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培育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张业蕾)

发表时间:2019-07-05 07:45阅读次数:
     一、沂蒙精神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仍然激励着广大沂蒙人民昂首阔步前进。中华民族精神是从无数个体精神中凝练概括出来的,沂蒙英维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主体和载体,一方面承继了中华民族重道义,崇气节,颂正直,贵信实,求和气等优良道德传统,并使之不断完善、升华,形成了纯朴、善良、诚实、团结、友爱、互助、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等优良品格;又发扬了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沂蒙人民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还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先进的伦理观念。总之,沂蒙精神本身既充分展现了中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同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当今的时代精神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崇高民族精神,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体价值观形成的文化思想渊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积淀了优秀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继承,也是对我国道德精华的发展。所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和沂蒙精神一样,都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二、沂蒙精神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核心内涵基本一致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沂蒙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理想无限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限信任。爱党爱军充分展示了沂蒙人民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以血肉之躯,创建了沂蒙抗日革命根据地,数百万优秀的沂蒙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斗争。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沂蒙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支持战争,涌现出数不清的沂蒙红嫂,创造了数不清的抗日楷模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沂蒙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崇高精神,正是爱国主义的生动写照。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地表现在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沂蒙人民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

     勤劳是沂蒙人民的特点和秉性,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是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自力更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涌现出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表扬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批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改革开放以后,又涌现出了宁家沟、九间棚、刘家团林村、郭圪墩村等一批顽强创业的先进集体。可以说,临沂的发展进步,就是沂蒙人民自力更生、坚韧不拔、爱岗敬业、辛勤劳动的结果。临沂并不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但是沂蒙人民靠着吃苦耐劳的劲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众多革命老区中经济发展的佼佼者。1995年,率先在全国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2004年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经济总量过千亿,人均收入过万元;近年来,临沂人民成功创建了一些列城市名片,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国家级文明城市;临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越来越强、在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荣登政府效率单项奖榜首位,列2010年中国十佳诚信政府排行榜第8位,位居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第7位。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恰恰是沂蒙人民自力更生、坚韧不拔,敬业精业崇高精神的生动诠释。
     诚实守信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基础,是沂蒙人民道德的基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沂蒙人民讲信用、重承诺,讲诚实、不欺诈,始终保持对既有道德承诺的敬重。面临竞争与协作,效益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够做到义利兼顾,始终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合法利益,形成了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为沂蒙人民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诚实守信已经成为沂蒙人民的代名词。全国知名的临沂批发城迅速崛起,沂水食品城的繁荣,蒙山旅游区的开发,现代物流的畅通等等,就是沂蒙人民把市场经济机制与诚实守信、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的光辉典范,都反映了沂蒙人民诚实守信、践行诺言的正确价值观念。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彰显了沂蒙人民特有的这种人际和谐、讲求忠信人情、崇尚友爱互助、与人为善的优秀文化积淀。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秩序被打破的时候,沂蒙人民勇敢地站出来,倾尽自己的一切,支持并参加抗战,显示出对祖国同胞的人间大爱。为了战争的胜利,沂蒙人奉献出了所有能奉献的东西。沂蒙人民的忠厚、善良、友爱、付出不图汇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依然闪耀光芒。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沂蒙人民慷慨解囊,捐款捐物2788万元支援北京,占山东省捐款总额的一半,献血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008年临沂市抗震救灾捐款捐物达1.26亿多元;临沂市两次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沂蒙人民从大局出发,宁愿牺牲小家,也要帮助大家,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真诚友爱、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生动诠释了友善的崇高价值观念。
     总之,从沂蒙精神与个体价值观各自内涵来考察,两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三、沂蒙精神是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体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在深刻地变革,经济在快速地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变化,虽然我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明显提升,但一些领域也还存在着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颠倒的现象;一些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滑坡,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一些社会成员心态失衡,腐朽思想滋生蔓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个体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是我国现阶段倡导的个人道德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其思想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涵盖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为新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目标,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都还比较落后,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国防实力还有较大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战胜我们面临的新困难和新考验,必须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只有全体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凝聚力、向心力。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出来的新型道德规范,其形成发展与特定的地域人群和社会历史相联系,它所蕴涵的道德价值观念、价值目标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很好的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热爱祖国、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友爱互助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并促使其逐渐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的鲜活教材。
     沂蒙大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片钟灵毓秀的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孔子72贤徒13人在沂蒙,被誉为“宗圣”的曾子,荀子,被誉为“智圣”的诸葛亮,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颜真卿,被誉为“算圣”的刘洪,被誉为“孝圣”的王祥,东晋名相王导,大秦砥柱名将蒙恬,民族英雄左宝贵,大将羊祜,文学家刘勰,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文学家鲍照,西汉著名丞相匡衡、王献之,《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犹如群星璀璨,构成了沂蒙绚丽的历史星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沂蒙人民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精华,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形成了爱国、敬业、精业、诚实、守信、勤劳、智慧、友爱、互助等优良品格。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在沂蒙这片红色的沃土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为后立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420万人,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艘”、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至今让人动容。沂蒙人民把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爱党爱军,为了建立新中国,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
     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贫穷宣战,涌现出了毛泽东亲自批示表扬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批艰苦创业的典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辛勤劳动、埋头苦干,他们在市场活动中诚实守信,不仅创造了有价值的人生,而且促进了社会发展。沂蒙人民团结互助,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处处从大局出发,先国家,再集体,后个人,公而忘私,无私奉献。三年困难时期,为了给国家分忧,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1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为根治淮河,解除鲁南苏北水患,沂蒙山区有527个村,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40多万库区农民舍弃了自己的家园,生活跌到贫困线以下,他们毫无怨言。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坚守道义,耿直忠贞,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以团结、友爱、互助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贵,以艰苦奋斗为乐,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沂蒙人民所表现出的爱党爱军、服务人民、勤劳勇敢、公平正义、艰苦创业、诚实守信、顾全大局、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的价值取向,于形成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代表了当今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本质要求。沂蒙精神作为党和人民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观教育来讲,无疑是一部历久弥新、永远鲜活的生动教材。在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体价值观的过程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继承和发扬沂蒙人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沂蒙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就能在全体社会成员中真正树立起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个体价值观,确立起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奉行的道德规范,营造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新型社会风尚,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系 临沂大学 张业蕾 未经作者与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