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敌后的一支文艺轻骑队(上)

发表时间:2020-11-02 16:47阅读次数:
       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文艺工作团,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东南和山东根据地的鲁中、滨海、誓南地区的军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存在的时间(一九三九年四月至一九四五年四月)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年,却是不平凡的六年至今每当我们回忆起这段经历心情还是那样的不平静。当时的小鬼,如今两髪已挂满了白霜,有些早已不做文化工作了有的还成了全国知名人物,但每当这些老战友重逢的时候还是象当年那样青春焕发,激动不已,不约而同地引吭高歌在战争年代共同演唱的歌曲,沉浸在激动人心的回忆里。
       为使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了解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这段历史,知道他们在敌后是怎样工作和战斗的,也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些微不足道的资料,我们几个在京的同志,根据自己的记忆并访问了原抗大一分校何长工校长和李永淮、王杰等有关同志,共同写了这篇反映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活动的回忆录。
屯留初创
       一九三八年冬,日寇还在向我大举进攻,抗战仍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十二月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把以抗日
       军政大学五大队为基础建立的庆阳分校和洛川六大队以及枸邑的陕北公学分校、安吴堡的青年训练班合并成抗大一分校,共计两千多人,由校长何长工、副校长周纯全等同志率领,开赴敌后——十八集团军总部驻地晋东南。十二月中旬,抗大一分校全体干部学员在甘泉集中。一九三九年月,分两路在梁水关和延水关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越过吕梁山脉,爬过冰封雪裏的绵山,穿过同蒲路封锁线,于二月初到达山西省电留县故县村。从此,抗大一分校就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领导下进行教学工作,对外有时称十八集团军随营学校。
       一九三九年三月间,根据当时抗战形势和工作需要,校部决定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伍,队员从学员中抽调。四月,陆续调来了贾尤、乃初、崔玉和、宗松茂、白华、姜埜,王杰、石峰,胡荫波、丁焚、沈默予、何止了休、沙风(郑冰岩)、张革非、苏伟(女),刘焰(女)、牛蕴华等十七位同志,在一个农民家里召开了成立大会。到会人员除全体队员外,还有校长何长工、副校长周纯全,政治部主任黄欧东,宣传科长安征夫,组织科长刘浩天等。会上,宣布了临时负责人名单,黄欧东主任讲了文工团成立的意义及今后任务。讲话后接着开了一个娱乐晚会。大家情绪高昂,各献其长,何长工校长还用法语唱了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
       文工团成立后,开始的名称是“文化娱乐工作团”。当时团员年纪都很轻,平均不到二十岁,最小的才十二、三岁,由于人少力薄,除唱歌外,只能排演《军民合作》等一些小节目。“五一”节时,我们在故县一个大庙里,向全校学员进行了第一次演出。紫红的幕布上绣着《文艺轻骑队》的金黄色大字,演出的节目有齐唱、合唱,独幕话剧《和平酒店》,改革京剧《夜摸营》等。节目短小精悍,颇受欢迎。在校部文工团的影响和推动下,全校各支队都开展了莲蓬勃勃的文娱宣传活动有的还成立了业余剧团。
       为纪念"七七”事变两周年,校部准备开纪念大会,我们也编排了节目准备演出,由于日寇发动扫荡,没有演成,即随校部转移到壶关、长治平顺一带山区活动。转移途中,我们还在北社一带演出了《军民合作》、《心堂》,《沉冤》等节目动员群众坚持反扫荡,受到校部的表扬。
