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相和 追本溯源——80后青年的沂蒙精神(于涵)
发表时间:2019-07-16 07:44阅读次数:次
一、沂蒙精神有最广博的历史渊源
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临沂系“东夷”之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原始陶文、金缕玉衣、竹简帛画等文艺珍品层出不穷;有“七十二贤”之称的曾参、子路,得“二十四孝”美誉的郯子、王祥,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颜真卿等古今圣贤享誉中外。
勤劳、智慧、善良、勇敢的沂蒙人民骨子里就有着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自汉代起,民间仁人志士自发组织的多次反抗暴政、抵御侵略的起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集合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的沂蒙地区更是有“小延安”之称,是我党华东和山东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刘少奇、罗荣恒、陈毅、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均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
何其幸哉,这里就是我的故乡。作为一个80后的当代青年,童年时的我最欢喜的便是听老辈人讲述家乡的灿烂文化和精彩历史,那一个个或感人、或惨烈、或热血、或机智的人物在故事中总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让人动容。
二、沂蒙精神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临沂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名的“两战圣地、红色沂蒙”。身为革命老区的后生晚辈,打小便听着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老区涌现的种种英雄事迹,那一段残存于影视或者言谈中的影像,那一段交织着血与泪的历史,对于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仅有着心灵上的强烈冲击,更多是被印象里鲜活的形象激起了汹涌澎湃的感动与想要更加努力奋进的热忱。尽管没有真切感受过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慷慨激昂,尽管没有切身体验过孟良固战役中枪林弹雨的惨烈与震撼,当我们凝视那些破旧却包含真挚情感的泛黄旧物,触及那凹凸不平满是弹壳的墙面时,这一幕幕的英雄事迹,一篇篇的英雄赞歌便像那沂蒙山小调一样婉转曲折而深人人心。这炽热的革命激情中包含了我们临沂儿女深入骨髓的沂蒙精神。由此,便产生了最早的沂蒙精神一—“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三、沂蒙精神包含的时代价值与新内涵
弘扬主旋律,传承沂蒙情。从1938年开辟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到1989年提出沂蒙精神的概念,沂蒙精神经历革命战争、和平建设、改革开放三个特殊时期,其中它形成于革命年代,成长于和平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经过长时间岁月的洗礼和时代的考验,沂蒙精神最终精炼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16个字。
有人说,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临沂早已成为鲁南苏北一座充满无限生机、正在勃发进取的崭新城市,还有必要继承革命遗志,坚持沂蒙精神么?个人认为将建设大美临沂的历史使命贯彻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延续沂蒙精神,谱写新时代的主旋律,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且看自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省、市各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认真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学习中央关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文件及省市级的相关部署方案,坚持落实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严格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四风”。这一项项的政策要求,都彰显了我们需要且有必要在新时期坚定不移的发扬沂蒙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详细询问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并表示“历史不能忘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回想当年峥嵘岁月,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他还着重指出:来沂蒙就是看望老区人民,重温沂蒙精神。
作为当今社会主力军之一的青年群体,也作为一名地道的沂蒙儿女,深刻了解为更好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坚决抵制“四风”,时代赋予沂蒙精神的新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爱党爱军”要求现阶段党员、干部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做到为民,“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战争考验,充分验印了党“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群众负责”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坚定的政治觉悟和发自内心爱党爱军的实际行动。“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是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执着追求崇高政治信仰的充分展示。
“开拓奋进”要求现阶段党员、干部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做到信民,务实,“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折蒙人民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断地探索,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党政军民血肉联系的篇章。改革开放后,沂蒙人民锐意改革,开拓奋进,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大踏步践行改革创新之路。“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是沂蒙人民追求自由、反抗压迫、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思想意识。
“艰苦创业”要求现阶段党员、干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做到知民,务实,“一切依靠群众,在工作中学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创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建设家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代表性、能体现艰苦创业精神,开山劈岭、改造自然的感人事迹,成为当时全国农业的典型代表。“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是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保持良好精神风貌的独特体现。
“无私奉献”要求现阶段党员、干部坚决反对奢靡之风,做到敬民,清廉,”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流血牺牲,留下了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等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是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崇高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对于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必须发扬光大。
四、沂蒙精神应始终贯穿党的群众路线
成长于安逸平和的年代,没有过艰苦奋斗切实的经历,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质?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关系?这大概是我们这些80后的当今青年始终困惑的点。经过大量的查阅相关文件、讲话等相关材料,渐渐对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有了粗浅的认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眼中,沂蒙精神凝练了党的群众路线之“本”和“源”,而党的群众路线则是那能载舟的“活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党与群众的关系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党群关系也受到诸多的挑战。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中,党与群众血肉相连的紧密感情似乎日渐淡薄了。古语有云:民,国之柱。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国平天下,首要得民心。君,国之山。国力昌盛与否,见君是否贤能。民为水君为舟,水可纳百川,舟必行于水。无水,舟亦非舟,水盛,则将覆舟。所谓民心,所谓百姓,为国之大重。君民一心,国方能昌盛。毛泽东也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些言论都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具有改变乾坤,创造历史的无穷力量。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次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对我党的重要性,要求我党必须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二是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从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现如今,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官民关系根本上是服务与被服务、相互服务的关系。我们的党和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与人民的关系不仅仅是“舟”与“水”相辅相成的关系,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鱼水相和的亲密关系。要想处理好这种关系,其根本在于精神相和,而倡导“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从本源上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因此,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
发扬沂蒙精神,要以情待情。必须深入一线、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人、排百家忧、解百家难、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切实了解民情民意,捕捉社会动态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热切期盼解决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真心对群众负责,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发扬沂蒙精神,要以心换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亲民爱民。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当群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做到艰苦朴素,保持与群众心贴心。
发扬沂蒙精神,要保持犟劲。通过”照镜子、正衣冠”,让自己“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从而达到给自己“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戒奢、戒享,打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束缚,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恪守职业道德的底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能过硬,能力上有突破,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
发扬沂蒙精神,要坚持拼劲。务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工作中的浮躁情绪,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实事,为群众谋福利,坚持“凡是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我们都努力实现”。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把,亦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它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总结,更是对中国未来的展望。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干群关系、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成为沂蒙精神的延续。面对新时代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当代青年必须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和迫切性,秉承和力践“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作者系 临沂市教育局 于涵 未经作者与本站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