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解放思想的集中体现与时代彰显(二)

发表时间:2022-02-11 15:49阅读次数:
沂蒙精神:解放思想的集中体现与时代彰显
丁瑞兆
        二是充分立足于优秀沂蒙传统文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思想意识与精神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这就是说,任何一种文化和精神之所以得以产生,不仅仅需要一定的现实实践基础,而且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毋庸赘言,承载沂蒙精神之文化士壤的,无疑是悠久而厚重的沂蒙传统文化。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其每一个文化要素和精神品格,无一不是在长期地对沂蒙山区优秀历史文化予以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构筑而成的。它汲取了这一古老土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张扬了千百年来沂蒙人民逐渐形成并一贯坚持的高尚的道德理念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值得强调的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因而,对于沂蒙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并不是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而是吸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扬弃。要在继承并弘扬沂蒙文化优秀要素的同时,勇于并善于剔除其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以及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的各种保守的、腐朽的思想和观念,确保其先进性与时代性。
        三是广泛汲取新的时代思潮精华。任何一种思想、文化或精神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其它意识性存在的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沂蒙精神也是如此。虽然它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历史传统的延续和淀积,但其本质上又是开放的、面向现实和未来的。因而,尽管其核心本质与思想精髓是我们所必须继承弘扬并始终坚守的精神财富,但我们不应全然否认其它一些文化思潮和精神意识对沂蒙精神的创新与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相反,我们必须秉持发展的视角,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汲取一切思想精华与文化精粹,兼容吸纳一切优秀的、进步的先进理念、思想和思潮。这就要求,弘扬沂蒙精神不是断然拒绝一切非主流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而是应有效整合并借鉴吸收各种非主流活语,在将外在知识经验内在化的基础上,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飞跃,进而彰显沂蒙精神的核心本质和真谛。同时,还要把沂蒙精神的地域特色、民族意蕴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密切地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以宽容的态度与开放的心态来吸收不同地区文化思潮中的合理要素,推进沂蒙精神的创新与发展。
        伴随着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沂蒙人民对其认识与理解日趋推进与深化。这一认识过程最初彰显于20世纪80年代末,始于沂蒙精神概念被首次概括并提出。1991年,沂蒙精神首次被初步概括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1997年再一次被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2002年,其内涵又进一步扩展为“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视察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总书记对沂蒙精神地位作用的科学概括和阐释,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的高度做出的最新概括和凝练,不仅标志着我们党对沂蒙精神认识的新高度、新境界,而且为我们进一步对其予以大力弘扬与全面践行指明了科学的依据、方法和方向。
        针对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在今年3月28日市委党校举行的春季主体班次领导干部专题报告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党校校长林峰海,明确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以新的视角、新的高度来理解、阐释沂蒙精神。他对新时期沂蒙精神概括为:一心为民的思想境界、勇于担当的英雄气魄、大义忠诚的优秀品质、敢为人先的拼搏意志。
        事实上,沂蒙精神之所以经久不衰而常讲常新,不仅仅在于其内涵和外延始终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深化、拓展与发展,而且还在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适时地对其做出精妙阐述和凝练,从而使之成为意蕴深刻而又通俗易懂的精神格言。

(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