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12月在陕西省延长县组建,先后转战华北、山东。为军队和地方培养干部2.4万余名,是所有分校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培养干部最多、办学成绩最显著的一所分校。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在晋东南山东敌后办学中,一分校坚决贯彻抗大教有方针和校训,为适应敌后办学的复杂环境,坚持“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民运工作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水乳交融。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以文艺为武器,开展抗日活动,配合敌后办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分校敌后办学7年,在沂蒙就是6年,至抗大精神已在沂蒙人民中深深扎根、世代传承。
80年精神历久弥新,80年传承延绵不绝。在纪念抗大一分校成立80周年之际,深切缅怀其光辉历程和不朽业绩,以将抗大精神红色基因世代传承。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于1936年6月1日正式成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完成历史使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场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战争,也永远不会忘记抗日军政大学在那场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抗大的建立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手制定教育方针和校训。抗大培养了10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军事、政治干部,对于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12月在陕西省延长县创建,是抗大14所分校中成立最早、历时最长、培养干部最多的分校,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初建时由驻甘肃庆阳的抗大第五大队,驻陕西洛川的第六大队,驻延安的第三、四大队各一部,驻陕西栒邑的陕北公学分校大部及驻西三原的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一部等合并组成,共3000余人。
12月25日,第一分校在陕西省延长县召开成立暨东迁到敌后办学的动员大会。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在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任命何长工为校长、周纯全为副校长、黄欧东为政治部主任;并决定一分校党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记黄欧东,委员何长工、周纯全、韦国清、刘浩天。
东迁晋东南
1939年1月3日,抗大一分校从延长出发,向延水关前进。延水关是当时向晋东南八路军总部的重要渡口之一,队伍昼行夜宿,顺利抵达黄河延水关渡口,同月8日渡过黄河,经永和、石楼等县,踏上吕梁山抗日根据地,进入敌我交错的游击区和同蒲铁路沿线的敌占区。在我军部队掩护下,学校以每小时15里的急行军,迅速越过同清铁路。稍事休息后,又进行翻越锦山的动员准备。
海拔2405米的绵山也叫介休山,因春秋晋国时介子推偕母隐遁焚身于此而得名。山上有介子庙,是当地人为纪念他而修建的。绵山上下90公里,领导在动员时,把它比作长征途中的雪山,号召大家以红军为榜样,战胜艰难险阻,翻约绵山。
绵山高峻,道路崎岖,山中寒风呼啸。越往上爬,路越陡,人越吃力,距离也越拉越大。虽然行进艰难,大家却精神饱满,情绪热烈。休息时一面嚼雪啃干粮,一面引吭高歌唱抗日歌曲,把寒冷和疲劳丢在脑后。经过一天的行军,顺利翻越绵山,黄昏时在山下凤凰村一带宿营。行军队伍途经沁县、襄垣和夏店,于21日到达屯留县故县镇,顺利完成东迁晋东南任务。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齐心同志来到山西屯留,加入了抗大一分校,后来调入女生队,成为队中年龄最小的学员。抗大一分校东迁山东时,齐心作为留守人员,归入抗大总校。
1939年2月23日,抗大一分校在故县隆重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校长何长工主持典礼,朱德总司令作了《敌后形势和斗争》的报告,阐述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勉励同志们克服困难,振奋精神,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期学员共3237人。其中420在晋东南招收的部队连排干部。地方知识青年多是从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冲破重重阻力,闯过道道封锁,投奔延安,进了抗大或陕北公学,不久即被编入抗大一分校,挺进敌后学习。从此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学校坚决贯彻毛泽东制定的教育方针,把转变学生思想放在首位,使学员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获得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奋斗到底,在日常战斗生活中,培养学员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作风。学校还非常重视学员战略战术的学习和军事技能的训练,使其能够在不同的战斗情况下灵活运用,成为优秀的指战员。
