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建构凝聚群众的长效机制(一)

发表时间:2021-09-10 16:13阅读次数:

弘扬沂蒙精神建构凝聚群众的长效机制

        沂蒙精神是沂蒙党政军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共同铸就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崇高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养分和政治智慧。长期以来,沂蒙精神在密切党群关系、凝聚群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处在快速转型之中。一方面,党的群众工作拥有比以往更多的经济政治社会资源,凝聚群众有了更多便利条件;另一方面,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单位制”解体,大量群众成为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社会人”社会个体化趋势显现,凝聚群众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在新形势下着力提升党的社会凝察力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可与党的经济工作相提并论,其长远效应关乎党的领导和国家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挖掘沂蒙精神的政治文化优势,对密切党群关系,建构凝聚群众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凝聚群众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目标
        政党志在国家而根在社会。政党的生命力主要源于其密切联系社会民众凝聚社会民众。萨托利认为:“政党首先且最主要的是表达的手段:它们是工具、是代理机构,通过表达人民的要求而代表它们。”任何政党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依托社会舞台,都必须有一定的民意作为基础,必须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政党变成了脱离社会的自成一体的既得利益集团,那么这政党就会处于危机之中。政党,尤其是执政党,总是处在国家与社会的连接点上,执政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关键在于它能否长期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也就是看其是否拥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政党的社会凝聚力是指以政党与国家、社会关系为基础,基于一定价值目标和利益认同的相互吸纳能力,表现为政党对社会的吸引以及社会对政党的认同和追随的程度。一般来讲,政党的社会凝聚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党的政治理想或政治纲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政党领袖与党组织具有一定政治权威,其政治活动赢得所代表民众的认可与支持。三是政党扎根社会而且能获得社会民众的追随与参与。“吸引--获得认同--协同参与”是政党社会凝聚力形成的基本环节。吸引民众只是党的凝聚力形成发展过程的一个基础性环节,获得群众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是核心环节,而引导群众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是强化认同感不可或缺的过程。换言之,人们由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利益目标而产生吸引力和认同感,这是政党社会凝聚力形成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人们能否进一步支持和深入参与,将直接影响凝聚力的强弱。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政党是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开展暴力革命的核心。“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是由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的活动构成的,但历史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体的合力。”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反对在党内搞分裂活动,主张以积极的思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另一方面,他们鼓舞各国共产主义者率领千百万劳动群众为争取阶级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奋斗。列宁非常重视凝聚群众力量,以巩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强调政党的社会性,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自身的最大政治优势。群众工作正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久扎根社会的重要任务。“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凝聚群众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目标。党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最主要目的是广泛地获得群众认同,凝聚群众,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离开对群众艰苦细致的工作,就不可能把群众真正动员和组织起来,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对群众的领导。

        二、沂蒙精神是凝心聚力的优秀政治文化
        沂蒙精神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具有显著的聚合功能。“政党文化的聚合功能,是指政党文化以其定型的文化品格对社会成员起的俘获政治认同与吸纳社会精英的效应。”沂蒙精神蕴含的爱党爱军的政治立场、开拓奋进的思想意识、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和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深获群众认同。它一经形成,便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无穷的政治魅力。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沂蒙人民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展现了党宝贵的政治经验和党政军亲如一家的光荣传统。沂蒙精神反映了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是执政党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合作型关系的直接体现,是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结果。“党的群众路线实质上是党扎根社会、引领社会、整合社会进而提出提升政党能力的重要举措。”沂蒙精神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结晶,是党引领社会、整合社会的内在价值资源和优秀政治文化。
        首先,沂蒙精神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所谓价值导向是指对社会群体或个人的价值取向产生引导或制约作用,使社会在价值多元的情况下形成对社会主导价值体系认同的过程。沂蒙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从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来看,它虽然主要以沂蒙人民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来,但它内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和党的价值理念。因此,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质性,同样具有引领价值观和粘合价值观的重要功能。其次,沂蒙精神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开拓奋进。沂蒙精神是一种非物态的政治资源,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发挥着它的积极效能。“在政治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特定的政治实体要按照一定的政治理念的导引而开展政治实践,这个政治实践当然不是静态的,而是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以不断地朝着自己的政治目标前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领导山东人民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凝聚全党全省的政治共识,并引导群众把政治紧迫感转化为敢为人先、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齐鲁大地积极宣传革命理想,号召群众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而奋斗,充分调动了群众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山东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兴修水利,造福人民,把齐鲁大地变成了北国江南。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群众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坚持走在前列,努力建造老区人民幸福家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人民群众由此树立起信党、爱党、始终不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紧紧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与时俱进,形成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期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沂蒙精神。因此,沂蒙精神是革命精神,也是建设精神、改革精神。
        再次,沂蒙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社会感染力。同植物的向光性、学生的向师性一样,群众对于英雄人物和崇高精神有着天然的崇拜和向往。沂蒙精神以其无比震撼的大爱情怀感化着越来越多的人无私地参与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沂蒙精神的精髓就是忠诚与奉献。“忠诚”反映了人民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思想品格,体现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奉献”体现了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忠诚是奉献的内在基础,奉献是忠诚的外在表现。沂蒙精神蕴含的忠诚与奉献的崇高品质,对整个社会道德风貌有着直接的光环效应、示范效应和凝聚效应,它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感染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践行忠诚与奉献。


         未完待续.......

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