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钦龙:从辩证法角度看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

发表时间:2017-07-19 17:54阅读次数: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安身立命之本、长盛不衰之基。群众路线是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方法的统一。“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典范。 

  沂蒙精神和群众路线联系密切,坚持群众路线是形成和铸就沂蒙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弘扬沂蒙精神,能够不断增强坚持群众路线的实效性,对做好各项工作都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相互共为、融通与共、互为联体,已成为推动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因此,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的实践结晶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其承载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沂蒙精神的孕育形成、创新发展,始终与党的指导方针紧密相连。“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沂蒙精神的思想内核。

  (一)沂蒙精神具有群众自发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沂蒙精神从孕育到发展,都是由自下而上的群众自发形成的,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具有典型的群众性色彩。1、沂蒙精神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萌芽。沂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临沂城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传统文化、于斯为宗,革命文化、于斯为盛,时代文化、于斯为先。沂蒙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底蕴之中,特别是在沂蒙人民群众不畏艰险、不畏强暴、不甘贫困的坚强努力和自强自立、艰苦创业、团结互助的辛勤劳动下,不断地孕育、萌芽的。2、沂蒙精神在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中形成。沂蒙山区是著名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6年,沂蒙山区就建立了党的组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当时的沂蒙有“小延安”之称,是我党华东和山东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刘少奇、罗荣恒、陈毅、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在沂蒙播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正是党的艰苦奋斗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沂蒙使革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正是党的群众路线方针的贯彻落实,使沂蒙精神在革命的熔炉中逐渐铸造、形成的。3、沂蒙精神在人民群众的全面建设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建设家园,涌现出了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先进集体。可以说,建设时期的沂蒙精神,是与党的方针政策分不开的,是当时全国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缩影和集中体现。4、沂蒙精神在人民群众的改革开放中成熟。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积极支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脱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临沂经济社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333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6.1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3.2%,成为山东乃至全国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可以说,改革开放时期的沂蒙精神,更是与党的路线方针密不可分。同时,也是与党的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密相连的,这是他们的引导、示范、帮扶和带动,沂蒙精神才不断成熟,时代内涵不断丰富。

  (二)沂蒙精神本质特性是“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工作方法和作风三方面的统一,群众观点是工作方法和作风的思想基础。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在于人民性。从这个方面看,沂蒙精神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内涵。

  与同为革命精神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及西柏坡精神等进行比较,除了共有的精神价值之外,沂蒙精神最突出的特质便是这种精神创造于人民群众之中,凸显的是沂蒙老百姓的人民之魂。如果说,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敢闯新路、延安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谦虚谨慎,而沂蒙精神的核心则是无私奉献,其主体就是人民群众。

  沂蒙精神的主体特质体现在“群众”二字,有三个重要支点:一是“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法和目的。党的一切工作与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也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老百姓才真正信任党,才真正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形成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和坚不可摧的党群血肉联系;二是“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党和国家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沂蒙革命老区才会实现“华丽转身”,书写着大美临沂的崭新篇章。三是“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如果说,沂蒙精神是自下而上的,那么,群众路线就是自上而下的,这种上下互动才成就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正是在中上下互动中,沂蒙精神才会在践行群众路线中不断增加新的时代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其内涵与外延。

  (三)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的发展动力。1、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丰富的精神基础。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沂蒙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结果。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都能率先垂范、勇于奉献,因而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激发群众的热情和斗志。正因如此,党的方向成为人民的方向,党的道路成为人民选择的道路,党的事业成为人民为之奋斗的事业。2、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支撑。群众路线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推进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也是群众路线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要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精神资源。沂蒙精神,正是生动的教材和无可替代的财富。3、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发展的精神动力。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作为工作方法和力量源泉的群众路线,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而沂蒙精神,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对于群众路线的丰富发展起着精神动力的作用。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有了沂蒙精神,党的群众路线就会有着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群众路线是铸就沂蒙精神的基石

