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税务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参训学员有话说

发表时间:2019-08-28 10:49阅读次数:



沂蒙六日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龙口市税务局曲绍安
 

       在沂蒙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自己对沂蒙精神的切心解读和耳濡目染,都告诉给我的朋友们。 也许你心里隐隐约约地说:硝烟已经散去,英雄只有背影,还有什么感动?我说,重温历史,感动是带血的风,刻刻直击着我们的心灵。和平并不是英雄的远去,而是信仰的重生。在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举动,却能体现沂蒙人铁一般的忠诚。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这《沂蒙六日》的故事吧。 

(一)初寻沂蒙路

       浅秋的风,带着丝丝殷实的清香,从柔情的大地飘来;累累的果,毫无掩饰地挂满枝头,五颜六色,悄悄地传递着丰收幸福的喜悦。时光无言,吹散旧梦依稀;信仰永恒,滋养不变的初心。2019年8月18日,我随龙口市税务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团一起,从晨曦中出发,开启了“沂蒙六日”主题教育之旅。

       客车在笔直的高速上飞驰,我们的心儿,仿佛随着车儿一起飞。从龙口到临沂沂蒙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客车运行大约五个半小时的时间。旅途虽有劳顿,大家却未有一丝倦意。谈笑间,大美临沂的壮美画卷,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踏上八百里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崇敬、敬畏不觉在心中慢慢升腾。巍巍蒙山高,不及军民团结抗战豪情高;泱泱沂河水长,不及军民水乳相融情意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长满红色故事,这里的每一座山都闪现着烈士的身影,这里处处有英雄的美名经久传颂。

       匆匆午饭,下午开班仪式正式开始。大家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当铿锵的音符,在学习讲堂激扬响起,红色土地上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清晰如昨。而今天,沂蒙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信仰和忠诚、勤劳与善良,铸就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正在化作新时代沂蒙人民凝聚力量、自强不息的盛世礼赞,在饱受血与火洗礼,正义与邪恶较量,战争与和平奋争而浴火重生的沂蒙大地,倾情传唱,经久不息。

       接下来,临沂市人大常委、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原副校长、山东省党建研究会理事、沂蒙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柴鸥林同志所作的《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专题讲授,着实引起人们对灵魂与信仰、初心与根本、生死与得失、索取与奉献的深深拷问。也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和平并不是信仰的退场,恰恰是信仰的延续。标记一个时代的往往是人们的朴素信仰。定义一个民族的,往往是对民族特质的集体认同。

       或许有人会问,是什么让沂蒙人民义无反顾地支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1941年12月初,山东纵队机关返回沂蒙中心区,研究布置反“扫荡”事宜。三营从孙祖一带行军到艾山前夏庄、栗林宿营,在村西岭上,遭数百名日军偷袭合击,且与外部的联系已被日军切断,无法传达命令,与营部失去了联系。九、十连立即集合部队,在副营长秦鹏飞的指挥下,向东边和尚崮方向突围。经一个多小时的激战,部队向东撤到了和尚崮西侧的山脚下。此时,从孟良崮北侧的河北村、南瓦庄一带分兵迂回合击的日军,已占领了和尚崮东侧和山顶的制高点,截断了九、十连向东撤退的道路。在发现敌情变化以后,部队准备从和尚崮西侧山下深沟向西北转移,但在此时,山沟里已拥满了当地群众2000多人和沂南县行署机关人员,如没有部队掩护,当地群众和地方机关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九连一、二班,抢占和尚崮西侧的无名高地,掩护群众突围,与铜井、界湖出动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激战10余分钟后,一、二班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日军在占领和尚崮西侧的制高点后,当即设下三道防线。这时,已进入和尚崮西侧半山腰的九、十连,三面受敌,陷入了极端的困境,且山沟里的群众还没有完全转移出去。在这生死关头,战士们端着刺刀,在一片喊杀声中,冲上了和尚崮,短兵相接,一举夺回了被日军攻占的制高点,在子弟兵的拼死掩护下,山沟底大部分群众突出了敌人的合围。日军在丢失制高点后,其指挥官气极败坏地重新组织三道防线上的所有日军,向九、十连发起反冲锋。九、十连再度和日军短兵相接,战斗呈白热化。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最后剩下的17名壮士,摔碎枪支,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此次战斗,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八路军山纵2旅4团3营亦遭受重大损失,九、十两连共172人,除4人突出重围,4人受伤被当地群众救出外,其余164人全部壮烈牺牲。172名战士,仅8人幸存。党用生命选择了“为人民”,而人民用生命选择了“永远跟党走”。“最后的一粒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好儿郎,送他上战场;最后的破棉袄,盖在担架上”,母送子、妻送郎,齐心打东洋;添一把蒙山柴······我为亲人熬鸡汤。沂蒙人靠铁一般的信仰,“用小米供育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山区的女性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2亿斤,救护伤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胜利的旗帜高高飘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深深地懂得,今天的和平来自不易,今天的幸福来自不易。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牢记血的历史,更有责任传承发扬好红色基因,而沂蒙精神就是一部有温度的人生教科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3日视察临沂时说述:“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好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北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二、永远跟党走

