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比较研究(葛玉洁)

发表时间:2020-01-01 16:12阅读次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一项活动,在全国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它是适应时代形势需要的现实产物,而红嫂精神则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两者不仅时间范畴不一致,而且在类属概念上也绝不相同。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活动,红嫂精神则是一种文化,而比较研究是针对同一类属范畴内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的,那么,怎么在一种文化和一项活动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呢?这里需要一个前定的理论假设,假定某项活动就是一种文化,这里涉及到文化这一概念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从文化的定义可以知道,文化实质上就是活动、现象、习惯、乃至思想的一种升华和提炼。那么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就顺其自然的可以进行了。
        一、红嫂精神是党的众路线的历史体现
       “红嫂”在齐鲁大地乃至全国是个响亮的名字!“沂蒙红嫂”是沂蒙女性的代表,她们无私、勇敢、果断、坚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八百里沂蒙山区,她们送子送郎上前线,用乳汁救护伤病员,舍弃亲骨肉,养育革命后代,摊煎饼、做军鞋、抬担架、架人桥,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在那段岁月里,拯救一个革命战士就意味着把自己的脖子放到了敌人的铡刀上,但“红嫂”们拥有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和勇气,她们决不会允许自己“自私”到为了自己活命而放弃她们的希望--奋勇杀敌的革命战士,“沂蒙红嫂”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沂蒙红嫂”她们拥有能够撑起半边天的果断、坚韧、勇气和博爱,她们的这些品质在那段艰辛的革命岁月里发着夺目的光,是震撼中华民族灵魂的千古一叹,人类战争史上惊世骇俗之绝唱。“红嫂精神”,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深厚的执政资源。我们将红嫂精神总结为:斗争年代里沂蒙老区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爱党,爱军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这里我们抛开“党的群众路线”这一词汇的时代性,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党的建设发展进程本身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历程。红嫂精神的文化内涵,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一种群众路线的文化。
       一九四一年,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一个年纪不大的八路军战士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追到一片墓地中。明德英这位看坟人的哑巴妻子,虽然不会说话,但她知道这个小战士是自己的同胞,是打鬼子负伤的。她不顾个人及全家的安危,将小战土藏了起来,并机智的将随后追来的鬼子兵骗走。看着浑身是血、昏迷中喊渴的小战士明德英没顾上多想,将自己的乳汁挤入小战士的口中,为了让小战士早日养好伤,家境十分贫寒的她又杀了仅有的两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为小战士熬鸡汤补身子,使小战士很快养好伤重返战场。而为了保护小战士,明德英的小儿子却被日本鬼子摔坏了脑子造成弱智至今生活不能自理。一年多以后,这位哑巴“红嫂和她的丈夫,又救了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八路”庄新民。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沂蒙山区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明德英这样的“红嫂”,像誓死保存机密文件的王换于、被日本鬼子悬赏三十块银元买人头的侍振玉、扮成乞丐进入鬼子炮楼探听情报的孙玉兰、为照顾公婆让未婚夫在前线安心作战而抱着大公鸡拜天地的李凤兰、为动员参军毅然作出“谁第一个报名参军就嫁给谁”的梁怀玉…“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她们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国女性!从她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什么是同仇敌忾,什么是全民抗战。她们是战争年代里蒙山沂水间柔弱又坚强的脊梁。
       这些关于红嫂精神的历史往事,在实质上,其本身就是一种践行群众路线军民鱼水情深的结果。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项现实的活动,在红嫂精神中得到了充分的历史体现。抛开政策、制度的刚性要求,群众路线在党的历史上,一直就是我们党出奇制胜的法宝,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活动,而是一种优良传统,甚至上升到了一种文化。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红嫂精神的现实回归
       2013年4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总体要求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这种精神实质和红嫂精神的内涵是相通的,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就是红嫂精神的一种历史再现,一种现实回归。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发扬红嫂精神的强大力量支柱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开创了我们党的伟大而又光辉的今天。在现今,在和平年代,红嫂精神风采依旧,它依旧指导、鼓舞着全国人民艰苦创业、诚恳奋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广大人民群众都继续发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爱党,爱军的红嫂精神,在党中央要求把群众路线作为一项刚性制度坚持下去的同时,红嫂精神这种信仰也指引着我们把群众路线作为一种自发的活动传承下去。
        党的群众路线不仅在制度上得到了硬性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基层、在广大党员中,群众路线本身已经成为了红嫂精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每一个人都想把群众路线传承、发扬光大。宣传、继承红嫂精神的方式很多,但是,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无疑成为了我们继承红嫂精神的最佳载体,也是最佳契机。在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也是对传承红嫂精神的一种最好的回归方式。
       三、党的群众路线和红嫂精神的内在关系
       红嫂精神是一种人民精神,沂蒙红嫂舍生忘死支援革命的英雄精神,反映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革命战争年代里到底有多少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有多少人拼死掩护八路军伤员,这些都无从查证。沂蒙六姐妹,也只是这个英雄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因为在沂蒙大地上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六姐妹”。如果说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等都是因与毛泽东一代领导集体的联系即精英之光而备受瞩目的话,他们的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精英群体,而红嫂精神凸显的却是普通人即人民之魂,她的创造主体是纯朴、善良、憨厚、正直的沂蒙女儿,这股感天动地的红嫂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所提炼和锻造出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是党和人民军队与沂蒙老区人民鱼水情交融的真情告白。
        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群众路线下,党和人民军队真正获得了沂蒙人民支持和拥戴,我们的革命水到渠成般取得了完全胜利。我们党之所以能克服千难万险,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获得了千千万万群众的支持与拥护。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万万不可偏离,必须始终坚守。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今天,作为历史的后人,作为开拓国家建设新局面,继承民族使命的后继人,于党于国而言,红嫂精神同样是一堂醒世的警示课,警示着我们,只有毫不动摇的贯彻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如一用一言一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才能继续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戴,我们的事业才能如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在人民的支持下继续大步昂扬朝着一个又一个胜利迈进。
       在战争年代红嫂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的光辉思想,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和平年代,“红嫂精神”并没有被当作宝贵的历史文物封存起来。相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广大沂蒙妇女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红嫂精神”,辛勤劳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沂蒙老区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为“红嫂精神”作出了时代注释。
       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继承和发扬沂蒙红嫂精神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观念,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自觉抵制和纠正“四风”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观念。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以为民务实树清廉为主题,坚决反对“四风”,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红嫂精神。
(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