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军:弘扬沂蒙精神 践行群众路线

发表时间:2018-08-01 17:36阅读次数: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锻铸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及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些重要指示,是对沂蒙精神的高度评价,也对我们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时期弘扬沂蒙精神,既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需要,又是老区各级党组织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必须牢记历史责任,从加强党的建设、凝聚精神力量、推动老区科学发展的高度,把沂蒙精神这笔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好、发挥好。

  一、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沂蒙革命老区的成功实践

  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临沂这片红色热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贯穿着党的群众路线在老区的贯彻落实,其显著特征是人民性,本质内涵是军民水乳交融、党群血肉联系。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建立民主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劳苦大众得到了翻身解放,真正享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老区党员干部和人民军队为了群众利益而出生入死、流血牺牲,拯救民众于水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英勇行为感染教育了沂蒙人民;沂蒙人民从切身感受中作出了选择,义无反顾地跟党走,舍生忘死支援革命。正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共产党人的模范行为,赢得了沂蒙人民的信赖和支持,所以才建立了党群之间、干群之间、军民之间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升华提炼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党组织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带领沂蒙人民改造自然、艰苦创业;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帮助群众分忧解难、扶贫攻坚;临沂大地先后涌现出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1995年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11年综合实力跨入全国地级城市50强、列48位,开创了沂蒙老区崭新的发展局面。这一时期,沂蒙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拼搏进取、开拓创新,表现出敢于担当、勇于争先的精神风貌,赋予沂蒙精神以新的内涵,推动了沂蒙精神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从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党的正确领导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前提条件,群众路线的实践运用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力量之源,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群众路线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关键所在,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新的历史条件下,临沂各级党组织要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担负起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重任,首要是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作决策、办事情,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动力和源泉,推动老区改革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在老区的改革发展中推动群众路线和沂蒙精神的贯彻落实

  在临沂这片红色土地上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肩上的责任很重、压力很大,也时刻感受到沂蒙精神的激励和鼓舞。市委市政府牢记历史使命,发扬光荣传统,始终把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贯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干事创业,努力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一)坚持谋长远打基础,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求真务实。改革开放以来,临沂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处在相对欠发达阶段,尤其是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占有值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需要广大干部群众付出艰苦的努力。根据这个实际,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求真务实、长期奋斗的思想,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着力做好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努力追求经得起历史、经得起群众检验的政绩。比如,近些年,我们针对临沂具有商贸物流发达的基础条件,坚持不懈地推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加快外贸便利化政策体系和涉外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引进外贸经营主体,使商贸物流产业越做越大,去年临沂商城实现商品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101个专业市场中有75个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并由此带动了多种服务业发展,解决了23万余人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坚持不懈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确立了富民壮镇强县的工作思路和“三年倍增”的任务目标,制定了现代产业发展计划和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显著改善了县域的经济条件,2013年有11个县区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使县以下有了更多财力投入到民生建设。针对临沂是农业农村大市的实际,坚持不懈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乡镇、农村社区四级城镇化体系,突出抓好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配套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先后荣获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这些工作完全从临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符合群众的意愿,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现实利益问题。沂蒙人民过去为革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尽快过上富裕美满的日子,这也是弘扬沂蒙精神的内在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更大功夫。着力提高居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去年实现过万元的历史性突破。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凡规定市县财政配套的民生政策,都及时足额配套,去年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4.9%。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每年都确定一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就业、上学、医疗卫生、困难群体救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近年来先后高标准建设了妇幼保健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福利院、农民工“一元钱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了敬老院“蛋奶工程”、“暖冬工程”和农村小学“热水热饭”工程。积极打造宜居环境,以改善提升城乡居住环境为目标,在全市部署开展了“一创六建”活动,坚持以创促建,历经八年努力圆满完成目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项称号;以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目标,深入推进“平安临沂”建设,被命名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称号。在2011年中科院发布的294个城市幸福感调查中,临沂市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二。

