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力量之源—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王成娟)
发表时间:2019-01-04 10:37阅读次数:次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最深刻的阐述。沂蒙精神作为沂蒙人民的群体自觉的精神创造,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
一、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经典体现
任何能够传世的精神,都是历史文化基因与时代脉动相结合的产物,沂蒙精神也不例外。沂蒙精神的产生,一方面得益于沂蒙大地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沂蒙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另一方面,更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沂蒙山区党政军民心心相印、群体自觉的精神创造。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亲笔为它写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公开向全人类宣布,共产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谋利益求幸福,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在革命导师的设想中,共产党的前途是与无产阶级的利益高度一致的。由于党在沂蒙山区的革命活动,使沂蒙人民较早地接受了革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民族独立和民解放的战略视角,领导人民军队为人民利益出生人死、浴血奋战,引导群众减租减息、打土豪斗劣绅,围绕群众利益向一切反动势力作战,赢得了沂蒙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形成了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沂蒙人民从实践中切身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只有人民军队才能为人民打天下,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翻身得解放,从而以高涨的热情投人到革命斗争中去,投人到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去。当时,根据地420万人,120万人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名烈士血洒沂蒙。大青山突围战悲壮惨烈,惊天动地;孟良周战役气壮山河、彪炳史册;广大人民群众“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事迹感人至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战胜了一切敌人和困难,使沂蒙地区的革命斗争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可以说,正是在此意义上,沂蒙精神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造。
沂蒙精神由自发、自为而自觉的形成,在根本意义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庄严地宣告,把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在以后漫长的革命、建没、改革岁月电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承担起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完成新民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靠的就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1943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系统地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清晰明确的科学内涵,并成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明确提出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越是改革攻坚,越是面临困难,越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享,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党深人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至此,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主要任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拉开了帷幕。可以说,新形势下,作为“中国号”巨轮的掌舵者,我们党再次亮出群众路线法宝,不仅是彰显了破除“四风”的决心,更是一种振聋发馈的警示,对于重申、重叙、重塑党群干群之间的舟水之喻、鱼水之谊、血肉之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沂蒙精神就是在共产党革命和执政方略的推进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党爱民、民爱党爱军的重要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形态,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的经典体现。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推动沂蒙老区发展的持久动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在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中,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其先进的理论品质和鲜明的实践品格,穿越了时空隧道,跨越了地域疆界,不断为沂蒙老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成为了激励沂蒙人民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昂扬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严酷的战争形势,沂蒙人民固有的优秀思想道德和朴素的阶级感情转化为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高度政治热情,激发起为翻身解放、实现革命理想而敢于战斗、勇于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党爱军,执着追求,无私地支援革命,用小车推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长达十年的革命战争中,沂蒙根据地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无私奉献的光辉典型。正如陈毅同志所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沂蒙人民以“爱党爱军”的大义推进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进程,用鲜血和生命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它向世人揭示了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千疮百孔的经济形势,沂蒙人民不等不靠,战天斗地,改造河山。据有关资料显示,1949年到1953年的导沐整沂工程中,临沂有527个村庄、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40多万库区农民生活跌到贫困线以下,可是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等一批先进集体,使临沂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毛主席曾作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重要批示。即便是三年灾害时期,沂蒙人民宁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把粮食贡献给国家,向国家交纳粮食3.6亿公斤。沂蒙党政军民正是以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劳动,度过了经济濒于崩溃的险境,用艰辛和汗水共同发展丰富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向世人昭示了建设的动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市委、市政府继续发扬党群血肉联系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沂篆精神,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艰苦创业、苦千实干,沂蒙老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1984年.临沂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之一,有7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从1985年到1995年,临沂作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之一,经过了十年的脱贫奋斗,兴办乡镇企业,改善农业结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1995年,临沂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实现整体脱贫,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人二十一世纪,临沂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从2001年到2013年十三年期间,临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4.3%,地方财政收人平均每年增长23.5%,城镇居民人收人平均每年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人平均每年增长13.9%。到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2. 8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人170.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达到2016.7亿元、1571.9亿元和78.6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244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49元。临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荣获中国书法名城、市场名城、温泉之城、板材之都、物流之都等称号。沂蒙人民就是以这种“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精神,书写了一部新时期的沂蒙传奇,对新时期的沂蒙精神做了最好的注脚,向世人宣告了历史的车轮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
临沂从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结果。沂蒙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国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等特殊的地标和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党的领导集体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历程,是我们党不断成长、成熟、壮大的历史节点,那么沂蒙精神则具体而又生动地回答了相信谁、依靠谁这一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样本,提示了产党人永恒的政治本色和鲜明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沂蒙精神的要义和真谛。党的群众路线,是老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深厚的执政资源,更是我们需要倍加珍惜的精神财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具有方向盘和里程碑的启示价值;对新时期沂蒙精神的发展,具有发动机和助推剂的动力价值。
三、弘扬沂蒙精神,筑牢党群关系的钢铁长城
我们不是经验主义者,但我们的主义里有着伟大的经验。沂蒙精神承载着党90多年的发展经验,是无产阶级政党生存发展的智慧结晶。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能否经受住各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考试能否合格,关键就是能否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爱党爱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党爱军”体现的是人民对党的先进政党文化的接受与认同,传送的是群众对共产党所从事事业的坚定信念,是人心向背的直接体现。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坚定不移跟党走”,成为沂蒙人民从朴素的阶级感情中所升华出来的一种政治信念。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信念则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表现为对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的向往;更表现为对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认同。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开拓奋进,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已经无数次地验证了这个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回顾沂蒙精神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利益得以满足是中国共产党获得民族政治认同的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利益需求更加多元化、复杂化,而只有在切身利益得到极大满足的前提下,人们的创造活力才会得到充分展示。因此,在沂蒙精神开拓创新的过程中,离开党的群众路线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为群众利益提供切实保证的群众路线,则会成为沂蒙精神的创新之源。
艰苦创业,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艰苦创业是我们的传家宝。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民生得到极大改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艰苦奋斗了。恰恰相反,“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们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相关问题依然突出,给党群、干群关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就更需要我们弘扬奉献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凭借自己的激情、执着、胆略、眼光、智慧和能力真抓实干。唯有艰苦奋斗,才能凝聚民心;唯有众志成城,才能无往不胜。
无私奉献,一切为了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现在很多人都在谈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但比领导方法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的宗旨观念问题,领导干部的立场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指手画脚,盛气凌人,并不是不懂领导艺术,而是脑子里少了服务人民这根弦。正在全党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要对党内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就是要解决领导干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倍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站稳群众立场,以人为本,无私奉献,也正是沂蒙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能够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这样描绘他的“中国梦”: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实现民族复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梦想成真,需要我们弘扬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人民群众不断从党的群众路线中、从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中感受到温暖,从而像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那样,更加信任党、拥护党、热爱党、紧跟党,在民族复兴梦想的路上踏实前行。
(作者系中共临沂市委党校王成娟,未经作者和本网站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