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嫂精神的产生看党的群众路行的执行(刘英)

发表时间:2020-02-02 11:02阅读次数:
      红嫂以及由红嫂派生出来的红嫂精神,已经成为沂蒙地区乃至全国沉甸甸的文化象征和符号载体。这种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红嫂精神,是山东党政军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产物。在沂蒙男儿为了保家卫国走向战场的同时,沂蒙女人也走出家门,义不容辞地参与到战争的行列中。直到今天,沂蒙红嫂体现出来的“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孩子上战场”的巨大奉献精神,依然令人震惊、震撼。今天,重新梳理红嫂精神的产生的原因,对我们党如何更好密切联系群众,加强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党的群众路线铸就了红嫂精神的产生
       有人说:“自有史以来直至鸦片战争前夕,中国那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势、稳定有序的家庭--宗法秩序,连同其以天子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以儒家为主导的社会伦理纲常等等,虽因朝而异,但并未发生过结构性的改变。因而在两千年的历史中,妇女始终是一个受强制的,被统治的性别。”其实,因为沂蒙山区的地域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即便是五四运动之后,沂蒙妇女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1937年12月底,日本人的铁蹄踏入了沂蒙山区,延续了着他们在东北三省罪恶的杀烧抢夺。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沂蒙妇女又多了日本人强加的一份枷锁。
       面对气势汹汹、气焰嚣张的日军,党中央和山东省委审时度势,做出了英明决策首先山东省委机关迁至沂蒙山区,相继中央派大批干部和部队来到沂蒙山区,继而抗大一分校也转战来到沂蒙山区。机关、部队、干部的到来,给相对闭塞的沂蒙山区千千万万、浩浩荡荡的沉默的大多数的老百姓带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世界。不论机关,部队,还是抗大一分校,里面都有专门的负责民运工作的机构,比如命运工作团、民众动员委员会、群众工作委员会等。所谓民运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民运工作的展开,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发向老百姓的。这些做民运工作的干部,可是实实在在把群众工作做到了家。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屋舍,同农民们聊天,帮着农民干活,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切身利益的;他们向农民演出街头剧,比如《放下你的鞭子》《卖梨膏糖》等,激起群众对日军暴行的仇恨和抗日热情的高涨;他们组织“冬学”夜校”“识字班”,让沂蒙人民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开拓了视野;他们组织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让老百姓感触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沂蒙红嫂李桂芳曾这样回忆过:当时她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给地主家看孩子,动委会的人多次联系她,给她讲革命道理。她怎么感觉这些人都非常可亲可敬,可有的人劝她不要和他们这些“山毛野兽”打交道,但随着接触的增多,她坚定了跟这些“山毛野兽”走的信心,从而脱离了地主的束缚,走上革命道路。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为沂蒙人民争取到了生存权、发展权。这是千百年来以来,沂蒙底层人民享受到的最高礼遇。
这期间,沂蒙妇女像沂蒙男儿一样,是在场的,不缺席的,她们终于浮出地表,开始了新生活。“垛庄四大娘”是沂蒙山区最早的一批女党员,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们从最底层默默无闻的农村妇女变成了抗日女干部,如彭大娘(杨松桂)担任过乡妇救会长、县参议员、行署参议员;韩大娘(谢德甫)被选为鲁南妇女联合会常委、组织部副部长;段大娘(张新民)曾任垛庄乡副乡长,1940年,鲁南妇女联合会成立,她作为代表出席会议;李大娘(吴金凤),协助八路军搞地下工作。再比如,陈大娘(刘敦兴),1940年以抗日模范的身份出席山东省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同年以农民代表的身份出席山东省联合大会。当然,她们只是沂蒙妇女们的代表,像她们这样的后来者,有很多很多。她们的站起来,意味着打破原来的枷锁,参与到创造新的世界之中。从另外的角度思考,这些从未见过世面、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她们为何跨出如此巨大的步伐,参与到革命的实践中,归根到底,还是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
        质朴、勤劳、不甘受屈辱的沂蒙妇女对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部队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朴素感情转化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牧马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恰巧被聋哑人明德英发现并机智救下。明德英用手势巧妙支走搜捕的日军后,发现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她情急之下,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这是在相对闭塞而又很传统的沂蒙山区,是需要顶着多大的精神压力和勇气啊。大爱无言,活脱脱地展现出明德英对共产党、人民军队的爱。“一个农家哑妻,无所畏惧,向正义敞开伟大的胸襟和心灵,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喂救八路军伤员,这种大仁大义和至善至爱、这份铁骨柔情和慈母情怀,永远是震撼中华民族灵魂的千古一叹人类战争史上惊世骇俗之绝唱。”1939年夏,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沂蒙妇女王换于,办起了战时托儿所,主动承担起看护部队领导干部的孩子,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集中精力对付日军的大“扫荡”。不仅如此,王换于还冒着生命危险悉心救助大众日报社的白铁华,卖掉赖以生存的土地,厚葬了烈士陈若克。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李桂芳组织32名姐妹们架起“没有桥腿用人腿,没有桥板用门板”的火线桥,创造了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妇女人桥…当子弟兵需要的时候,她们愿意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沂蒙这片热土上,沂蒙妇女们发生过太多太多动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拒不完全统计,仅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