为了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校部决定,把文化娱乐工作团改为抗大一分校文艺工作团,并加强了领导,增强了力量。从五月到八月,陆续调来了袁成隆、夏川、李林、阮:若珊(女)、王玲(女)、杨林、史屏、李永淮、魯岩,蔡贲、伊洪、唐德鉴、陈谱、包慧(女)、丁冬(女),黄继武(黄野)、饶洁、许学义等。这些同志热爱文艺工作是各队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有过去从事戏剧、音乐,美术、诗歌活动的专业人才,也有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知识青年,由袁成隆同志任文工团主任,王承骏同志任副主任夏川同志任支部书记。
       阵容扩大了力量加强了文工团内部也建立了必要的组织机构,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设立了"编审股”、“戏剧股为、“音乐股"、“总务股〃等。在校政治部的领导下,每月还专门抽岀一天为顶创作日”,鼓励大家创作。当时我们经常排演一些自己创作的小型话剧,如《傻子打游击》、《除奸曲》、《打倒共同敌人》等,也排演了一些延安和其他根据地创作的大型话剧、歌剧,如《一心堂》《流寇队长》、《沉冤》等。经常唱的歌曲有:《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晋东南进行曲》,《军民合作》、《在太行山上》、《把鬼子赶出鸭绿江边》、《文工团团歌》、《拆桥破路》、《黄河大合唱》、《空室清野》、《送郎参军》、《缝衣歌》、《开荒歌》等。
       文工团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成为完成党的各项宣传任务的一支生力军。一切创作和演岀活动,都强调其政治性、革命性和战斗性。我们这一群为抗战而聚集在一起的青年男女,积极热情,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大家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地运用手中掌握的艺术武器一切服从斗争的需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坚持抗战,成为活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支文艺新军。刘伯承师长来到抗大一分校后高兴地说:“抗大就是不同到处是歌声,部队活跃,军容整齐,士气髙涨,面貌清新把部队工作搞活了。”
       从四月份成立到十一月份,在七个多月的吋间里,我们活动在太行山区,在敌人不断围攻、扫荡的战斗空隙中,经常为部队和农民演出。我们的行装很简单,背上的背包,就是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全部家当。锣鼓自己背,汽灯自己挑,胡琴身上挎。鲁岩同志手中总是提着一个小柳条提包,里面装着画笔、颜料、图纸等画图工具,走到哪里,工作到哪里,正象我们的团歌中所唱的:
我们是文化战士,
岗位在最前方,
我们战斗生活,
在战斗中锻炼成坚钢。
舞台作曲场,
笔杆作刀枪。
向敌人肉搏冲锋,
呼唤人民上战场!
敌人的凶暴不能把我们吓倒,
我们更不向困难低头。
我们有青春的火力,
永远和敌人搏斗!
我们走遍了乡村,
我们也走遍了城镇,
在祖国的土地上,
撒遍了胜利的花种。
       那时的文工团除了搞好学校的文娱宣传工作以外,还要到地方上做群众工作到友军做统战工作,我们既是宣传队,又是工作队和战斗队。
       七月,我们在反扫荡的隆隆炮声中,来到壶关、平顺、长治、陵川一带活动。这里山势雄伟,地方偏僻,土地贫:瘠,群众生活困苦。可是,每个大一点的村庄里都有个庙,庙内有建筑得很好的戏台,这是群众逢年过节看戏的地方,但在日寇汉奸的淫威下,群众对我们的演出却不敢观看。为了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我们就三五成群,敲着锣鼓扭着秧歌,唱着歌曲,穿大街,走小巷,吸引群众出来看戏,开演前,还教群众高唱抗日歌曲。史屏、蔡贲、鲁岩等同志每到一个村庄,就提着石灰桶、锅灰桶写墙头标语画墙头画写墙头诗。这一时期我们演出的揭露日宼罪行、动员一群众起来抗日除奸的戏有《除奸曲》、《傻子打游击》,
       《沉冤》3破除封建迷信、改造旧部队的戏有《一心堂》《流寇队长》等,效果都是不错的。
       九月,在太行山区是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何长工校长以抗日游击第三纵队司令员的名义,亲自带领我们,先后到新五军孙殿英部,四十军庞炳勋部和独立骑兵十四旅张占奎部做统战工作。他们都是西北军冯玉祥旧部被蒋介石看做是杂牌军,我们为他们演出教士兵唱歌,和他们一起开座谈会,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救国主张,争取他们与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经过我党多方面的工作,他们的态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他们的子女,有二十多人曾来抗火一分校学习。一九三九年十二月,蒋介石、阎锡山发动了《晋西事变",妄图消灭我党领导的新军(亦称抗日决死队),他们有的保持中立,有的当了“拦路棒”,骑兵十四旅两个团的全体官兵举行了起义,还带来了另一个团的部分队伍,参加我军。
