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李自兰

发表时间:2020-05-21 07:50阅读次数:
沾化庄,不简单,
支前拥军是模范。
妇救会来儿童团,
美名响在蒙山前。
模范村里夸模范,
先进事迹说不完。
说英雄,道模范,
模范村的村长叫李自兰。
       这是淮海战役期间,在前线和后方流传的一段快板书。
       李自兰,1905年农历五月初十日出身于费县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小时跟父母逃荒要饭,受尽了苦难。1944年5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发起天井汪战役,歼灭了伪和平建国军第十军第二师,击溃第一师,赶走了其残余部队,李自兰的家乡费县崮口区获得解放。李自兰在党的教育下,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在斗争中锻炼成长。1944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村妇救会长。不久,又当上了村长。
       这时,抗日战争已转入战略反攻阶段,为支援八路军大反攻,李自兰发动全村妇女,组织起纺织合作社,用纺车纺线,用土布机织布,半年时间,就织布4000多丈,做布鞋和袜子2000余双。她还组织群众,积极参加战场救护。一次在沾化庄附近,我鲁南军区三团与日军激战。李自兰主动把青壮年送上火线抬担架,然后组织妇女为伤员擦伤口、洗血衣、烧水做饭。她挨门挨户凑了300个鸡蛋,做成鸡蛋汤,领着妇女们一口一口地喂给伤员喝。由于她们体贴入微的精心护理,使伤员精神上得到极大安慰,身体减轻了许多痛苦。这一天,她们共救护了100多名伤员,李自兰和妇女们谁也没顾上歇一会,直到把最后一名伤员送到鲁南军区医院,李自兰才松了一口气,猛地想起自己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她感到脚疼得不敢沾地,扒下鞋一看,裹了30多年的小脚磨破了,鲜血渗透了裹脚布。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地人民为保卫胜利果实,提出“自己大门自己看,自己的队伍自己干”的口号,掀起了参军参战的高潮。李自兰第一个送子参军。她只有这一个儿子,年仅16岁。在她的带动下,全村青壮年踊跃参军,出现了许多“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全村符合条件的青壮年全部参军,沾化庄被上级授予“拥军模范村”称号,李自兰被授子“拥军模范”称号。
       1948年11月,伟大的淮海战役打响了,她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动员群众支援前线。当时全村110户,482人,16岁以上的男劳力120名,全部参加了担架队、运输队上了前线。村里的生产、支前等工作,全由她带领妇救会、儿童团和老人承担起来。在两个多月的淮海战役中,她们共接受了12次大的支前任务:纺线、织布、做鞋、磨面粉、碾米、烙煎饼。李自兰除完成自己分担的一份外,还要挨家挨户地去动员、督促、检查、收交。最紧张的时候,她9天9夜没有睡上一个囫囵觉。
       1948年11月20日,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一夜。早晨,李自兰刚吃过饭,区里送来了紧急通知:分给沾化庄谷子8000斤,碾米烙煎饼,明天送到流井。后边并注明,马上到马庄运谷子。
       任务可真够急的。沾化庄到马庄足有6里山路,又大雪封山,且在家的都是老弱妇孺,就连躺在床上的病人和婴儿算上,也只有362人。要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把8000斤谷子运来,碾成米,再烙成煎饼,谈何容易呀!李自兰真犯了难,但她想到在前方打仗,没有饭吃怎么行!任务越急,越说明前线需要,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完成。她找来了妇女组长祝俊莲、王士兰,儿童团长宋如样,交代了上级分给的任务,她说:“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解放军在前方没有饭吃不能打仗,咱在后方得当好‘先行官’,保证解放军吃上饭。”说完,几个人便分头去组织群众。
       大雪纷飞,北风怒号。狂风乱舞的雪花里,一支长长的运粮队话逶迤行进在山路上。他们有的用独轮车推,有的用扁担挑,不能挑的儿童就两人抬,或牛拉、驴驮,艰难地跋涉在运粮路上。雪深路滑,摔倒了爬起来,一个个滚成了雪人。寒风扑面如刀割,但棉衣却被汗水浸湿了。队伍中的李自兰,不时放下担子,帮帮这个扶扶那个。年近60岁的老贫农罗水增推着200多斤谷子,连车带人掉进沟里,腿被砸伤,鲜血渗透棉裤。大家帮他把车子和粮食抬上来有人要替他推,他谢绝了:“咱解放军在前方拼命,我淌这点血,没啥。”说着,他奋力推起独轮车,身后深深的车辙旁留下了两行血染的脚印……经过4个小时奋战,8000斤谷子全部运回村里。
       接着,就是碾米。全村只有5盘碾,根本就不够用!还是李自兰想出了办法,那时大部分人家都有磨,把磨脐垫上一个铜钱,用来脱谷糠,又快又轻便。
       这天,直到黄昏,雪还是不停地下,北风一个劲地刮。要在平时外边连鸡狗鹅鸭都见不到,但今天,风雪弥漫中的沾化庄,却是一片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每一盘碾,每一盘磨都用各色被单、席子和苫子搭成了临时作坊。带孩子的妇女,为了不耽误碾米,就用被子把孩子包好,抱到临时作坊里。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不能推磨轧碾,就用簸箕簸米。
       米出来了,李自兰就抽出一部分人来泡米、磨糊子、烙煎饼。用磨磨干米还行,但在零下一二十度的严寒里磨糊子,转不了几圈,磨就冻住了,她们便用开水烫开,磨道里结了冰,滑得难以走动,垫上土再干。一夜间不知冻结了几次烫开了几次,边磨糊、边烙煎饼,全村老少一个心眼,一股劲:一定按时完成任务,让前方的同志吃上饱饭!终于在鸡叫三遍的时候,全部完成任务,按时送往苍山县流井村。流井村离沾化庄40多里路,这对于超负荷成了一昼夜的李自兰和沾化庄村民,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她们一想到在前方流血牺牲的子弟兵,便没了一丝倦意,只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3天后的中午,区政府又一个紧急通知:“李自兰:你村按150个半劳力,每人推40斤小麦的面,共6000斤小麦,明早把面粉送到薛南庄。”李自兰二话没说,立即组织把小麦运回,分送到各家各户。她自己分了3个人的任务共120斤。第二天一早,她先把自己磨出的面送出来,再把各家送来的面粉逐一过秤,检查验收,全都达到标准。又组织人员按时送到35里以外的薛南庄。
       从淮海战役开始,沾化庄的油灯经常是从天黑到天亮。除突击完成磨面、轧米、烙煎饼等紧急任务外,还为前方战士做军鞋、缝制慰问品。油灯下,家家忙着搓麻绳、纳鞋底,户户飞针走线,她为保证军鞋做得好、做得快,自己边指导全村妇女提高技术,加赶速度,还编了一个顺口溜勉励大家:“布子好,麻绳壮,妇女做鞋昼夜忙。缝的缝,绱的绱,同志们穿着好打仗。又好穿,又跟趟,赶得敌人没处藏。”全村97名妇女奋战10个昼夜,共做军鞋、袜4000余双。每名妇女还做了60个精美的烟荷包,上面绣着“打倒老蒋”、“保卫和平”、“解放全中国”等字样。另外,每人还做了茶缸套70个、钢笔套120个,而李自兰总比别人多出一倍。
       淮海战役结束,沾化庄被淮海战役支前指挥部授予“淮海战役后方支前模范村”,并两次获得上级奖励的“拥军红旗”。1960年,淮海战役纪念馆建成后,她们当年淘米用的笊篱、烙煎饼用的尺板子等,作为革命文物和她们的模范事迹一起在纪念馆显要位置展出。

(作者张乃军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