  (三)坚持听民意纾民困,畅通密切联系群众渠道。认真听取和受理群众诉求,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是尊重群众、关心群众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我们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思路,着重在加强党和群众联系上下功夫。搭建群众诉求平台,建立了以市、县区群众工作部,乡镇街道群众工作办公室,村居群众工作室为平台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以及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群众诉求接待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及时听取民意,对群众诉求进行登记办理,办结率达98%。拓宽民情反映渠道,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在全国首创了“行风热线”栏目,让市、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每个工作日轮流走进直播室,现场接听电话,回答群众咨询,搭建了政府与群众便捷联系的桥梁,开播15年来累计解决民生问题4万余个;设立了市委书记、市长公开受理电话和社情民意网上信箱,开通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及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强化群众监督作用,积极开展网络、电话问政问计于民活动,做好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公开听证,确保重大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绝大多数群众意愿;严格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将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等,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向社会公开,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学英模保本色,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的优秀品质,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涵。在沂蒙革命老区的奋斗历史上,拥有解放区第一个民选县长王东年卖掉祖林树木救济灾民、厉家寨整山治水、九间棚艰苦创业摆脱贫困等众多典型事迹。我们以此为教材大力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传承老区优良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本色。各级领导机关带头勤俭办事业,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经费支出,新增财政收入绝大多数用于民生项目建设,对各项支出从严管理、从严审计,切实做到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们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相关规定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相关制度,加大执行、督查、通报力度,促进了勤俭办事、厉行节约作风的进一步形成。去年,市级“三公”经费总支出同比下降7.1%,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人数分别减少20.2%、29.8%。根据近期的电话随机调查,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与上年同期相比普遍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最高的提升了7.4个百分点。

  三、培养形成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高度自觉性

  通过近些年我市开展群众工作和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对弘扬沂蒙精神、践行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一)必须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首要前提。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根本原因就是群众感情淡漠。党只有把群众当亲人,赢得群众的信任,党的主张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群众中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要不断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感恩人民,感恩他们为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为改革建设付出的艰辛劳动,自觉地把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人民;敬仰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智慧;敬畏人民,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和评价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近几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精心打造沂蒙革命纪念馆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对照革命英烈这面镜子,深入开展“学英烈、忆传统,强党性、正作风”大讨论。目前,到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的党员干部已经达到11.3万余人,普遍感到思想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真正在感情上与群众拉近了距离,深化和密切了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必须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是新时期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很多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缺少群众工作经验,存在不会做、不敢做、不善做群众工作的现象,必须加强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要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四种能力”,即增强与群众交流沟通能力,平等对待群众,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摸准群众心态,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宣传引导能力,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事迹和经验,示范带动群众,推进各项工作;增强抓队伍建设能力,重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群众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经常交任务、教方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到千家万户。要加强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教育培训,主要是学会用民主的方法实施决策、推动工作,学会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化解矛盾纠纷,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学会用法治的方法解决困难和问题。要创造机会让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我市近两年建立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深入开展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结亲连心”活动,市县乡共有8.1万名机关党员干部与284.8万户基层群众建立了直接联系,在服务群众中接受实践锻炼;同时,从市县乡三级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第一书记”,已连续组织了两批、每批任期两年,先后有1.14万余名党员干部得到了锻炼,在基层工作和具体实践中直接服务群众,增长才干,收到很好的成效。对这些做法,我们将不断进行总结完善,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必须把完善群众工作制度作为根本保证。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和沂蒙精神的传承发扬,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体会应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制度。要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建立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和到基层驻点调研制度,明确时间要求和任务目标,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多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深入了解真实情况,以更好地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要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干部群众谈心制度和市县党代会代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与干部群众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推动市县两级党代会代表发挥作用,定期接待党员、群众,进一步畅通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渠道。要健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在坚持领导干部定期集中接访和包案化解制度的同时,推动党员干部通过网上信箱、热线电话、政务微博等方式及时处理群众诉求,通过定期走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形式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突出问题。要健全群众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征求群众意见的主体、平台、方式、内容和要求,规范党员干部承诺践诺相关事项和方式,推动党员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密切联系群众的规范化、长效化,推动沂蒙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发扬光大。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