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长达十一年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北海银行出色地发挥了金融支援抗战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对山东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和金融进攻,强制推行日钞、军用票和伪联银券等,妄图破坏法币[1],树立伪币系统,以达到用毫无保障、毫无价值的伪币从沦陷区榨取财富和资源的目的,严重扰乱了山东社会经济秩序,导致金融滞涩,伪币泛滥,土杂钞到处可见、横行成灾,法币严重贬值缩水。北海银行建立后,充分发挥其根据地金融调剂功能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和灵活策略,纵横捭阖,同伪币进行了强有力的坚决斗争。抗战初期,出于共同抵抗日军经济掠夺的需要,保护法币与伪币进行坚决斗争是当时中共山东分局确立的一项战略决策,北海币在这时只发行辅币,共同联合法币对抗伪币。随着抗战深入,日军通过大量套取外汇,加之国民党政府采取的金融应对政策又过于软弱,在日寇强势的经济攻势下,法币币值一跌再跌,法币反而转变成为攻击根据地经济的主要货币,进一步加重了根耦地的经济负担。为挫败敌人的阴谋,稳定根据地经济秩序,保护根据地民众利益,必须尽快贬低法币币值或停止流通法币。在这种形势下,北海银行由初期的只发行辅币转而开始发行本位币,正面打击假票及日伪币的入侵,取缔各种士杂钞,与引起经济通货膨胀的“法币”展开了直接斗争,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排法”斗争。第一次“排法”斗争开始于1942年下半年,率先在滨海地区展开。滨海专署宣布自1942年8月1日起以北海币为本位币,自8月15日起法币五折使用,逐渐停止流通使用法币。同月在胶东地区法币八折使用;10月清河区法币分六、七、八折使用。第一次“排法”斗争,由于是采用行政手段强行压低法币币值,造成群众财富缩水严重,群众抵触强烈,反对法币折价贬值,致使法币依旧大量流入山东境地,导致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结果第一次“排法”斗争除在胶东地区取得局部胜利外,其他地区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货币市场更加混乱。
1943年下半年,山东根据地在对敌军事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根据地群众士气大受鼓舞,经济工作方向也更加明确,确立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1943年夏天,驻守山东的东北军撤离,使法币失去了可以依赖的军事保障,在这些有利条件下,山东分局在汲取第一次“排法”斗争失利教训的基础上,掀起了第二次“排法”斗争。滨海专署宣布自1943年7月21日起禁止法币流通,并逐步开展农业贷款业务,扶持农业合作社建设,采取多种手段坚持同法币的斗争,对恢和发展战时农村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支援前线作战等做出了重大贡献,早期的信用合作社实践也为新中国的农村信用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此同时,为满足山东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北海银行开展了工商贷款活动和投资经营活动,通过扶持工、商、合作事业和投资盐业、经营灰色商店、统筹对外贸易等,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稳定了市场,活跃了根据地经济,弥补了根据地生活必需品的不足,团结并争取到小工商业主的支持,对恢复根据地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为抗战胜利打下坚实物质基础。随着鲁东滨海地区法币陆续被排挤出市场,省内其他地区也陆续取得成功。到了1944年历经三年多的两次“排法”斗争,最终将法币全面排除出市场,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统一的北海币市场,“排法”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948年11月,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为了全国解放和进行统一的经济建设需要,中共中央部署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北海银行改组为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北海银行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并在战争年代的洗礼和残酷的金融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北海银行历史功绩将永远铭记在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历史的史页上。
(本文作者:赵东龙 原载于:《从北海银行的发展历程追溯党的战争金融史》 未经作者和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基地、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山东省银行保险业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培训中心、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沂蒙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银行业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保险业培训、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