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色文化蕴含着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在中国革命的特殊时期相互交融、相互吸收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体现了政治性、现实性与传承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沂蒙精神都是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大力支持的具体表现。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革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寻求独立、民主、解放的历史,红色革命解决了中国人民独立与解放的问题,也使得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另外,红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周易乾卦》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与红色文化精神中的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我党的优良传统,蕴含着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红色文化首先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压在肩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奠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方面,红色文化意味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革命时期,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艰苦奋斗,在各方面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之下依然坚持革命斗争,正是解放全人类,使人类迈入共产主义社会的信仰在支撑着他们。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意味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所要求的,在中国革命时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革命旗帜永不动摇是共产党人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
其次,红色文化闪耀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浓缩了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是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现。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在红军长征初期,重要红军的数量由十万人减少到不足三万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数不胜数,在革命根据地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领导革命斗争,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其二,勇于进取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勇于进取的革命精神,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长征胜利到全国解放,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取的革命精神始终贯穿于其中。其三,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第三,红色文化昭示着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是红色文化革命精神须臾不可分离的灵魂,是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其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应有之义。其二,反对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是革命精神的最大敌人,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建立革命根据地,使得中国革命迅猛发展,在后来的遵义会议中,毛泽东同志领导红军进行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这一系列的革命历程,无不显示出了实事求是的精神的光芒。其三,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而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
最后,红色文化集中彰显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能否始终代表中国各个历史阶段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就在于它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坚定不移地彻底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皆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沂蒙红嫂等故事深刻体现了我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也体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紧迫形式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反对官僚主义。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提出要集中整治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并说要做对于这些东西的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要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叫他们治疗,宗派主义即是官僚主义的集中体现。反对官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先锋队性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在体现。
二、红色文化滋养着当代共产党人的思想信仰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在历史中遗留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强国富民道路的一座灯塔,是新时期引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必不可少的动力。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红色文化都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动力作用,更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遭受了外来的侵略,文化自信心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和影响,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自卑感,认为西方的文化较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先进。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胜利果实,在革命过程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期间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在今天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增添动力。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这种与时俱进的红色文化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和学习,能够在不同时期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其一,可以让党员始终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有利于自身觉悟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其二,可以使我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巩固,领导形象得到树立和进一步的认可,使得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党心民心进一步得到凝聚,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其三,可以更好地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问题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共产党员自身的作风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党的形象建设,人民群众对于党的权威性和领导地位就会产生质疑,因此“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其四,可以为我们新时期的作风建设提供一些良好的经验和做法,红色文化中所保留的一些当时的决策现在依然可以拿来使用,比如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延安“整风运动”中整顿文风、学风的一些做法等。都是值得我们现在拿来使用的。
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和作风修养,决不能对作风问题掉以轻心。作为中国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要想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并且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一个人民值得信任的领导者。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反腐,如果党内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就会深刻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和人民的信任度,因此必须要加强作风建设,将党内的腐败因素彻底根除。“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和学习,加大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抓手。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有利我们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让广大党员重新认识思想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也可以借鉴革命先辈在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思想建设的经验和方法,结合现代时期的形势特点做好思想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在革命的过程中正是靠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才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为中国革命积蓄了力量,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从而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新时期我们党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社会上各种利益的侵蚀,部分党员干部的心理发生变化,忘记了当初的“两个务必”精神的要求,思想上放松自己,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害。为了加强思想教育和建设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从红色文化出发,去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严把思想上的“总开关”,防止思想上的滑坡和松懈,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
思想建设的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时时刻刻需要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红色文化就是这么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发现思想建设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就是把这面镜子擦亮,更好地为思想建设服务。在利用宣传红色文化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标本兼治,既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又要贯彻和体现整风精神,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摆在重要位置。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和学习,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党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一切工作都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信仰支撑的重要来源。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先辈在战争和建设中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补充,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力量的来源之一,可以加强人们的先进性教育和爱国教育,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正是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和力量支撑,但是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保持民族精神的指导性和建设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红色文化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些阻力来临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这种红色文化精神为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提供强大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亿万人民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力量的来源,是人民奋斗的精神支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推动力,而红色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的。红色文化是在特殊时期形成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契合中华民族精神需求的,在新时期依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现在所遵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审时度势,又延承了中国古代圣贤的优秀理念,并且在红色文化中所展现的革命先辈的美好夙愿也被纳入其中。因此新时期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亿万国人的中国梦,绝对不能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要根据新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我们的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保护和发展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提供精神力量,必须要得到弘扬和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目标,红色文化才能不断发展繁荣;只有不断发展繁荣红色文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三、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是山东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民一心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赢得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的缩影。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重要讲话中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是党政军民血肉相联、肝胆相照,这是沂蒙精神的内涵之根、源流之本、文化之魂,体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为人民靠人民”是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它赋予沂蒙精神崇高的真理力量,“为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围绕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与把握历史前进规律的内在统一,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风等各方面发展和保障群众利益,“为人民”成为前所未有的政治实践和社会运动。有了这样的政治立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水到渠成。“靠人民”是共产党人的最大政治智慧。尽管当时的沂蒙山区那么苦、那么穷、斗争那么残酷,但只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我们党就能立足扎根、发展壮大。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共产党吃的是乡亲们筹的粮,住的是老百姓让的房,穿的是红嫂们缝的衣,受伤躺的是老乡抬的担架,遇到危险靠的是群众的掩护,急行军实在没办法过的是“识字班”肩扛的“火线桥”。有了这样的政治选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牢不可破。沂蒙精神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群血肉相连、军民鱼水相依这一生死与共关系的真实写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只有党政军民紧密团结、众志成城,党群干群冷暖相伴、荣辱与共,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正是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主题。
沂蒙精神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具有强大的现实合理性和生命力,是一种应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的价值观。沂蒙精神更容易在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到一致,成为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弘扬沂蒙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把红色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内涵,更容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如磐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
沂蒙精神是凝聚全民族团结和谐力量的精神纽带,也是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价值坐标,更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本质要求和基本内容,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涵一致,它生动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沂蒙精神的爱党爱军,是指沂蒙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的情怀,展现了沂蒙人民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政治追求。弘扬爱党爱军思想,能够让这些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可贵精神财富重新绽放光芒,使广大华夏儿女的自尊心得到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激发,进一步加强民族凝聚力,让十三亿中国人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沂蒙精神的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强敬业奉献等内容保持了高度一致性。“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主题,展示了沂蒙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在革命年代,无数沂蒙儿女抛头颅、撒热血,为自由和进步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新中国成立后,沂蒙儿女勇于创新,全力以赴投身于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大胆地闯出自己的新天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始终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到心中有党,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一要将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精神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二要弘扬沂蒙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只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党员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形成励精图治、鞠躬尽瘁的为民务实作风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侈之风,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三要弘扬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淡漠名利、无私奉献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把追求个人理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党员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精神,将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谱写在服务群众的路上,抒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