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弘扬沂蒙精神的法宝(赵智胜)

发表时间:2019-06-30 14:49阅读次数:
      巍巍沂蒙山,滔滔沂河水,倾不完沂蒙儿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沂蒙精神诞生在革命战争年代。整个战争期间,沂蒙老区42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10万多名革命先烈牺牲,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我们不禁要问:在那惨烈悲壮、血雨腥风、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老百姓为什么会全心全意地拥护共产党?为什么会最后一碗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什么?那是因为党先进的指导思想点燃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希望!那是因为党时刻不忘记走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务实奋斗!那是因为党把人民当亲人,人民和党心连心!
      一、沂蒙精神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
      沂蒙精神秉承齐鲁优秀的思想文化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根植于山东革命和建设的沃土,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放兼容的理论特质和强大的实践功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生动诠释和具体体现。“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其中“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表达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舍生取义,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主题,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先进思想意识;“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体现,展示了沂蒙人民自力更生、坚韧不拔、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无私奉献”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明确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敢于奉献的价值趋向!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这16字精神又集中表现为一种大义、大爱、实干。
      (一)沂蒙精神彰显了一种“大义”
      大义是指崇高、坚定、壮阔、无私的道义精神和正义行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深受仁义文化濡染的沂蒙人民崇尚道义、深明大义、伸张正义,处处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重视细节、追求真理、敢于牺牲、勇于奉献。新中国成立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无私奉献、义无反顾。在生活最困难的1959年到1961年,沂蒙人民勒紧腰带,吃糠咽菜,但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亿斤粮食,比前三年多交了2亿多斤,并欣然接受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二)沂蒙精神展示了一种“大爱”
      这种大爱的人性光辉超过了自身的感情,超出了小家的利益,也超越了社会环境的束缚。战争年代这种大爱在沂蒙女性身上展现到了极致,她们缝军衣,做军鞋,烙煎饼,救伤员,传情报,送子送夫参军,抚育革命后代,她们历经枪林弹雨,她们义无反顾地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爱的赞歌,塑造了平凡了伟大的沂蒙巾帼英雄的群体形象。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抗日战争中,沂蒙山区有42466名妇女参加掩护伤病员的工作,共救护19776人,掩护94394名抗日军人和干部脱险,这些饱含着血泪,甚至是用生命换来得数字展现了沂蒙红嫂的风范,彰显了沂蒙精神的风骨,令人震撼。这种为革命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红嫂精神从抗日战争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
      (三)沂蒙精神体现了一种“实干”
      新中国成立以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吃苦耐劳,开拓奋进,谱写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史上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创业篇章。新中国成立之初,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向愚昧开刀,向贫穷宣战,先后涌现出了莒南县王家坊前村发动群众为合作社集资,高家柳沟村团支部举办青年技工学习班,厉家寨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山劈岭、治水造地等先进典型,一同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彰,并在全国宣传推广。
      二、弘扬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一)弘扬沂蒙精神是坚定社会主义共同信仰的需要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弘扬沂蒙精神就是实现当代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证明,共同的信仰坚定,就能凝聚起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沂蒙精神蕴含的坚定地跟党走,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的共同信仰历经岁月淘洗从不褪色,历尽千难万险从不动摇,其精神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沂蒙山的范围,成为可以穿越时代和跨越齐鲁大地的全党全民族共同的伟大“集体精神”。

      (二)弘扬沂蒙精神是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社会管理形势复杂多变。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尤其需要弘扬沂蒙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并自觉把这一理想和信念转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正确应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遇到的困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积极为实现共同理想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激励人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三)弘扬沂蒙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沂蒙精神是激励着沂蒙人民开展生产建设的力量之源,沂蒙人民就是靠着这种共同的信仰,开拓奋进。从1995年临沂市率先在全国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到2012年临沂综合实力跨入全国地级城市50强,沂蒙老区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新时期的沂蒙精神是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源泉,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是难以实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自主经济,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高度自觉地把自力更生勇于创新作为一种能动的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地弘扬沂蒙精神,把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沂蒙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发挥我们的创业智慧和创业精神。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三、严肃对待新时期弘扬沂蒙所面临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特别是近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变的日新月异,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给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挑战。我们只有严肃对待这些问题,才能在新时期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
      (一)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抬头趋势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凸显,群体性矛盾在个别区域日益突出,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新特点、新问题。面对群众工作问题,有些党员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不少党员干部一提到群众工作直摇头,连说“太难”。问他难在哪里,回答恐怕都是“群众不配合,群众不理解”,什么责任都推到群众身上。恐怕群众工作难,问题并不在群众,而是在于党员干部本身。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地方和部门的党员干部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有抬头趋势。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爱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搞“形象工程”,群众说这类干部是“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工作方式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的本领不强,习惯于对群众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做官当老爷。有些干部甚至见利忘义、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任人唯亲。某些地区基层最槽糕的情况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仅不是过去那种“鱼水关系”、也不是报纸上批评的那种“油水关系”,而是“猫鼠关系”、“对立关系”因此,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更加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经济相对落后的矛盾日益凸显