        聆听沂蒙红嫂们那些震撼人心的事迹,看着那些她们为支援战争而做出贡献的惊人数字,内心会涌动出对她们无比的敬仰之情。但同时,引起我思考的是,无可怀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是贯彻执行的最好时期,直接结果就是激发起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热情,直接或间接参与到战争的行列中。这或许就是做好的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得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
二、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弘扬红嫂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红嫂精神能否得到继续弘扬,人民群众能否像过去那样,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那样,义无反顾跟党走,是新时期面临的重大历史挑战。其实,要想解决这个课题,关键还是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应该怎样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弘扬红嫂精神呢?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红嫂精神,需要回顾历史,重温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民子弟兵是如何与广大的人民去中介称血肉之情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早在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这一群众路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重温那段历史,以及那段历史积累的群众路线经验蕴含着宝贵的启示,它让我们清楚,党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不要忘了最初的初衷。在这方面,沂蒙红嫂纪念馆的建成,不仅沂蒙红嫂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深情回顾,这是毛泽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的典型案例。因此,来自全国的党员干部到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学习,聆听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真实故事,接受心灵的洗礼,把这种心灵的触动带到日常的生活中,运用到党的群众路线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沂蒙红嫂纪念馆就是一部群众路线伟大实践的“史书”,它是一面镜子,引领着后来者的前进方向。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红嫂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毛泽东曾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要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问题。要组织、领导和帮助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高文化,解决油盐柴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孩子的问题、读书上学的问题、生疮害病的问题。邓小平多次强调,要聚精会神地办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习近平也多次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就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回顾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运动,打土豪分田地,人民群众都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物质利益。再比如,1941年,沂蒙行署组织组织民工修建了长503.9米的沂南县袁家口子大堤,使下游30多个村庄免遭水患。正如碑文所记:“在敌后战斗环境与春荒严重期间,而能克服困难,竣此巨工,实为我民主政权对民众利益关怀之切及民众有坚强组织与伟大力量之表现。”正是我们党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老百姓才真正信任党、坚定跟党走。如今,社会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在改善,但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更需要开动脑筋,关注他们的所思、所需、所盼,切实解决各方面实际问题,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红嫂精神,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人们在获得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必然向精神需求层面发展。所谓精神需求,是人们因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安全等等有关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所产生的精神方面的强烈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更加迫切地需要我们党更深入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古语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理解、拥护和支持,群众才能够成为我们的依靠。精神需求相对物质需求,不是那么有形可见,涉及的内容和层次又丰富得多,这就更需要共产党人坚定理想和信念,想法设法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当然这种精神需求必须是健康向上的。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需要下大力气,大决心去完成。可以想象,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如果得到积极引导,并且得到终极关怀,红嫂精神必定会在新的土壤下发扬光大,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成为联接党员干部和普通民众的共同精神纽带。那么,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不是太遥远的事情。

(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