       8月20日,是我们龙口税务局党建培训班学员学习培训的第二日。按照沂蒙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统一安排,上午,我们赴莒南县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下午到沂蒙红色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

       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坐落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的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旧址。这所保持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原是大店庄氏家族的“旧堂”所在地。院落古风古韵,建筑错落有致,院中树木参天,四周凌霄吐艳,街巷幽幽,静谧中透着沧桑;花开花落,无声地诉说着流年岁月。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115师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八年抗战中,她转战山西,挺进山东,同日伪作战2.6万余次,歼敌51万人,部队从1.5万人发展到27万人。115师司令部从1939年由山西挺进山东,到1945年抗战胜利,在山东七年之久,其中115师司令部和山东党政机关在莒南达4年之久。115师这支英勇善战的铁血雄师,用她一系列的辉煌战绩,塑造了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罗荣桓、黎玉、陈光、肖华、朱瑞、谷牧等都曾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的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是山东省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是山东解放区的首府。解放战争时期,115师及山东军区为北占东北、南下长江、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党的历史的陈列,就像是一部党史的教科书”。伫立在旧址前,一个个整齐院落,一间间古朴的屋子,一幅幅模糊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段段有温度的文字,伴着依稀尚存的历史印记,让人不觉陷入对战争与和平,顺境与逆境、失败与胜利的深深思考。什么是赢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谁能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昨天的历史究竟告诉了今天的我们什么道理?在罗荣桓元帅的展室,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1961年和1963年毛主席曾两次和别人谈到罗荣桓:‘罗荣桓在山东一直在抓依靠谁、团结谁(的问题),什么是中心?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武装群众’。”“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的拥护支持,锻造了抵御艰险的铜墙铁壁;军民的鱼水相依,激发了攻坚克难的战争伟力。

       记得刘伯承在回忆起长征时曾说过,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万里转战,让群众看到了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模范行动,让群众认清了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真正抗日的力量。从长征胜利为新的出发点,我们党领导军队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一次又一次书写人民战争的宏伟画卷。从抗日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到解放战争“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军民始终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爱人民,人民才爱党,才能铁定了永远跟党走;赢得人民,就能赢得胜利。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这也是我们过去、今天和未来要牢牢把握住的政治方向。

       说到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2019年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谈到政治方向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长征中的一个故事,发人深省。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

       下午的行程更令人感动。教学的目的地是位于“中国传统古村落”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以普通群众为主题、全面介绍“红嫂”的革命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在这里,“红嫂”明德英的事迹催人泪下。

       明德英,1911年出生于沂南县岸堤村,两岁时因病致哑,25岁嫁给横河村的李开田。1941年11月3日晚,在日伪军突然包围山东纵队司令部的激烈战斗中,遍体鳞伤的小战士艰难地跑到明德英家中,明德英见是自己队伍上的人,便急忙把小战士隐藏在一座石墓里,她发现小战士因流血过多昏了过去,便急忙为他包扎伤口,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她毅然将自己的乳汁喂进小战士干裂的口中。之后又杀了两只母鸡熬成鸡汤为小战士滋补身体,经过明德英半个多月的精心料理,小战士终于康复并返回了部队。1943年,明德英又从鬼子的枪林弹雨中抢救出了13岁的小八路庄新民。1955年在上海工作的庄新民终于与明德英取得了联系并建立了母子深情。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解放后,明德英仍不忘爱党爱军,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在探望她时,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面对着红嫂展区一个个灰灰浅浅的石头老屋,一条条幽深曲折的简陋街巷,我的眼前总觉得有许许多多“红嫂”母亲的身影闪现,如影随形。为了看护好八路军的孩子而自己四个孙子夭折的王换于;永远的“老大姐”、组织附近村庄32名妇女,找来门板,筑成一座“战时人桥”的“李桂芳”;“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的宋炳峰;“永远的新娘”李凤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今天,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鲜血浸透的红色的土地,正演绎着新生活的人间奇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铭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来临沂看望沂蒙模范人物代表时,说过的语重心长的话语。这次来沂蒙就是看望老区人民,重温沂蒙精神。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写到这儿,1940年6月,为迎接建党十九周年和抗战三周年,由驻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抗大一分校的沙洪和王久鸣创作的一首经典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铿锵旋律,不觉回响在耳畔: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

