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沂蒙精神为实践载体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李学楼)

发表时间:2019-01-02 08:21阅读次数: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是激励沂蒙人民自强不息、开拓奋进、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力量,体现了沂蒙人民对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无限深情,是我们党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光辉典范,更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写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目前,第二批实践活动已经开始,作为沂蒙精神发源地的临沂,更应该在活动中把弘扬沂蒙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弘扬沂蒙精神为实践载体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提高全体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自觉性,增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挥沂蒙精神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
      沂蒙精神是党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发展群众路线的结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障,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
      首先,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党对群众路线的贯彻和实践。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党的群众路线在沂蒙地区的有效贯彻和执行密切相关。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20万人参军人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这一时期的沂蒙精神,主要表现为接受党的领导,拥护和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其内涵是立场坚定、无私奉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面对战争创伤和穷山恶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造大自然、建设家园,取得了丰硕成果,使整个沂蒙地区成为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涌现出了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先进集体。这一时期的沂蒙精神,体现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劳、知难而进、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品格。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积极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拓奋进、敢为人先,实现了沂蒙老区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了罗庄镇、九间棚村等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典型;创造了“南义乌,北临沂”,“买天下、卖天下”的奇迹;相继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国字号”荣誉。改革开放丰富了沂蒙精神的内涵,使沂蒙精神走向成熟,形成了新时期的沂蒙精神,其表现为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不难看出,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党对群众路线的贯彻和实践,什么时候我们党的群众观树立的牢固并真正付诸实践,党就会赢得人民的全力支持,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不断走向胜利。
      其次,沂蒙精神促进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在党的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党在沂蒙地区对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而形成的沂蒙精神,对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不断为党的群众路线建设注入动力,党在沂蒙地区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在抗战初期,山东党组织从分局领导到基层普通党员干部,没有真正认识到蕴含在人民群众中的力量,群众意识淡漠,致使党的群众基础薄弱,党群关系也很不稳固。刘少奇在1942年4月到山东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群众工作“是山东根据地各项工作中最薄弱的工作”。在中央指导下,山东党组织痛定思痛,在深刻反省白己的错误之后,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路线,并在根据地内深入贯彻实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军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生死相依,共度难关,使党在沂蒙地区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走向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这种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的党群关系进行了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作为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由此看来,沂蒙精神促进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涵。
 

