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临沂缘何人才辈出 文化教育的繁盛

发表时间:2018-02-05 20:41阅读次数:
     诸葛亮、王羲之、王祥、颜之推……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都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临沂。据《山东历史人物辞典》记载,自远古至清朝约4000年间,录入的3761位历史人物中,魏晋南北朝时期360年间有580人,临沂就有345人,占比高达59.4%。而另一份权威统计表明,3011年间的122位临沂名人中,这一时期就占了73位,平均5年就产生一位。这一时期的临沂缘何成为历史上最辉煌的人才高地?25日,山东大学孟祥才教授做客市民大讲堂给出答案:世家大族重视文化教育为人才辈出提供了不竭动力。
诸葛亮、王羲之、王祥、颜之推……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都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临沂。据《山东历史人物辞典》记载,自远古至清朝约4000年间,录入的3761位名人中,魏晋南北朝时期360年间有580人,临沂就有345人,占比高达59.4%。而另一份权威统计表明,3011年间的122位临沂名人中,这一时期就占了73位,平均5年就产生一位。这一时期的临沂缘何成为历史上最辉煌的人才高地?8月25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孟祥才做客市民大讲堂,追寻历史足迹,道出其中缘由。
     3000多年产生122位临沂名人魏晋南北朝有73位
     1990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历史人物辞典》一书共收录从远古至1987年的山东历史人物5025人,除去近现代的1264人,自远古至清朝约4000年间,入录该辞典的共3761人,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60年间,入录的临沂人即达345人,占比9.2%。山东在此期间入录总数是580人,临沂占到全省的近60%,这个占比是奇高的。
    1991年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了临沂学者唐士文、唐毓光、何玮、姜开民合著的《临沂历代名人集萃》一书,共收录西周至清末籍贯为临沂的122位名人。这122位名人在历史阶段的分布极不平衡。西周至战国的880年间,有5位;秦汉时期的441年间,产生18位;魏晋南北朝360年间,竟产生了73位。诸葛亮、诸葛瑾、王祥、王导、王羲之、王献之、颜之推等都出自这一时期。其余的隋唐五代380年间产生8位,宋辽金元408年间产生4位,明清543年间,产生14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临沂不但人才密集,且其中不乏具有卓越建树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经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史、军事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政治家中有皇帝萧道成、萧衍等,其中萧道成还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所以,不少山东人说山东出将相,出娘娘,但出不了皇帝。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孟祥才说,政治家中的诸葛亮、王导、王敦等,出将入相,建立了丰功伟绩;经学家王肃、王通等;科学家何承天等;文学家刘勰、萧统等;书法家王羲之父子等,都是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人物。
析起来,这一时期临沂的人才大多呈现家族集团式,其中王、诸葛、萧、颜等家族出的人才特别多。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人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草莽英雄很少。
   “王与马 共天下”,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经学世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临沂何以成为历史上最辉煌的人才高地?“答案只能从历史上追寻。”孟祥才给听众做了详细讲述。
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比较发达,之前的历史也留下了深厚的积淀。临沂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就形成了发达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一直比较发达。自原始社会至三国时期,除了新朝末年的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给这里造成一些破坏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使得临沂在数千年的时间内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持续发展,为人口的稳定增长和文化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这种稳定和发展,使得临沂的文化积淀丰厚,出现了一大批经学世家。如琅琊王氏、颜氏、诸葛氏、刘氏、东海王氏、徐氏、鲍氏、兰陵萧氏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王氏、颜氏、诸葛氏和萧氏。
    颜氏世居今费县,是从曲阜迁来的颜回后裔,“世以儒雅为业”。颜含随晋室南渡,成为颜氏的南迁祖。他“少有操行,以孝闻”,一生为人做事,都是以儒学为指归。他的后代颜延之、颜竣、颜之推等人,都以儒学名世,长期保持了深厚的家族文化传统。
琅琊王氏的始祖是汉武帝时期的谏议大夫王吉,他的儿子王骏、孙子王崇,都继承家学,父子均官至御史大夫。再后来他的裔孙王仁在东汉时做青州刺史。王仁的孙子就是以孝闻名的王祥。王祥曾在东汉末年任徐州刺史吕虔的别驾,代行州事,取得了“州界清净,政化大行”的政绩。其后入魏,官至太尉,进爵为公。他的后辈随晋室南渡后,成为最显赫的世家大族,被史书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王家也一直保持着文化世家的传统,在东晋和南朝历久不衰。其中王羲之以“书圣”名扬四海。
    琅琊诸葛氏的始祖是西汉时期的诸葛丰,元帝时官至司隶校尉。由于一直延续着家族文化上的优势,至三国时期,其后代在魏蜀吴都做到高官。其中诸葛亮以“智圣”享誉中国和世界。兰陵萧氏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的后裔,他的后辈萧望之在汉元帝时官至前将军。随晋室南渡后,世居南兰陵,其后辈萧道成和萧衍分别是南朝齐、梁两朝的开国君主。
    孟祥才认为,这些家族之所以能够在数百年间维持不坠,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最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家族一直保持着文化上的优势。
    世家大族重视文化教育,为人才辈出提供不竭动力
    临沂自秦汉以来形成的经学世家、文化望族,在遭遇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战乱频发的困境时,其文化上的优势却得以更大彰显。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政策后,儒家学说提升为官方学术,读经成为进身之阶的“利禄之路”。如此一来,经学世家、文化望族的家族文化传承就有了持久不竭的强大动力。
    在承平时期,世家大族的子弟们一方面从家族教育中获得经学和其他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又通过官立和私立的各类学校获得知识。然而,从东汉到魏晋,中国陷入长期战乱,接着是“五胡乱华”,使已经残破的黄河流域雪上加霜,对文化教育的破坏尤为严重。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系统被打乱,官立和私立各级学校废弛,学术文化教育重心下移至世家大族,变成“家人父子之世业”。
    聚族而居的世家大族无论是南渡还是在原地自守,他们强大的经济力量纵然一时损失殆尽,但文化传统却能够保持下来。这些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世家大族,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分子,都始终坚信一个道理:不管世界如何变化,皇朝如何更替,家族经济如何陷入低谷,只要这个家族能够保持文化上的优势,他们就有机会“咸鱼翻身”,获得官位利禄,重建家族繁盛局面。
    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世家大族中产生了大量的《家诫》《庭诰》《家训》之类的著作,他们作为家族教育的重要载体,传达出许多重要的信息,使我们能够破解世家大族数百年子孙绳绳、人才辈出、兴旺发达的秘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颜延之的《庭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虽反复强调教育的重要,但不忘敦励子弟德行的修养。
    可见,正是世家大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对他们子弟在德、智方面的严格要求,使他们家族的成员在当时社会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因而能在各个领域脱颖而出。
    而临沂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才高地,根本原因是临沂的世家大族在这一时期顺利南渡,并在南渡以后长期占据着教育和思想文化的制高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讲座最后,孟祥才总结了魏晋南北朝临沂人才辈出的原因,并讲出这根源背后的借鉴意义:无论何时,重视发展文化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才济济的不竭动力和根本保证。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