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忘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回顾我们党98年和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 “初心和使命”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精神动力之源。
历史逻辑:勇于担当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奋斗之力量
爱国奋斗的力量源自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挚爱。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受“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抗争以及多种道路尝试的失败,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肩负起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实现“初心和使命”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之后,我们党积极探索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行改革开放战略,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障碍,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共产党人以博大深厚的爱国情怀,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而锐意进取、勇于牺牲、不懈奋斗,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推进了“初心和使命”的逐步实现。“初心和使命”的历史逻辑表明,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融为一体,作为党的事业来拼搏,爱国奋斗就会产生成就伟业的磅礴力量。
理论逻辑:坚定执着追求真理价值的理想信念之力量
政党的初心和使命源自于政党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声明自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汇聚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了人民的价值诉求和党的价值理想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真理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党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党奋斗的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了社会主要矛盾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转化,推动我国进入“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正逐步“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的基础。”“初心和使命”的理论逻辑表明,要一如既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的力量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人民群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满满洋溢的幸福感展示中国道路自信。
实践逻辑:有力焕发社会主义活力的守正创新之力量
守正创新,致胜之道。“初心和使命”引领我们党开创的中国道路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的文明演进规律。我们党遵循规律的要求,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自我革命等丰富的思想成果,坚持自信不自满,自信不僵化,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实践课题,始终坚守根魂,勇于探索创新,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功地实现了坚持方向与自我变革、解放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追求效率与维护公平、自主选择与开放包容等方面的有机统一,有力地“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越走越宽阔、越走越亮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呈现出蓬勃生机,迈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之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初心和使命”的实践逻辑表明,要持之以恒地守正创新,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强大动力,在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征途中不断创造更精彩的人间奇迹,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展示中国道路自信。
(来源:《湖南日报》,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副校长 杨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