      二、沂蒙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党群关系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现象较为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盛行的新的时期,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的种种现象,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
      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沂蒙人民创造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信仰支撑起来的群众路线精神,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真实体现,是沂蒙人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典范和具体体现,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秀载体,也是现阶段反对“四风”有力的思想武器。沂蒙精神形成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是否为群众谋利益、群众工作好坏与党群关系亲疏决定党的事业成败,决定党的生死存亡。对此,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重温沂蒙精神,十分必要,意义深远。沂蒙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情谊。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党员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再次感受到当年革命先烈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切身体会到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增强群众观念,正确摆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在为谁服务;有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进一步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汲取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正能量;有利于党员干部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好工作,始终扎根群众,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不能丢;有利于党员干部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三、以沂蒙精神为实践载体,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从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来看,沂蒙精神在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中得到弘扬,党的群众工作也在弘扬沂蒙精神中得到深入落实,并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可见,沂蒙精神既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结果,也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秀载体,更是当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我们要充分利用沂蒙精神这一实践载体,深人挖掘沂蒙精神内涵,深人研究老区革命建设发展历程,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体会到:正是因为我们的党为民务实清廉,沂蒙人民才会义无反顾地跟党走,才会真心实意的去开拓奋进,艰苦奋斗,才能做到无私奉献,从而激发临沂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1)从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体会搞好党群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一部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沂蒙老区丰厚的红色资源既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群众工作的见证,也是开展党性教育和群众观教育的最鲜活、最独特、最丰富的素材和场景。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都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我们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聆听中国共产党带领山东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观看红色影片和实物,唱革命歌曲,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听取革命事迹报告等形式,在重温历史中接受思想洗礼,切身体会到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从沂蒙精神和党群关系的互动中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沂蒙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如果说革命战争年代是沂蒙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在互动中成长的时期,那么在新时期,沂蒙精神和党群关系的这种互动正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它们不断吸收新的血液,以开放包容的精神状态融人到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展现出旺盛的精神和活力。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财富,只要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我们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只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探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措施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就能极大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有利于沂蒙精神的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只要弘扬和发展沂蒙精神,就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工作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工作方法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工作作风上坚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在二者的互动中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3)从党在沂蒙地区群众工作的成功实践中学习搞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使命感。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在集中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再回到群众中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给群众,使之化为群众的行动,然后再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这是我们党做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党在沂蒙地区的群众工作搞的好,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至上的观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始终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因为党和军队能够真正深入群众、接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方式方法;是因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利益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当地老百姓。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沂蒙精神和“沂蒙红嫂”等典型人物和英雄群体的事迹为量差距的标尺,以《党章》要求为正衣冠的镜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不断实现民利,保障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一是着力解决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需求,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儿里。二是在深入群众中不走形式,要用心去了解群众的疾苦用心去听取群众的意见,用心去为群众解决问题。三是用严明的纪律对影响党群关系的行为进行约束,切实以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广大党员干部才能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担负起历史、人民交给我们的伟大使命。
      (4)从沂蒙精神的与时俱进品格中体会党的群众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关注民生。
      沂蒙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中,萌芽于革命战争年代,成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在发展中不断汲取时代精神而丰富自己的内涵。正因为沂蒙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沂蒙精神才能够历久弥新、永葆青春,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党的群众工作在与沂蒙精神互动共进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延伸群众工作内容,搭建群众工作新平台,整合群众工作资源,才能使群众路线建设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和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当前,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进一步关注民生,巩固沂蒙精神的民生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近年来,临沂市紧紧围绕如何让老区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积极实践,艰苦探索,融经济民生于一体,民生领域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激发了沂蒙人民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巩固了沂蒙精神的民生基础,推动了沂蒙精神的持续发展。
 

      四、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广泛宣传沂蒙精神、深刻理解沂蒙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沂蒙精神这一载体,深人挖掘沂蒙精神内涵,整合群众工作新平台,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让沂蒙精神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一要深入挖掘沂蒙精神内涵。近年来,临沂市高度重视沂蒙精神的挖掘工作,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机会大力宣传沂蒙老区的红色资源,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但是,与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所进行的研究宣传相比较,无论在挖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还是在全国宣传的力度和影响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力发扬沂蒙精神提出明确的要求为契机,抓住机遇,在对沂蒙精神的挖掘研究和加大宣传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将其上升至国家层面的课题进行研究,切实增强沂蒙精神在全国的影响力,让沂蒙精神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二要加强基地建设。近年来,临沂市充分运用沂蒙老区红色资源优势和宝贵精神财富,依托市委党校的科研和师资力量,并广泛聘请省内外领导干部、专家教授、英模人物、革命后代等作为授课师资,打造了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开辟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阵地、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课堂,成为面向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党性教育、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干部教育平台。国家行政学院已把沂蒙教育基地作为“公务员公仆意识教育基地”,北京、延安等20余所地方党校也先后挂牌培训基地,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若能将沂蒙教育基地上升为中央党校党性教育和群众路线培训基地,成为中央党校研究和宣传沂蒙精神的重要阵地,将对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临沂市委党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培训中充分发挥了主阵地作用,真正成了宣传沂蒙的阵地、对外交流和提升临沂形象的桥梁。2013年,中直部门、部分地方党校和高等院校等51个单位领导,来临沂进行考察学习,共承接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各类主体班次170期,培训总人数8200多人,其中,司局级班16个,参训学员1000多人,实现了培训规模和培训级别“两大”历史性突破,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也显示出党校强大的教育功能。
 
作者系中共临沂市委党校李学楼,未经作者和本网站同意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