,毙敌伪百余名,最后因弹药殆尽而退出战斗。太平安庄抗击日伪的胜利,是发扬民众威力,保卫抗日根据地的一个缩影。其实,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每座山头都燃烧着革命斗争的烈火,每一块土地都开展着轰轰烈烈的反扫荡斗争,每个村落都洒下了抗敌勇士的鲜血。
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沂蒙根据地处于日本侵略军残酷扫荡和分割封锁之下,处于国民党投降派公开投敌,助敌夹击我军之中,我党我军依靠根据地的群众,依靠八路军主力部队、地方武装与人民自卫武装的普遍结合,。并且创造和发挥了游击小组、武工队的优越作用,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蚕食、反扫荡、反摩擦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和封锁。逐个击破了敌人的据点,使边缘区逐步纳入根据地,把日伪军围困在县城、较大集镇的据点和主要交通线上去。
一九四三年一月,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及山东省主席牟中珩,因其内外重重矛盾,率部撤离沂蒙山区。我党对东北军于学忠部采取积极疏通关系,增加团结,互派代表,恢复联络的政策,礼送他们出境,使其平安越过鲁中、鲁南,向安徽阜阳撤退。在处理这些事务当中,罗荣桓同志显示了卓越的才能。同时,我们对已经投降日寇的吴化文(伪第三方面军),则坚决予以讨伐。我鲁中军区于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夜十二时,发起第三次讨吴(化文)战役,于四月二十四日,共歼吴伪四个团及其总司令部,俘伪少将、中校、少校以下一千九百多人,另有一个旅六百多人投降,打通了沂山、鲁山、蒙山之间的联系。
随着形势的发展,广泛地开展了瓦解日伪军的工作,坚决执行宽待俘虏政策。利用伪属关系,全面地开展“唤子索夫”运动。对伪军人员中,谁做了一件对我军对人民有利的事,就给他记一个红点,红点多的可以赎罪;谁做了坏事,就给他记一个黑点,并把事实登记起来,黑点多了就要受到惩罚。伪军官兵在我军政治攻势和瓦解工作中,积极同我们拉关系,争取伪军的工作有了迅速发展。
一九四四年五月,鲁南发起了讨伐伪军荣子恒战役,全歼荣部第二师,毙伤伪师长刘国模以下敌伪二百多人,俘敌伪官兵五百余人。鲁中部队于五月十五日解放沂水城,击毙日军队长、小队长和顾问以下四十五人,俘日军二十人,歼灭伪军一千多人。从八月份起,我军连克冶源、五井、临朐城敌伪据点二十三处。十一月十四日,莒县伪军莫正民部三千五百多人起义,使滨海与鲁中地区连成一片。翌年三月八日,我鲁中部队又攻克蒙阴城,使鲁山、蒙山、沂山、泰山各山区连成一片。滨海、渤海、鲁南、胶东、鲁西均捷报频传。这时,自胶济路沂水、莒县以东沿海七百里绵长的海岸线与陇海路以北跨过胶济路至河北平原,在八路军相互配合之下而联结起来,包括有一千七百万人口,二十二万八路军的正规军、游击队,五十万民兵与几百万人民自卫武装,组成了一支坚持抗战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的雄厚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于一九四五年的八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成立了山东省民主省政府,推选了我为省政府主席。
在山东军区发出五路大军进攻收复大城市命令的同时,省政委会(省政府前身)和山东军区等领导机关在驻地召开了庆祝大会。周围几十里的群众高举中国共产党党旗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高呼口号,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赶来参加这次盛会。妇女会、识字班送来军鞋、鸡蛋、慰问袋,八九岁的娃娃也扛着红缨枪,高唱战歌,参加会议。在经历了民族压迫的八年苦难深渊后,军民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沂蒙根据地的孟良崮、岱崮、抱犊固、沂山、鲁山、蒙山以及沂河两岸的山涧河谷里到处回荡着动人的歌声,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
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歌声激励着八路军的英雄健儿,带着老乡们的深切嘱托,奔向新的征程,向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
注:
①当时山东人口为三千八百万。
(未经作者和本网站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