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抓党的建设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周忠高)

发表时间:2018-11-07 10:39阅读次数:
    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这里提出的“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对沂蒙精神的产生、形成、内涵、性质做了新的深刻的揭示,对于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理解和弘扬沂蒙精神,抓好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沂蒙精神是党政军民在革命战争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

    沂蒙精神是在沂蒙这片经历了血与火熔炼的八百里红色热土上,党政军民在长达12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先后历经大小战斗两万余次,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主要包括党的精神和人民精神两个方面。党的精神主要包括“为国家民族求独立求解放、为人民谋利益、密切联系群众、严明纪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人民精神主要包括“爱党爱军、英勇支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沂蒙人民仁智敦厚、刚直重义、谋略深远、勇于进取、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等优秀品格。在党的精神感召下,沂蒙山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观察、了解、体会到,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了人民得解放,让人民过好日子。因此,人民群众才爱党爱军、英勇支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铁了心肠跟着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走,全区420万人中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人壮烈捐躯,可以说是“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
二、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不断得到拓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临沂地区的党政军民继续弘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沂蒙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丰富拓展了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从党的精神方面说,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文明和谐、强国富民”;从人民精神方面说,主要包括“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沂蒙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总结完善和传播,沂蒙精神已经走出临沂地区,与齐鲁文化、中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新时期山东精神乃至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把弘扬沂蒙精神深入贯穿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之中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重大契机,大力弘扬革命战争年代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狠抓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要科学创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地区,党政军之所以能与沂蒙人民形成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沂蒙人民感到跟党走不会错,有盼头。今天,我们党要确保权威性、公信力,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洞察力,增强敏锐性和预见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正确,为广大人民群众指明前进方向。
    二要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是今天保持党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关系的重要途径。为民就是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就必须从民众立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他们的所思、所需、所盼,切实解决各方面实际问题,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作者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周忠高,未经作者和本网站同意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