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

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

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

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

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

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

 




 

(三)丰碑写在天地间

       2019年8月20日,我们龙口市税务局党建工作培训班一行,乘车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进行学习教育。孟良崮位于临沂市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属于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相传宋朝将领孟良曽屯兵于此,故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七十四师及援兵一部,共32000多人,击毙该师名牌师长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后,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外观宏伟、庄严,高度为19.47米,象征着孟良战役发生在1947年。整个外形是两个红色的三角形战旗,两个战旗形成孟良崮大崮顶山形,墙体镶嵌有194700多颗子弹蛋壳。红色代表着红色革命。纪念馆前面的大台阶也是47个台阶,寓意也是象征着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 。我们随解说员一起,从每一展厅的每一组组照片和实物中,追寻战争中苦与痛、抗与争的尘封印记,重温70年前那段解放战争中难以忘却的战役。忽然,展厅中的一张《敌人就在那里》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引起了我顿足、深深思索。图中表述的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某部炮兵连长施夫俊接到上级命令,用炮火摧毁驻在刘家屯的敌八十三师的一个团指挥所。战士们迅速作好一切准备,只待连长下达命令,瞄准目标,就可以连续发射炮弹打击敌人······  但此时,连长施夫俊却心急如焚——因为不清楚村里敌军指挥所所在的具体位置。他们这支部队是刚从华中转战过来,对山东的地形、村庄情况并不熟悉,而在激烈的战场上,时间决定胜负。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位老大娘冒着生命危险,出现在炮兵阵地。她对前面的村落、家家户户的居住情况和敌指挥所的位置都了如指掌。只见她紧挨着连长,从容不迫地指点着炮击目标,又怕连长听不清,重复地说明着。炮击时,老大娘也没有离开山炮阵地,她要亲眼看着战士们打炮,看着敌人的指挥所被摧毁。就这样解放军某部炮兵连长施夫俊,按照老大娘所指的位置,准确地摧毁了敌军指挥所目标。紧张的战斗中,施连长焦急的神情及这位沂蒙老大娘的毫不畏惧、从容不迫、同仇敌忾的眼神跃然纸上,老大娘仿佛在说:“敌人就在那里”。而这一刻随着这一幅经典的战地照片,化为了历史的永恒。这永恒,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在孟良崮战役中,只不过是一个战地记者,用在当时“比金子还珍贵的”胶卷,记录下的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残酷的战斗环境中一个普通的瞬间,这瞬间在每一场战役中,在每一个战场、每一阵地、每一个战斗连队或许在寻常也不过,当透过这永恒的镜头,我们又会有多少感动,“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呢?我们一定会情不自禁,有这样的思考:“革命战争的胜利究竟为了谁?依靠谁?相信谁?”

       我们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战争的胜负,不仅是作战兵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且是民心和民力的较量,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的因素。在孟良崮战役中,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支战、全面支前,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沂蒙精神,生动地诠释了我们党、人民军队和老区群众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同时也雄辩地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孟良崮豪气入云端,丰碑写在天地间。“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心向共产党,红心迎朝阳,迎朝阳。”此刻,我的耳畔想起了耳熟能详的《沂蒙颂》优美的旋律。在学习教育即将结束时,我在展厅读到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为庆祝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而作的这样一首诗,《壮哉  英雄魂》,敬录,共勉。并作为本次学习教育的结束吧。

······

哦,谁为人民流血汗,

他就扎根在人民心里边!

孟良崮,七十二崮你不最高,

破强敌,万众一心丰碑坚;

沂蒙山,共和国版图你非名山

鱼水情,生死相依书经典

奇迹,来自领袖的伟大英明,

胜利,来自将帅的智勇果断!

光荣,属于沂蒙山二十万民工的百倍忠诚,

辉煌,属于万千勇士的殷红血鲜!

伟哉,孟良崮,七十二崮你英名独冠;

壮哉,英雄魂,你们用生命将新中国召唤!