  沂蒙精神的发展史,就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历史。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党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从而使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不断深化,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不断强化,进而转化为一种行动自觉。可以说,是党的为人民谋幸福的自觉意识,是党的群众路线唤醒了老区人民的政治觉悟,激发了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是铸就沂蒙精神的基石。

  (一)从历史渊源看,群众路线是“源”。从形成时间看,群众路线早于沂蒙精神。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1943年6月,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正式形成。沂蒙精神则生发于解放战争时期。而且, 沂蒙精神的形成固然与沂蒙人民的坚韧勇敢与无私奉献分不开。但是每一种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引与理论的升华。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它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与党实行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从形成过程看,群众路线贯穿于沂蒙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在沂蒙山区的革命活动,使沂蒙人民较早地接受了革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沂蒙人民对党、对人民军队的革命斗争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沂蒙山区对新中国成立做出的巨大牺牲,通过制定各种有利于老区发展的政策来帮助沂蒙人民谋取幸福生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实际行动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沂蒙精神也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丰富发展,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二)从思想内核看,群众路线是“根”。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地域和历史的原因,但根本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正是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的群众路线问题,党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促成沂蒙精神的形成和发展。1、群众路线筑牢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坚定立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军队在沂蒙山区浴血奋战,为老区人民争取生存权、发展权。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老区人民向贫穷落后开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前景激发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极大热情,坚定了他们义无反顾跟党走的决心。2、群众路线激发沂蒙人民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的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沂蒙人民把革命建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开拓奋进,艰苦创业。3、群众路线造就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极大地感召着沂蒙人民去无私奉献,极大地升华了沂蒙人民的精神境界,形成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

  (三)从长远发展看,群众路线是“本”。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沂蒙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保持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践行群众路线,促进了沂蒙精神深入发展。1、开拓了沂蒙精神新境界。党和政府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组织、依靠群众,实现了沂蒙老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沂蒙精神也在这些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提升,融合了科学发展的理性精神,打破发展桎梏的改革精神,面向大市场的开放精神,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的大爱精神,成为沂蒙老区持续发展的精神源动力。2、丰富了沂蒙精神创新发展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沂蒙老区的跨越发展历程表明,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是新时期沂蒙精神的内核。从早先的“罗庄现象”、“九间棚现象”、“临沂批发城现象”到“苍山蔬菜发展之路”、“莒南供销社经验”、“北城新区建设模式”,沂蒙群众的创新创造丰富沂蒙精神的内涵,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3、巩固了沂蒙精神民生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上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紧紧围绕如何让老区人民更多更好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积极实践,艰苦探索,融经济民生于一体,民生领域许多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激发了沂蒙人民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巩固了沂蒙精神的民生基础。

  三、发挥沂蒙精神载体作用,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沂蒙精神不但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结果,也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优秀载体。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着力解决“四风”问题。

  (一)“爱党爱军”要求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做到为民,务实。“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现阶段,有的党员干部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还有的党员干部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这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用沂蒙精神“爱党爱军”感天动地的人和事去教育党员干部,必将极大地震撼他们的思想: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真心对群众负责,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二)“开拓奋进”要求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做到信民,务实。“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是沂蒙人民追求自由、反抗压迫、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现阶段,有的党员干部追求物质享受,热衷灯红酒绿;有的党员干部拈轻怕重,安于现状,缺乏新动力。这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的享乐主义作风的表现。通过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从而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三)“艰苦创业”要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做到知民,务实。“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现阶段,有些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作风,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必须完善督查制度,强化责任问责,完善群众监督制度,让搞形式主义的人付出代价。

  (四)“无私奉献”要求坚决反对奢靡之风,做到敬民,清廉。“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现阶段,有些党员干部存在奢靡之风,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无私奉献”精神,充分认识到: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

  新形势下,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沂蒙精神这一载体,深入挖掘沂蒙精神内涵,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体认到:正是因为“为民”,沂蒙人民才会义无反顾跟党走;正是因为“务实”,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幸福,沂蒙人民才会真心实意的去开拓奋进,艰苦奋斗;正是因为“清廉”,党和政府才能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鱼水情深,人民群众才能无私奉献。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