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2年7月开始,北海银行在民主政府指导下发动了三次“排法”斗争,最终垄断了根据地货币发行权,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货币市场。1944年4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宣告“排法”斗争获得胜利,伪钞和法币完全退出市场,北海币成为根据地唯一流通的本位币,并且在争夺区、论陷区出现了北海币取代伪钞的趋势,使经济斗争和外贸斗争的主动权由此转移到根据地一方。这种转向,一方面便于消融日伪利用法币对根据地的金融冲击,使根据地在与日伪的货币斗争中赢得主动权;另一方面稳定了根据地金融,为根据地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排法”斗争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基于对日货币斗争需要作出的政策调试,斗争的本身并不是针对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北海银行对法币从联合到排斥的转变,也是中共从弱小到强大的一个缩影。北海银行联合法币,是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变化的需要,同时也是迅速壮大自身的一个捷径。在当时,无论从国民党、共产党还是日伪的角度考虑,允许法币的流通,保持法币币值稳定,对自身都有一定的好处。随着日伪对法币政策的调整,国民党政府对北海币的打击加剧,北海银行为了争取对日货币战争的主动权,挣脱国民党政府的掣肘,必须放弃法币的使用,这必然要求北海银行调整与法币的关系,“排法”斗争兴起。“排法”斗争是统一于抗日战争之下,为了抗战胜利服务。北海银行与法币关系的转变,最终使北海币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内建立起了独立的货币市场。这也使得北海币成为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中币值最高、信用最高、流通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货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全国货币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抵制法币:抗战胜利初北海币与法币的摩擦
由于中共在根据地排除了法币,日伪也取消了法币流通地位,到抗战后期山东区域内货币基本以伪钞和北海币为主。抗战胜利初,法币在山东已被边缘化。国民党为了将被中共清除出山东地区的法币重新打入市场,一度借助伪钞的势力,不惜支持伪钞对抗北海币;在伪钞失去效用之后,又强压伪钞价值,肆无忌惮地在根据内发行法币,形成其统治区内的“币灾”;同时,国民党甚至运用起造假的手段,大量的印制假北海币,一面攫取群众手中物资,一面扰乱根据地金融。
其一,支持伪钞,狙击本币。日本投降伊始,伪钞失去了保障,引起市场恐慌一度狂跌。在1944 年底北海市1元可以兑换伪钞3到4元,到 1945 年8 月北海币1 元兑换伪钞可达30 到40 元。[103]但国民党为了抵制北海币独占山东货币市场,“不惜丧失民族利益支持伪钞”。[104]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在济南等地便公开宣称“重庆支持伪钞,联币可与法币等价使用”,石臼所宣布1元法币可以兑换6元伪钞,国民党的支持使得伪钞逐渐趋向稳定。究其原因,因为在山东根据地内,无论是沦陷区还是解放区法币都已经失去了市场,国民党为了打开山东的货币市场,只能在接收的沦陷区支持本应该被废除的伪钞,宣布伪钞与法币等值流通。以拓开法币的流通渠道。通过此策略,一方面抬高了法币的币值,在此之前,法市兑伪钞已一落千丈,国民党强制等值流通就等于将法市币值提高了数倍;另一方面,借伪钞将法币打入山东根据地货币市场,借以压缩北海币的市场份额,防止北海币在山东做大做强。此时,日本为达到其拖延投降的阴谋,也开始着手平抑物价,稳定人心。一方面格大批物资低价抛售市场,回笼资金;另一方面由其控制下的银行收回前期贷款,迫使商人将手中的存货向市面抛售。[105]通过这些运作,伪够一度回涨,国民党暂时达到了他的目的,北海币一度被阻挡在原日伪占领区外。
(本文作者:钟钦武 原载于:《联合·排斥·抵制·接收: 北海银行对法币政策转变的历史考察》 未经作者和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基地、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山东省银行保险业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培训中心、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沂蒙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银行业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保险业培训、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