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识字运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二)
发表时间:2021-09-21 12:12阅读次数:次
三、沂蒙识字运动对新农村政治建设的启示
以“庄户学”为代表的沂蒙识字运动,在抗战形势紧张背景下,不仅仅进行识字教育,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一方面是对群众进行的,使树民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靠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才能取得抗战胜利的道理;一方面对村干部进行教育培训,识文化、重政治。这样的教育工作在战争艰难环境下依然进行,在当前和平年代却不复存在。在当今农村,只存在简单机械具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宣传教育等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工作机制严重缺位,政治建设没能辩证地融入柔性化的教育元素。更具柔性色彩的妇女干部角色在村级政治组织中退居次要位置或者不再存在。在空壳化的农村,留守妇女未能担负应有职责,妇女半边天的政治参与热情没有认真挖掘,参与方式没有很好的研究。
村级组织有统无分,有行政组织无经济组织与文化组织。拿大学生村官而言,下派农村后,大多越位扮演行政性角色,管了不该管管不了的事,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学力优势,在农村及其基层政府建设并强化文教组织机构,担负起文化教育类管理职责,将农村行政与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样是下派的学生,大学生村官与当年的“庄户学”老师,一从政,一任教,两相比较,功效大相径庭。
四、沂蒙识字运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在这场抗战新文化运动中,妇女原本是最落后、最不积极的一个群体。为此,山东省妇联在1941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宣传大纲中发出号召,要加强组织妇女识字班、识字组,建立女子小学、妇女训练组等。八路军经过访贫问苦和普遍宣传,更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于是广大妇女才开始走进识字班,参加文化学习。特别是根据地的广大年轻妇女,几乎无例外地普遍参加了识字班的学习。70年前的这场识字运动,不但有效缩减了农村文盲特别是妇女文盲率,而且为抗日救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方支持与女性支撑。
在今日农村,女童的辍学现象尤为严重。女性承担着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母亲的文化水平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明天,而文盲母亲必然会对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接受教育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其一。其二是农村不但存在着大量留守儿童,而且也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妇女,就后者而言,母亲成为教育孩子的唯一力量,但农村母亲的低文化水平或文盲半文盲素质,使得这种教育不是放任自流就是教不得法,更有诸多母亲把孩子教育职责完全寄予学校,在广大农村家庭与农村父母心中,不存在家庭教育这一概念。这是农村孩子素质总体低于城市的根源,也是农村学生升入大学比例远不及城市的根子之一。
“庄户学”的模式值得借鉴。一是从文教人才上看,政府送文化不如送文化人オ,培养乡土文化带头人更重要。“庄户学”的教师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派的像张建华这样的公办教师,第二方面是从群众中培养的庄户老师和“小先生”。尤其是在村民中培养起来的庄户教师,他们熟悉本村情况,长期扎根村里,给村里的文化教育工作带来很大改观。二是从主题上看,应该把扫盲和农村母亲的家庭教育观念与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以隔断家庭教育淡漠的代际传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攻坚战做文化教育方面的努力。三是从实施方式上看,要把成人文教工作同其孩子的全日制教育结合起来,把留守妇女的文教事业同她们的农业生产、经济诉求结合起来,使得这些工作更贴近群众,更具坚实基础,更富有实效性。
笔者见过某县区开展的送电影下乡活动,每月每村一次,但观看影片人数寥寥无几。这种传统形式包括电视媒介,在东部发达省区正在为互联网媒介所替代,已经失去对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却是农村文化教育空缺状态,这对2020年全面建成包括文化繁荣标准在内的小康社会提出严峻挑战。全社会需要传承历史和创新形式来发展农村文艺。
(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