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弘扬沂蒙精神的几点思考(张新刚)

发表时间:2019-08-30 08:09阅读次数:
     一、关于沂蒙精神的本质与特质
     90多年奋斗中,党经历了苦难辉煌,取得了历史性功绩,形成了完整的精神谱系。有的以党中央为主体,如南湖红船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香山精神,有的以地方为主体,如井冈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老西藏精神、兵团精神、红旗渠精神,还有的以英模人物为主体,如张思德精神、焦裕禄精神、谷文昌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铁人精神、孔繁森精神等。就其本质讲,这些精神的基本意蕴是高度一致的, 都深刻地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思想作风、初心使命,都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都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都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对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秀教材。
     当然,由于产生的时空条件不同,形成的具体过程不同,这些精神也都呈现出不同特色,都是别具风格的“这一个”。就时空条件、载体和过程讲,沂蒙精神主要形成、发展于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一方面, 由于山东物产富庶,人口繁密,民众急公好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东的党政军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合作演出了革命战争史上波澜壮阔的一幕,就如毛泽东所说的,“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下活了”,这是沂蒙精神孕育、形成的独特背景;另一方面,厚重的儒家传统、齐鲁文化,或者扩大了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社稷至上、家国情怀、讲信修睦、守言重诺、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等价值观,都渗透于沂蒙人民的伟大实践,在沂蒙精神中清晰可见,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这些特质与党的初心使命相辅相成、相融相生,产生了具有时代特点的革命性精神力量。
     二、关于沂蒙精神的辩证解析
     在伟大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自己的鲜血、生命保卫、发展了根据地,养育了子弟兵,支持了革命战争。这也是沂蒙精神之所以以“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标榜于世的根源所在。人民之所以能够自觉自愿地付出这么多,究其原因,一是党的抗战政策、土地革命政策真正做到了群众心上。历史上,许多朝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在过保家卫国的壮举,都提出过利民利农的政策,但毫无疑问,共产党落实的最好、最彻底,人民群众因而也最拥护共产党,愿意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英勇奋斗。二是党员、干部和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感染了人民,他们特别是在与国民党、与国民党军队的比较中,选择了支持真正的正义之师、仁义之师、人民之师。三是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我们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政党下乡,把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动员起来, 形成了有组织的巨大力量。沂蒙地区的各级党组织经受住了考验,居功至伟。
     因此,沂蒙精神虽然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角度学习、总结、概括,但是,作为党的精神图谱中的重要一页, 基本构成还是离不开正确的党群关系,这就是:党和军队一切为人民,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永远拥军拥政。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人民是伟大的,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但人民的解放事业须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是伟大的,但党的事业更是须臾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种正确领导与不竭动力的关系,是沂蒙精神的本质所在。那首诞生在沂蒙大地的脍炙人口的《跟着共产党走》,把这种关系阐述的非常生动、清楚。
     三、关于沂蒙精神的价值弘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党是人民群众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服务者。就服务与被服务的角度讲,处理好这组关系,服务者是主动的、主导的方面,被服务者是主体的然而也是决定性的方面。今天学习传承沂蒙精神,重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就是启示我们,要先把党作为服务者这一主动的、主导的方面抓好,坚决、彻底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原则,从而真正、彻底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已经深刻认识到,作为人民的先锋队,最大优势是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克服这一危险,唯一的办法是从自己做起,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伟大的自我革命,没人改得动自己。所以,今天传承沂蒙精神,就是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先把党内的事情做好,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决定性保证。                   
      因此,作为沂蒙精神的研究者、宣传者,在继续挖掘、宣传好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同时,要下更大气力挖掘、宣传老一代党政军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指战员如何不忘初心、坚持信仰、维护核心、服从组织、团结群众、完成使命的奋斗精神,结合新的情况,做出合乎实际的阐发和引导、教育,以利于新时代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利于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系 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副院长 张新刚 未经作者与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