学校认真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要求教员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政治课与政治形势相联系,军事课课堂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讲课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使学员理解深、记得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学员不同的文化、斗争经验分别使用“启发式”、“研究式”、“实验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太行山区比较贫困,粮食不足,水源缺乏。为了解决全体师生的吃粮问题,学校抽出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员,轮渡到上百里的地方去运粮,由于敌人的包围封锁,油盐菜等更是十分困难,有时一连数天无盐,无油、无菜。尽管物质生活极为困难,但文化生活与往昔一样,仍然丰富多彩,驻地歌声不断。
在太行山区的这段时间,全校同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在完成繁重的工作队任务的同时,克服困难,完成了第一期的教学任务。9月18日,在壶关县神郊大庙举行第一期毕业典礼。毕业学员手拿印有朱总司令题词的“从工作中继续学习锻炼自己”的毕业证书和蓝色证章,心情格外激动。大家互相勉励,决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锻炼自己。
挺进沂蒙,敌后办学
为了完成在新阶段大批培养干部的任务,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全党工作重点放在敌后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改变抗日军政大学的建制,到敌后办学,培养大量干部去带领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发展和建设抗日根据地。
1939年11月15日,抗大一分校奉命东迁山东抗日根据地。留下一部由何长工带队在山西武乡并入抗大总校。此时,抗大一分校由周纯全任校长,率校部3000余人由太行山南麓神郊村东迁沂蒙山,行程3000余里,于1940年1月5日,抵达了山东沂蒙根据地的孙祖一带。对外称八路军第八支队,归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领导。抗大第一分校抵达沂蒙山区后,对组织、人事进行调整,分校下辖3个支校:一一五师教导大队为第一支校(也称第一校或鲁南支校,主要活动在蒙山和鲁南地区;鲁西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为第二支校(也称第二校或鲁西支校);胶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与部分抗大一分校干部合并组成属机构多次变更。
抗大一分校在敌后办学7年,其中有6年是在山东沂蒙山区度过。在办学是坚持“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一分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学校重视总结,研究教学的经验教训,注意摸索在山东敌后办学的规律,不断用现实的、典型的战例补充教育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一分校相继参加战斗数百次,像防御型的垛庄战斗、河阳战斗,遭遇型的摩天岭战斗,进攻型的铜井战斗,攻坚型的侍郎宅战斗,袭扰型的猪尾巴沟战斗等,学校选择这些典型战例融入到教学中,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加以总结,加深学员印象,收到了战教致、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各大队在组织教学时,一面警成敌人,一面进行教学。经常是拂晓起床,打好背包行装,把学员拉到村外,如无敌情就在场院或树林里上课操练:如有敌情则区别不同情况灵活处置:或派部队警戒敌伪的流窜袭扰,掩护各队照常上课;或设法转移。
学校把行军的侦察、警戒、宿营、通信联络、紧急集合、方位判定、地形地物利用,甚至烧水、洗脚、挑泡(行军时脚上磨的泡)等等,结合实际,有目的地纳入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学员普遍反映教得活,学得深,用得上抗大一分校把战斗与学习相统一,非常重视实战结合。在配合部队进行的侍郎宅战斗中,工兵教员赵志坚指导学员用挖地道、埋炸药的办法,一举攻破了土围子。这个经验不但在校内进行教学,而且很快向部队推广,成为炸碉堡、攻据点的新战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建立了适应斗争环境的组织形式和一整套制度,行政管理、教学组织、干部配备都着眼于适应分散、流动条件的要求。机关人员连队化,按班、排、连编成,教学组织实行教员驻队,队干部兼军政教员,或教员兼任干部。大队、中队干部既能组织领导教学,讲授部分课程,又能组织指挥战斗,保证战斗和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到学习、战斗、生活一体化。有一个区队在半年中参加大小战斗59次,有时一天转移几次。但由于妥善安排,周密计划,教学仍然得以顺利进行。
处在战斗、流动、分散的环境中,除了尽可能按计划进行教学之外,还结合斗任务安排应急训练。基本原则是:干什么讲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发现什么问题讲什么问题,有多少时间讲多少课,针对驻地分散的特点,总结和创造了整套适应分散、流动环境,灵活善变,见缝插针的施教办法。教员驻队,队干部又能任教,教员、队干部就能随时随地把握时机,灵活地实施教学。教学有几套方案,可长可短,可多可少,可一次实施也可几次实施。集中时讲课,分散时组织复习讨论。集结特命,行军休息等,都可见缝插针进行教学,1940年5-7月间,三大队大流动5次,小流动24次,作战5次,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仍然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制度、教学设备上,要服从和适应战斗、分散环境的需要。当时学校曾明确规定,每天20里以内的行军机动,要完成课程讲授任务;60里以内的行军机动,要组织复习、讨论或军事技能课的操练。在教学设备上,把黑板做成能拆装的,拆开便于行军携带,拼起来能书写上课,还制作了活动的图书资料柜,平时放开后是书架,人们随时可以借阅;一有情况马上合成书箱,置于驮鞍上行军转移。教材和校刊的刻印设备,也都是从平时便于工作、战时便于携带进行设计制作的。
