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陈健 王芳)

发表时间:2017-10-11 09:03阅读次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开拓出来的新境界,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指引了方向。七十年前党中央根据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建立了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的山东根据地,为沂蒙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艰苦卓绝的沂蒙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培育了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内容的沂蒙精神,它是我们党和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我们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原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沂蒙精神的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武器,沂蒙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沂蒙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与沂蒙地区人民群众历来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在抗日战争初期,山东大地包括沂蒙地区成为了大后方,党中央根据整个抗日的形式开辟了山东抗日根据地,而沂蒙山区成为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被称为“小延安”,在解放战争中,沂蒙地区成为大后方,有力的支援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与沂蒙人民自觉实践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理想与奋斗目标、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人民群众与群众路线等内指导着沂蒙人民的革命斗争。沂蒙精神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为思想理论基础而形成的。正是由于毛泽东思想,才使得沂蒙革命根据地得以诞生,才使得沂蒙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蓬勃发展,才使得沂蒙人民认识到党的伟大英明,才使得沂蒙人民自觉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使得沂蒙人民取得了独立自主,成为国家主人。而在这个时期产生了“爱党爱军”精神,这体现在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10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感动场面、战场上宁死不屈的精神、沂蒙红嫂的感人故事、支人前模范“沂蒙六姐妺”等拥军支前的楷模。这表明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毛泽东思想,便没有沂蒙精神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握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设的性质和方向。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动摇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精神支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就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弘扬沂蒙精神,就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同时也是沂蒙精神的永恒追求:沂蒙精神诞生时正是中华民族处于民族危亡之时,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时期的沂蒙人民发扬“爱党爱军”精神,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周围,经过艰苦决绝的斗争和奋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在这一历史阶段,党领导人民面对重重困难,没有退缩,经过不断的摸索,开辟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沂蒙人民面对“四塞不同”“穷山恶水”的恶劣条件,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中,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发展生产,建设家园,涌现出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先进典型。
       在改革开放中,沂蒙人民解放思想,发扬“开拓奋进”的精神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经过不断努力,临沂地区于1995年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开发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贪。2004年,临沂再一次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GDP过千亿,入均过万元,成为老区经济的强力领跑者。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沂蒙军人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沂蒙精神的灵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元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同和接受的共同理想。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一个能够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和目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各种严峻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面对诸多复杂矛盾和困难,面对种种新的考验,更加需要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全国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更加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解怠。
三、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大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精神理念是一种文化的深层性内容,相应的,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作为一种既存的文化因子,它能熏染、浸润、溶解人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甚至在必要时刻把民族的千千万万民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从而捍卫民族集体的尊严与利益,从而使一个民族历经艰难曲折但却能我自岿然屹立。
        沂蒙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民族精神是沂蒙精神的根基和文化渊源。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沂蒙人民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培育形成了为崇高理想奋斗不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等精神风范,使沂蒙革命根据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局面。在现代化建设中,沂蒙人的民族精神表现为沂蒙人民面对“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恶劣地质自然条件艰苦奋斗、开拓奋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要把沂蒙精神中开拓奋进、艰苦创业同改革开放以来焕发出的新的时代风貌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民族复兴的旗帜下。
四、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沂蒙精神的根基。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理清是非、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沂蒙精神的根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发扬“爱党爱军”的爱国主义精神,紧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不断斗争,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420万人中,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形成了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的壮烈诗篇。在现代化建设中,沂蒙人民发扬“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努力。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为顾全大局,根治淮河,沂蒙山区有527个村、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国、5万亩山林被淹没,40多万库区农民舍了家园,生活跌到了贫困线以下;王廷江放着“百万富翁”不当,甘愿将自己600多万的合法收入无偿献给集体。沂蒙人民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沂蒙精神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沂蒙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一个分支,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充分挖掘它的深刻内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平邑县委党校 陈健 王芳 ,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