······



 

四、为有牺牲多壮志

       2019年8月21日,我们龙口市税务局党建工作培训班一行,乘车赴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和沂蒙革命纪念馆接受教育。
上午,我们的教学地是位于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办事处前河湾村的新四军军部旧址,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驻地,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临沂阻击战,并制定了莱芜战役的作战计划。1947年1月,组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

       下午,我们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赴位于临沂市区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凭吊。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是一处大型革命纪念园林,始建于1949年4月,占地19、2万平方米,有塔、堂、馆、亭、墓、廊等大型建筑物18座。陵园内设有革命烈士纪念堂。纪念堂内影壁上的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为周恩来、任弼时的亲笔专题。堂内巨大的石质连碑上镌刻着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25年间,在沂蒙山区境内战斗、工作牺牲及沂蒙山区在外地牺牲的62576位烈士的英名,其中县团级以上的烈士就有372名。
       此刻,“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歌声低回。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先烈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在众多的沂蒙先烈中,有一个只有23岁、豆蔻年华的年轻的生命,震撼着我们的灵魂。她叫吕宝兰,被誉为“刘胡兰式的女英雄”。临沂朱陈区湖西崖人。
       1943年吕宝兰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兴云区妇救会长。1946年,吕宝兰受组织派遣,同全家一起回到老家湖西崖,开辟新区。她不畏艰险,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吕家也成了名符其实的革命家庭父亲农会会长,哥哥民兵连长,弟弟妹妹儿童团长。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进攻沂蒙山区,恶霸地主张瑞祥组织了一伙还乡团,回老家湖西崖反攻倒算。古历2月初2,吕宝兰和父亲,弟弟妹妹以及19名群众一起落入了敌人魔掌。吕宝兰被捕后,敌人怀着刻骨仇恨,把她吊在梁上严刑拷打,百般折磨。用绳子抽,扁担打,连扁担都打断了。折磨了好几天,张瑞祥又把吕宝兰一家送进了杀人魔王王洪九的临沂监狱。在这人间地狱里,吕宝兰受尽了人间酷刑。为了挖出党的机密和当地领导人的名子,特务队用尽各种毒辣手段对她进行审讯,压杠子,灌辣椒水,火烧脚心,竹签钉手指,电话机电乳头。。。。酷刑都用遍了,吕宝兰一次又一次的昏死过去,半点也没有吐露党的机密。敌人见吕宝兰不肯招供,就用酷刑折磨她的父亲和弟弟妹妹,妄图逼迫吕宝兰就范,吕宝兰怀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泼口大骂,并不断鼓励亲人不要向敌人屈服。最后,她的3个亲人被敌人活活折磨死了。吕宝兰的亲人牺牲后,敌人继续对她刑讯逼供,在她被关押的7个多月里,几乎天天过堂,酷刑拷打。有一次,敌人利用所谓轻度用刑战术,用旧县衙留下的拶子拶她的手指,连续拶了3天3夜。有时侯,连口供也不问,拖进刑讯室就是一顿毒打,在种种非人折磨下,吕宝兰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1947年深秋,敌人决定杀害吕宝兰同志,在押赴万人坑刑场的路上,敌人丧尽天良,将她的衣服剥光,在奶头上挂上铃铛,下身插进树枝,游街示众。临刑前,敌人又残忍的割去了吕宝兰的两个饱受折磨的乳房。吕宝兰边哭边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英勇就义,时年23岁。2010年山东省政府、省妇联授予她“70年山东妇女杰出人物”称号。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重新走在阳光下,相信大家都会有诸多感慨。过去那段历史,那段时光,对于现在的许多人来说,慢慢地会成了传奇,成了故事。不经意间我们遗忘了鲜血、遗忘了付出,甚至会遗忘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今天,我们站在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巨大的石质岩碑前,面对碑上密密麻麻的62576名烈士的英名,以及为数更多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贡献了青春、爱情、青葱生命的无名英雄,他们的血、他们的生命就像一把把利剑一样,直刺我们的心灵。烈士的英灵,时刻告诫我们,不要忘记这种牺牲、这种奉献,同时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历史和现实之间,永不休止的跨越时空的对话。烈士不死,烈士的灵魂不死,烈士的精神不死。烈士鲜血中蕴含并传承的革命精神,以及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情怀,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永恒宗旨。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一切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和人生旅程都是一次长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作出了重要指示,指示中有这样一段话: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不要忘记过去的过去,不要忘记为什么要出发。”我想,这就是我们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吧。 以此,《不忘初心再出发》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当年的海风掀开厚重的面纱,梦和初心的队伍从脚下开拔。一条长路越走越开阔,希望的田野开满了鲜花。古老的大地丛生崭新的神话,诗和远方的目标还没有到达。千秋大业越来越壮丽,春天的故事传遍了天涯。”
 