二是重视加强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优良作风的培养。新学员入校后的第一课,就是认真地向他们讲解抗大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要求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身体力行、认真贯彻。学唱《国际歌》、《八路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抗大校歌》,通过革命歌曲的陶冶,使大家逐步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自觉地养成遵守纪律,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好传统、好作风。
干部以身作则,是培养优良作风的一条重要经验。学校的各级干部,都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处处起模范表率作用。干部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在小组会上作批评与自我批评,行军中,领导干部的乘骑、干粮,水壶等,总是让给伤病体弱的同志用,干部替学员背背包、扛枪等都是寻常之事。
作战时,校领导经常到前沿组织指挥,各级干部总是进攻在前,退却在后,哪里最危险就在哪里战斗,在物质待遇上,从校领导到学员,差别很小。这些方方面面的表率行为,潜移默化地培育着优良的传统作风,使之成为团结奋进,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是把养成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无论是上课训练,行政管理,生活起居,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学员每天6点钟起床,打背包,带上枪支弹药,以班为单位10分钟跑步到操场集合。之后,各班开始进行队列教练。收操后用7分钟洗脸,早饭后8点上课。早晨时间,各班留一人做值日员,负责给房东挑水,清扫室内外卫生,为全班准备洗脸用水,领取饭菜等。
日常风纪、着装、紧急集合、早出操、晚点名、卫兵条例、队列教练、防空教育、组织打靶均由区队长、中队长负责。军事、政治课多由专职教员担负。除雨雪大风外,都在露天上课。学生坐在背包上,膝盖就是“课桌”,笔记放在上面,边听边记。早春天冷时,就在避风向阳崖畔下上课。时间一长,手脚冻得麻木,教员或值日队长就发出口令,让同学们起立搓搓手,跺跺脚,暖和一下再坐下听课。有时教员发现有的同志听课打盹,就让大家起立唱支歌,调剂一下精神接着再上课。夏日天气炎热时,就选择树荫和风凉的地方上课。一般每天上午上课,课间休息1-2次。下午到操场、野外进行操练,或自习、开讨论会,或整理笔记、开展互帮互学等。晚点名时,由队干部对一日生活做出讲评,传达布置有关事项。每周有一个晚上开班务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好人好事。星期日全面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擦拭武器、洗衣服、检查评比内务卫生,还去帮助房东干农活。
这种紧张而有秩序的一日生活,是养成教育与作风培养的重要内容。它把课堂教学与作风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抗大的教育方针和校训精神。在驻地环境较为稳定的条件下,这种有秩序的一日生活坚持如一,即使在行军转移和反“扫荡”中,一日生活的许多环节也是尽量地坚持。它给学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许多学员把它称为抗大“最难忘的一课”
由于抗大一分校全体教职学员坚持抗大教育方针和校训,在复杂艰苦的教学环境里,锤炼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始终保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高昂斗志。在为开辟与巩固抗日根据地和保卫教学环境,与日伪顽进行了几百次殊死战斗,很多同志为此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仅在大青山突围战中就有200余人牺牲。
1941年11月初,日军纠集5.3万余人,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实行长达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11月30日拂晓,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一一五师等领导机关和抗大一分校近6000人在费东县大青山地区误入敌“清剿”圈,形势万分危急。校长周纯全等领导临危不惧,沉着指挥五大队(军事大队),抢占李行沟的南、北陡山等有利地形,誓死顶住敌人,阻其合围,掩护被围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向洋山(今费县塔山)方向突围。担任掩护任务的五大队,以劣势武器与敌人英勇拼杀,为胜利突围争取了宝贵时间,粉碎了敌人妄图聚歼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阴谋。
在战斗中,五大队二中队指战员打得异常英勇。队长邱则民、指导员程克各自带领40多名学员,坚守高地,与敌人拼杀。机枪手牺牲后,邱则民抱起机枪、猛扫敌群,弹尽后,毅然砸毁机枪,跳崖殉国。程克和最后的17名学员与十数倍的围攻之敌激战竟日,粒米滴水未进。面对敌人带血的刺刀,程克抱住一个日本兵狠狠地咬下了他的耳朵,被涌上来的日军连刺数刀,其他学员也都冲了上来与敌人扭打在一起,最后这18名勇土全部壮烈牺牲。后来打扫战场时发现,程克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一只耳朵,勇士们与敌人搏斗的痕迹依稀可见。
在突围战斗中,抗大一分校二大队政委刘惠东等200余名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这次战斗,被学员们称为次“最严格的考试”,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换来了山东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的胜利突围,为山东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向党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最优秀的答卷。
(作者:费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张乃军,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