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爱人民 人民军队人民爱 --传承与实践红嫂精神随感(任友祥)
发表时间:2020-01-27 15:08阅读次数:次
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福建看望慰问部队官兵和双拥模范代表,同大家亲切交谈,一起重温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欢快浓郁的氛围中,大家回忆起1991年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前夕,习近平所作的《军民情七律》:“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提到这首诗,习主席动情地说,作这首七律就是为了表达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
金秋十月的今天,当我们还在回味着习主席“爱我人民爱我军”这饱含深情的铿锵诗句,并为之倍受感动、深受启迪的时刻,又与来自各个方面的领导、专家、乡亲、战友们相聚在战争年代的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小延安”的沂南,在军民鱼水情的感人事迹被改编为《红嫂》《沂蒙颂》等著名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红嫂故乡”,来举办这个“沂蒙红嫂”精神传承与实践研讨会,不能不说心情特别地激动,视野也更加开阔。
沂南是我的家乡,我是在这片充满“红色基因”的质朴土地上长大成人、参军入伍的代革命军人。可以说,无论是在我刚刚懂事的孩提年龄,还是在校读书的少年时代,耳濡目染的教益中,听到了不知多少当年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与日本侵略者浴血打仗、领导人民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翻身求解放的激情故事。身边的许多长辈,不管是耄耋老汉,还是小脚老奶奶,他们许多都是那些激情的红色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故事也最吸引人,让我们激情澎湃地向往和敬仰着,在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人的心目中刻下深深的坚实烙印。
我家乡周边的山山水水、乡镇村庄中,到处都能找到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抗大一分校等我党机关和部队走过和驻扎过的地方,著名革命歌曲《跟着共产党走》《沂蒙颂》的诞生地、伟大孟良崮战役的主战场、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留下的足迹和传说,30余万人参军支前、“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革命烈士,都是我的家乡沂南这片红色根据地上说不完道不尽的骄傲与自豪。
红嫂明德英的故事让我们这代人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闻名全国直至闻名世界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小说《红嫂》、革命现代京剧《红嫂》、《红云岗》、舞剧《沂蒙颂》。当少年时代的我知道了沂蒙红嫂的原型明德英就是我们沂南马牧池乡的常山庄村的一名贫苦妇女时,更感到由衷的感动和骄傲。在家乡时,我曾多次去瞻仰过红嫂明德英救护八路军伤员的那个小小的团飘屋和她的那座极为平凡普通的墓地,听她的亲人们讲述她的感人事迹。明德英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虽然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贫苦妇女,但她切身体验到共产党八路军打鬼子、为民众的实际行动,对共产党八路军怀有深厚感情。在抗战最为艰苦的1941年冬天,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牧马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刚刚生过孩子不久的明德英发现了浑身是血又被日本鬼子追赶的战士求救时,二话没说,把战士藏到了自己住的团瓢屋的被子底下,机智地支走敌人。当战士用微弱的声音说出“水”时,她毅然用乳汁滋润了子弟兵,救活了这名生命垂危的伤员。
“红嫂”用自己的乳汁救八路军伤员的感人事迹,通过文艺作品传遍全国,被称为“永远震撼中华民族灵魂的千古一叹”、“人类战争史上惊世骇俗之绝唱”。“沂蒙红嫂”的大爱形象高高耸立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鱼水情的不朽典范。然而,在战争年代的沂蒙,岂止一个明德英。来自临沂市妇联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而据史志资料记载,战争年代的沂蒙山根据地人口约420万人,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拥军支前,有10万多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沂南县就有21万人参加支前,1.4万人参军,共计1.3万人为国捐躯。我想说,他们中间包含着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前苏联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战争让女人走开”。但她们却在共产党八路军的感召下,以亘古未有的群体性献身精神,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战争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可以说是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鱼水情,她们都是“沂蒙红嫂”。“沂蒙红嫂”是革命老区千千万万沂蒙山妇女的群体形象,她们是那个年代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独特写真。
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承载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性重任。战争中的将士们与人民群众戮力同心,用鲜血和生命共敌外侮、齐心消灭反动派。“八路军是扛枪的老百姓,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他们共同用血肉之躯垒砌了我党群众路线的钢铁长城,用可歌可泣的事迹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塑造了拥军爱民的大爱精神。
当下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个梦想是强国梦,也是强军梦。没有一个巩固国防,没有一支强大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经过改革开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多年奋斗发展,我军已经成为具备了信息化条件下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强大人民军队,现代化程度和军队战斗意志令世界瞩目。
或许有人要问,在世界新军事革命不断推进的今天,在新的战争形态下,还需要“沂蒙红嫂”那样的支持和支援吗?习主席视察临沂老区,再一次掷地有声的强调: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习主席这是在告诚我们:无论部队现代化建设如何发展、无论世界新军事革命如何变化、无论未来战争形态如何变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万众一心筑长城,人民永远是靠山。”
“爱我人民爱我军”,“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习主席的深情嘱托非常及时而响亮回应了时代的呼唤,体现了强国梦与强军梦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他强调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核心利益、实现和平发展,重要途径是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政治保障是军政军民团结。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与“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深刻思想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为我们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沂蒙红嫂”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走好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不仅使作国理和作战样式发生了巨大改观,而且使作战能力生成模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单一、局限与固化的范畴和定式,开始广泛深入地融合于国家军地体制、平战体制乃至国际社会之中,这种战略、体系、资源、技术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度融合力量,为迅速提升军队的核心军事能力和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这就更需要我们把握重大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富民强国的同时,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走进我们沂南革命老区,军民心手相连、福难同担、艰苦奋斗的动人场景历历在目,家乡繁荣发展、“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景象,从未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沂蒙精神”“红嫂精神”这种熠熠生辉的“红色基因”,这种割舍不断的军民情谊,作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下去,肩负起时代和人民的重托,携手并肩,奋力拼搏,汇聚强大合力,书写军民鱼水情的崭新篇章,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描绘新的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