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革命纪念地的形成与发展(二)

发表时间:2021-10-07 16:17阅读次数:
大青山革命纪念地的形成与发展(二)

        革命纪念地是以承载革命历史活动、一定地形地物上的遗址、原址、纪念物、纪念设施和所反映的革命精神为依托,组织接待参观游览,实现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革命精神、愉悦心情的场所,是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的结合体。大青山革命纪念地,是展现大青山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团结一致进行长期革命斗争活动情况和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三、大青山革命纪念地的发展阶段
        大青山革命纪念地形成,由于受时代、环境、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影响,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容。
        孕育产生阶段。大青山革命纪念地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育下,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这里地处齐鲁故地,群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艰苦创业、勇于奉献、强烈的同情心和互助精神,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及吃大苦、耐大劳、坚韧不拔的性格。这些都为这一地区成为著名革命纪念地积聚了精神基础。在这一精神基础上,人民群众不断自发起来进行的反抗压追剥削的抗暴斗争、反洋教斗争。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真理广泛传播,人民群众感情、品质升华,这一地区成为我党的根据地。在这里发生了许多值得纪念的事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在这里战斗工作过的老同志,没有忘记这里的养育、救护过他们的群众,以及浴血杀敌而长眠于此的战友,多次回来看望老房东,祭奠牺牲在这里的老战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批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告别了繁忙的工作,有时间静下心来回忆自己的战斗、工作历程。他们撰写回忆录、著书立说,先后出版了大批以革命回忆录为内容的著作和革命斗争史料。如《在敌后的抗大一分校》、《八路军山东纵队史》、《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及山东军区战史》,以及《忆沂蒙》等许多回忆录文集。这些珍贵的史料,为革命纪念地建设提供了有力充实的依据。
        1992年,根据革命历史资料和老同志提议,中共费县县委、县政府在马头崖乡李行沟村建立了“大青山突围战斗旧址”纪念碑。同年秋,抗大一分校校史审稿会与会校友来此瞻仰纪念碑,凭吊祭奠烈士。
        继承发展阶段。“大青山突围战斗旧址”纪念碑建立后,许多学校组织青少年学生,一些机关领导组织工作人员来到大青山瞻仰纪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993年春,费县马头崖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又分别在程克与辛锐烈士辆牲地、山东纵队医疗所、被服厂旧址建立了多处永久性纪念设施。同年,在临沂地区交通委支持下,马头崖乡在这纪念地之间修通了硬化路,大大方便了参观,学习和纪念活动的开展。
        1997年11月,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中共费县县委、县政府,山东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在大青山突围旧址建起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及碑亭。同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在辛锐烈士牺牲地建立“辛锐烈土纪念碑及碑亭、整修辛锐烈士墓及墓碑。
        1999年9月,县委、县政府为纪念建国50周年,在大青山以西的白石屋村(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驻地原址),建立了“沂蒙小调诞生地”纪念碑、纪念亭。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题写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山小调》词作者阮若珊题写的“深刻怀念沂蒙山好地方”镌刻在纪念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同时在全县各地建立了“抗大一分校驻地旧址”、“天井汪战役纪念碑”、“苏鲁豫皖边区持委驻地旧址”、“击毙汉奸巨匪刘黑七”的柱子战役等10多处纪念设施。同月26日,县委、县政府在大青山下举行隆重的“弘扬大青山英烈精神纪念建国50周年”大会。全国各地抗大一分校老学员代表,临沂市党政军领导,费县全体县级领导、各乡镇代表、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当地中小学师生和群众共2万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央电视台及各级新闻媒体对纪念活动盛况都作了报道。在全省、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5月,县委党史研究室,根据多年来征集、积累的历史资料,对大青山突围进行专题研究,编辑出版了《巍巍大青山》,在此基础上,即着手建设大青山纪念广场。到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年前的基本建成。广场位于大青山西侧,占地300多亩。广场东端矗立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将军题写碑名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广场两侧各立四尊在大青山突围战斗中主要指挥员周纯全上将等英雄人物雕塑。
        2011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大青山纪念广场建立“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馆内以图片、文字、实物展出,场景复原,幻影成像,声、光、电等手段再现大青山实围战斗的壮烈场面,使观众切实感受到那战斗的激烈残酷,我抗日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暂死抗击敌人、掩护突围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观众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党性教育。
        在大力进行纪念场馆建设的同时,市、县各级组织还注意软件建设,除组织编写了《巍巍大青山》外,还根据各地抗大研究会的提议,于1998年将大青山下的马头崖乡命名了三所“抗大中小学”,建立了抗大人助学基金。2005年费县县委、上海抗大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抗大旗帜在沂蒙大青山飘扬》一书。抗大中学为不负抗大老前辈的嘱托,将学校建成“不走的抗大”,在校园内以抗大精神为主题进行文化建设。建立了抗大图书馆、荣誉室,抗大历史为主题的浮雕墙,抗大人助学纪念亭。编写了校本教材《铭记抗大》。使抗大中学成为大青山革命纪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