       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以及校首长们十分关怀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朱总司令在戎马侵偲中,经常给抗大排以上干部上军事课,讲《苏联红军步兵战斗条令》和《论持久战》及游击战术。上完了课,就回答干部、学员们提出的各种时事问题彭徳怀副总司令和左权总参谋长有时也在百忙中抽暇给我们作报吿。这些,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与作风,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挺进山东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党中央根据当时抗战形势的发展,决定延安抗大总校迁至晋东南,一分校向山东挺进。我们文工团随抗大一分校在校长周纯全率领下,于十一月中旬下太行山,通过平汉路敌人封锁线,进入冀鲁豫平原。队伍到达平原,一望无际,从小在山沟长大的许学义同志,第一次看到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惊喜得跳了起来。为了避免敌人空袭,那些天,我们总是夜里行军在纵横交错的抗日沟里穿来穿去。白天不能很好休息,夜晚又要行军真是人困马乏,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有的同志几乎是在睡梦中行军。敌人为了加强对铁路沿线的防守组织了“爱护村”,在路上撒了许多铁茨藜和带刺的东西,我们通过“爱护村”时,许多同志的脚都给扎破了。有个同志当时光着脚,赶着牲口驮子,两只脚都扎上了几十根大刺。
       在东迁途中,我们既背着长枪、短枪、手榴弹,又背着课本、剧本、锣鼓、胡琴沿途用各种武器同敌人战斗。当时,校部大部分女同志和文工团编在一起行动,我们除了战斗和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外,还得保护女同志安全地通过封锁线,责任确实不轻。有时还需要应付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记得有一次正在行进中,骡子突然惊跑,把驮子甩了下来,白华同志去追骡子,史屏同志就把一百二十斤的驮子扛在肩上,一气走了十几里。哪里来的这么大劲头?完全是凭着一股革命热情。十二月三十一日深夜,我们渡过了山东境内的大汶河,冲过了津浦路封锁线。一九四O年一月中旬,我们进入鲁中山区,靠近徐向前司令员率领的山东纵队司令部驻扎,胜利结束了这次二千五百余里的小长征。此后我们抗大文工团,便跟随校部在张庄,孙祖、垛庄一带治动。
       张庄,是沂水县的一个小集镇,约有三、四百户人家我们到来的时候,快过春节了,赶集的人特别多,这正是向群众进行宣传的大好时机。经支部研究,我们划分了几个宣传小组,先化好装,敲着锣鼓,在全庄转了一圈,动员群众上集看节目,尔后分组活动。丁铸铁同志“拉洋片”,乃初和沈默予同志“卖梨膏糖”(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鲁岩和伊洪同志把连环画一张张用绳子挂起来,向群众宣传讲解,姜塑和苏伟同志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寸》,史屏和陈谱同志写大标语,蔡贲同志化装成私塾先生,摆上桌子,为群众写革命春联。还有的同志唱歌,跳舞、打花棍,配合演讲,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深受群众欢迎。这是我们到达山东后的第一次化装街头演出。此后,我们经常运用这种形式进行宣传,还编演了些与当前形势和农民生活有关的活报剧,和填上新词的“小放牛”等新节II。
       刚到山东不久,即一九四。年二月间,徐向前司令员胜利地指挥了孙祖战斗,打得日寇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在祝捷大会上,我们演出了活报剧《狠狠地打》和革命现代京剧《治恐日病》,朗诵了沙洪同志歌颂孙祖战斗英雄事迹的长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过了春节,学校派我们到沂水刘家店子一带作统战和招生工作,我们招来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到抗大学习。回来以后,排演了三幕话剧《第五纵队》,较好地鼓舞了部队和教育了群众。


(作者:史屏  胡荫波  柳成行,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