五、红色的土地  英雄的品质  

       2019年8月22日,是我们沂蒙学习教育的第五天。上午,乘车赴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见证沂蒙新发展,感受新时期沂蒙精神。下午,参观位于兰陵县的中国知青村,近距离领略17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用忠诚、用青春、用奋斗铸就的“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中国知青精神。                 

(一)英雄的土地开鲜花

       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处处洋溢着和谐发展、生态发展、文明发展的崭新气息。大片大片的绿植,焕发着勃勃生机;望不尽的花海,处处有花香鸟语;一株株盛开的向日葵,向着太阳,绽开着方向的美。此景谁说江南有,兰陵代县客可留。我们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振奋了、陶醉了。
是谁让名不经传的代村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谁让脚下这片红色的土地,处处演绎英雄的奇迹?又是谁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高高扬起党的光辉旗帜?答案就是一个,得益于党的十九大代表、“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兰陵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王传喜。

       代村社区地处临沂市兰陵县西南城乡结合部,3685人,现有经营权土地10000多亩。1999年,刚刚上任的党支部书记王传喜果断地先从保护土地入手化解矛盾。2002年开始,带领村干部规划建设代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一批合作社、农业企业进入园区,进行规模化经营。2012年编制《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年开始建设了“沂蒙山农耕博物馆”、“雨林王国”和“竹林水岸”,建成“兰香东方”馆,引进各类兰花名品100多种,建设3000多亩油菜花基地、1000亩的涵养湿地。2015年,建设了4万平方米集观赏游览、体验农艺、购物为一体的“沂蒙老街”。2017年,建设了3、5万平方米临沂农展馆,新建辉煌中国馆、幸福家园馆、中国知青村“两馆一村”,观光火车沿线新增“一带一路”景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占地2万亩,是山东省目前唯一被命名的国家农业公园、规模最大的生态农业庄园。园区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同时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的美丽画卷。打造了“四季如春,常来常新”“一园揽四季  一日跨千年”主题现代文化奇观。2017年,村集体经济各业总产值26亿元,纯收入1、1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5万元。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不避路远、不辞辛劳,看山、看林、看水,十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醒当地干部:“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品质。共产党人王传喜不卖集体一分地,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让田园变公园,让村民变股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不正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忠实实践和成功经验吗?!
                     

(二)知青村里致青春

      “兰陵.中国知青村”位于今国营兰陵农场内,是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兰陵县南部平原农业田园综合体开发区。在改革开放40周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0周年之际,为了重温那段令新中国同龄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和艰苦奋斗的历史,代村人将当年知青劳动锻炼生活的国营农场老场部,改造成集历史纪念、学习教育、生产体验、怀旧休闲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
       知青村有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遗留的场部办公、职工宿舍、生产仓储等旧式建筑。这里也曾是千余名农场职工和兵团战士奋斗生活的地方,每一排房屋的建造、每一处土地的修整,都曾洒下当年老知青们辛勤劳动的汗水,也留下了他们青春岁月难以磨灭的记忆。
       人们常说生命如歌。在知青人生之歌里,总有一些音符和节拍那么特别。而这特别的经历和考验,是使人磨炼意志、锤炼品行、历练本能的人生的重要一课。是人生篇章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拷问着人们心灵的认知,检验着人民对逆境中生存的能力,也让人们对青春、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这里我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不仅是习主席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希冀,更是源于自己年轻在农村插队时所引发对青春的深沉哲思。从十五六岁刚来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梁家河时的坚定自信,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见证着习主席意志的磨练和信念的树立,在那里,他和老百姓们一起艰苦奋斗,踏出了为人民做实事的远行。“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我一点都不吃惊”“我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有强烈的上进心”……青年习近平主席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动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地,于实处用力,用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字当头、以干为先,把自己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知青的岁月已经远去,已经属于一个特殊的时代。而“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中国知青精神不老。1999年春节,习近平同志题写了“广阔天地 终身难忘”八个大字,表达了他对知青岁月的一片深情,也是知青对农村、对农民、对土地眷恋、爱恋的殷殷之情。由此,我想到了迟子建《泥泞》中的几句:”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六、信仰的力量