      自建国以来,经过沂蒙人65年筚路蓝缕的建设,沂蒙老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十分巨大。2013年沂南县全县财政预算收入刚刚突破10亿元大关,而该年青岛即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3亿元。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缩短了不同地域间人们的距离,由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在网上信息沟通中放大。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总是向先进发达的方向看齐的,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交流,老区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渐同发达地区趋同,但本地区相对落后的发展状况并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从而造成这一矛盾比任何时候都更突显。人民对高层次物质文化的需求是鞭策着我们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的动力也是压力,但也正是这份巨大的压力让个别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出现脱离实际的“大跃进式”发展。这种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跃进式”发展主要表现为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例如,以牺牲巨大环境代价为前提发展加工工艺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个别地方还存在为了“数字”而发展的问题:税收虽然成直线式上升,但社会的就业率、群众的收入却没有增加,市场的繁荣度并没有变化,群众得不到与发展速度成比例的实惠,幸福指数不增反降等。发展的停滞与冒进都会引发群众的不慢和对党的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怀疑,继而影响到对我党的满意度和支持度,都是我们在践行群众路线,弘扬沂蒙精神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四、在新时代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弘扬沂蒙精神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沂蒙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结果。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广大党员干部都能率先垂范、勇于奉献,因而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激发群众的热情和斗志。沂蒙精神不是海报上空洞的口号,而是有鲜活的生命的。她的生命根植于人们的精神深处,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满意、支持拥护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陈毅元帅曾经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都需要牢记: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就会有多重。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弘扬沂蒙精神既要立足当下,又有要着眼长远。我们要大力宣扬红色的沂蒙精神,不是只做表面文章,把“沂蒙精神”四个大字简单地写在墙上。而是要讲求事实就是,多做实事,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服务、帮助和关怀,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甜美果实,得到切切实实的利益,从而打心眼里接受、拥护、传承沂蒙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思想上我们要时刻记着为人民服务
      1.要更新理念贴近群众
      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不断用沂蒙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加强知识学习,不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要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践行群众路线,弘扬沂蒙精神要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围绕“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这一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加快由管理型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坚持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使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使沂蒙精神深入人心。
      2.要求真务实贴心服务
      党员干部要树立“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工作”的观念,树立干部与群众平等的思想,突出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的基础地位,与时俱进地树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的群众工作理念。我们需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尊重群众、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善待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从而换取了广大群众对工作的理解与拥护,并可以继续深化党群连心工程,形成长效机制,践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求真务实,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做到服务零距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3.要廉洁自律执政为民
      “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是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先决条件,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凝聚、关系党和国家的命运生机。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准则,克服当前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依托电子政务加强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在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工作中廉洁自律,执政为民,不断筑牢群众工作的基石。
      (二)发展上我们要让民众得实惠
      1.要善于问政体察民情
      要想走好群众路线,弘扬沂蒙精神,我们就必须知道群众生活的真实状态和需求。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认真研究沂蒙老区的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在新形势下,不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体味民情,都要切实做到“俯身接地气”。我们需要多搞实地调研、杜绝臆想空谈,多做随机问卷、杜绝指定访谈,多问基层百姓、杜绝偏信汇报。要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情办理总结会,建立民意收集、处理、反馈的“三会制度”,做到“分组深入、实时追踪、动态反馈”,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我们真正耐心倾听群众的需求,时刻记在心上,尽最大努力解决,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使沂蒙精神在新的时代永葆活力。
      2.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
      在深入可靠的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做出缜密的分析推演,进而制定出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划。我们需要要制定更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少做急功近利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民生工程,不做劳民伤财的豆腐渣工程。领导干部需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踏踏实实绘好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价值取向的基本要求,把解决群众突出问题作为为官做事的基本功,想问题办事情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在执行经济发展计划时,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带着热情接近群众,设身处地想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上。想问题,作决策,办实事,多从群众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个人捞资本。要真正做到情系群众期待,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让群众的期待变成群众的实惠,把群众所思所盼成为政府决策、执行的思想基础,使群众愿望与政府愿望合而为一,形成各方力量为共同目标发力的强大正能量,积极回应群众,组织和动员群众,使广大群众真正有效参与到实现群众利益的行动中来,从而真正使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宣传上我们要深入推进普法救育
      我国一直以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依法办事、用法律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法治精神也成为了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人推进普法教育,不断拓展法制教育的内容、载体和领域,成为了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的重中之重。
      1.方法贴近群众
      我们在做普法教育时,要改变机械的说教方式,做到生动活泼、直观明了、通俗易懂。例如运用案例普法,选取典型案例分别组织干部、公务人员、群众等旁听案件庭审,以鲜活的案例开展法制教育。我们还可以开展学法用法典型人物评比活动,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以法释惑,增强对群众的感染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优势,通过行业座谈、企业走访、工地巡查等形式加强普法教育。
      2.内容贴近群众
      我们可以采取编写《法律常识读本)、印制农民工维权宣传单、发放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联系卡、在施工现场设置农民工维权告示牌等方式,广泛宣传务工维权、健康卫生、安全与文明施工等法律知识,有效将实用性和宣传性结合在一起,使广大群众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将广泛”送法”变为基层“点法”,群众需要什么,就重点宣传什么,加强普法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的群众对房屋安全比较关注,就重点宣传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政策;有的群众对环保节能比较在乎,就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3.感情贴近群众。
      我们做好普法教育工作目的是真正为百姓排忧解难办实事,及时解答处理百姓关心的问题。例如针对沂蒙老区不少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处理工学矛盾难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政府可以实施了农民工惠民培训工程,做出专门预算对农民工进行免费的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建筑安全生产教育。
      4.创新方式
      开展法制宣传和创建活动。除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的优势和利用宣传车、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印发宣传资料、设置告示牌等基础形式外,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创新,营造普法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创新法制宣传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扩大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及行风热线的功能,增加专业的法律服务模块,搭建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二是丰富法制宣传方式。我们可以广泛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深入学校、乡村、工厂、施工现场等处讲法。例如,我们可以在以上场所为群众免费播放普法电影,组织文艺表演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三是开展法制实践活动。三是扎实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构建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格局,扩大了法制宣传覆盖面。
(作者系 沂南县国家税务局 赵智胜 未经作者跟本网站同意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