       沂蒙六日的学习教育行将结束,按照计划安排,第六天的上午观看电影《沂蒙六姐妹》和大型纪录片《根基》。  
       无论是电影还是纪录片,都让我们感动。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在沂蒙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动人的革命故事,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在沂蒙及整个中华大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是我们共和国雄伟大厦的根基,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信念则是革命先辈、共产党人的做人的根基。
       在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在这里,有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在这里,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 无论是电影再现的沂蒙六姐妹的动人故事,还是纪录片中感人的情节,都让我们在场的学员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心灵受到了震撼。
       我在想是什么,让人们铁定了跟着共产党?是什么,让人们的心中始终像火一样激扬?是什么,让仁人志士血染战场?又是什么,让正义的歌声在沂蒙大地久久传唱。我们说,那是信仰的力量。正是有了这如磐的信仰,我们党才有了崭新的希望,我们的共和国才能茁壮成长,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重生,才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我们说,那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人们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一个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据解放军报评论员伍正华介绍,自己在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了一篇短文《信仰的味道》。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在听取代表的发言时说,自己有剪报的习惯,看到《信仰的味道》这篇文章真不错,就剪下来了。“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用,要不要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回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还甜。正是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甘,无数的革命先辈,才能愿吃百般苦,甘心受百般难,希望之火不移,信仰之帜不移。

       1930年8月27日,临刑前的几分钟,共产党员裘古怀有感于“每一个同志在就义时都没有任何一点惧怕,他们差不多就是像完成工作一样跨出牢笼的”,匆匆写下《给中国共产党和同志们的遗书》,饱含深情地用“满意”和“遗憾”四个字诠释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我满意为理想而死!遗憾的是自己过去的工作做得太少,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早在2010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伟大信仰”的故事。他说:“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了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勇献身?就是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与青年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心得,同样质朴地诠释了信仰的力量。“那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这不仅是智慧而深邃的思考,更是一个有担当、负责任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问题上有那么强的政治定力?就是有坚定的、钢铁般的信仰,这种信仰就是凝结和团结9000多万党员的强大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真理,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追逐伟大梦想已经踏上了新征程。此刻回望起点、铭记初心、彰显的是一个百年大党穿越时代的理想与情怀,印刻的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信念和担当。“其作始也简,其作毕也必巨”,98年的壮阔历程一再证明,只有时刻不忘初心,党才能担起使命;只有矢志永远奋斗,党才能永远年轻。人民只有坚定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崇高信仰,并为之接续奋斗,才能实现富足、和谐的人生愿景,才能把对所有美好的期许变为灿烂的现实。
一份信仰,一生担当。对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一生的必修课,践行信仰是一辈子的实践课。历史的洪流浩浩汤汤,滚滚向前。人生如旅,充满挑战。信仰如灯,指引航程。坚守信仰,必能披荆斩棘,必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沂蒙:匆匆六天》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龙口市税务局曲绍安

 

六天的时间

其实很短很短

甚至我们对您红色的经典

只知晓仅有的只语片言

 

六天的时间

确实又很长很长

长到六天

穿越了过往历史的80多年

时空变换

 

这六天我们太沉重

因为我们看到了——

仇敌日寇嗜血凶残

沂蒙大地生灵涂炭

革命火种初播朔风逆袭

沂蒙大地凛若冬寒

为了民族匡扶正义

党和军队血肉相连

水乳交融情暖心田

生死与共勇斗敌顽

同仇敌忾奋起抗争

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血洒沂蒙战旗烈烈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这六天太振奋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党是人民的贴心人

跟党走

无怨无悔

听党话

百折不回 

沂蒙的小米

滋养了中国革命

沂蒙的小车

推出了血染的忠诚

沂蒙的担架

抬出了人民和军队

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

沂蒙精神

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这六天太感动

因为读懂了

许许多多

鲜花背后那逝去的身影

不忘初心寻找

牢记使命思考

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血染的江山不容移帜

 

这六天太欣慰

沂蒙的山

沂蒙的水

山欢水笑人儿美

我在想

是什么让共和国的大厦坚不可摧

是什么让人民的付出无怨无悔

是什么让感情的鲜花从不枯萎

党的领导

成功胜利的依靠

群众路线

军民和谐共赢的金桥

众志成城

人民战争胜利的第一法宝

 

浅言短语以为记行

匆匆六天充满感动

不忘初心再启航程

砥砺奋进必得始终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